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7-9-10 22:43 编辑
尾句三叠体
晚唐诗人刘驾有几首独创一格的诗,展示他对诗的新形式的追求:
这五首诗,每首的第四句都重叠三字,第四首连上句有的共叠四字。这决不是偶尔的事,显然是作者有意尝试,创造一种新颖的句法。但这只是一时文字游戏,不可能成为定格,所以后世诗人,虽也间或摹仿做一二首,不算是绝句的一体。到了网络时代,各种诗体都被搜耙遍了,许多后继无续的诗体也被发掘了,于是这个没有名称的诗体也被拿出来实验了,写作的人还不少。既然已成体,就得有名称,刚刚暂定其名为尾句三叠诗。
抛却尘心剪却情,皈依净土意澄明。
此身只向莲花界,夜夜夜深诵佛声。
万里清江涌碧波,江南烟雨近如何?春深莫敛眉间月,月月月圆残梦多。 淡烟微雨杏花风,翠袖罗裙各不同。莫道江山容易改,春春春水自流东。 刘驾传 刚刚,既然刘驾创造了一种诗体,我们就得了解刘驾这个人。可惜,他的资料很少,最后我也只能写出下面这样简单的传记了。 晚唐有一个诗人叫刘驾字司南,他的生平(823--? 卒年无考,当在871以前)不甚可知,合《唐才子传》及《全唐诗》两种资料,只能知道他字司南,江东人。大中六年(公元八五二年)进士。有诗一卷传世(全唐诗卷五百八十六,共六十八首),以五言古风出名,与曹邺、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齐名。诗风学元结、孟郊的简古,反对当时拘守声律和轻浮艳丽的诗风。辛文房称其“诗多比兴含蓄,体无定规,兴尽即止,为时所宗。”(《唐才子传》卷七)但没有什么好诗脍炙人口,《贾客词》《苦寒吟》比较有名,苏东坡也曾用过刘驾的“马上续残梦”句。 刘驾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敢于抨击统治阶级的腐化昏庸,能够反映民间疾苦。刘驾对农民艰辛的生活有着较为深切的了解,他的许多诗歌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如《反贾客乐》,说贾客四处奔波辛勤已极,而农民却羡慕他们,因为“农夫更劳辛”。《桑妇》写农妇因春蚕未老,桑叶已尽,只好起早,赶往远处采摘。他与曹邺为好友,二人俱工古风。邺先登第,不忍先归,居长安,共同钻研古风诗。直待驾成名,乃同归范蠡故山。时国家收复河湟,驾献乐府十章,上甚悦,历官至国子博士。所谓“江东人”,又云与曹邺同归范蠡故山,似乎二人皆越中人。但曹邺小传明明说是桂州人,可知记传有误。 全唐诗中曹邺有两首写给刘驾的诗《浐川寄进士刘驾》:“我家不背水,君身不向越。自是相忆苦,忽如经年别。山家草木寒,石上有残雪。美人望不见,迢迢云中月。”《寄刘驾》:“一川草色青袅袅,绕屋水声如在家。怅望美人不携手,墙东又发数枝花。”薛能也有一首《送刘驾归京》:“相逢听一吟,惟我不降心。在世忧何事,前生得至音。蒲多南去远,汾尽北游深。为宿关亭日,苍苍晓欲临。”李频有《客洛酬刘驾》:“浮世总应相送老,共君偏更远行多。此回不似前回别,听尽离歌逐棹歌。”聂夷中有《哭刘驾博士》:“出门四顾望,此日何徘徊。终南旧山色,夫子安在哉。君诗如门户,夕闭昼还开。君名如四时,春尽夏复来。原野多丘陵,累累如高台。君坟须数尺,谁与夫子偕。”李洞有《和刘驾博士赠庄严律禅师》:“人言紫绶有光辉,不二心观似草衣。尘劫自营还自坏,禅门无住亦无归。松根穴蚁通山远,塔顶巢禽见海微。每话南游偏起念,五峰波上入船扉。”戴叔伦有《江上别刘驾》:“天涯芳草遍,江路又逢春。海月留人醉,山花笑客贫。离杯倾祖帐,征骑逐行尘。回首风流地,登临少一人。”看来刘驾确非碌碌无名之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