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诗改词、词改诗、诗变诗。 通过加减字来改变诗体叫变体诗。 偶尔可加减个别字时,相当剥皮诗的加冠剥皮诗与减字剥皮诗,但剥皮诗没改诗体,变体诗则通过加减字来改变诗体。 变体诗近似櫽括体,它们都在诗体上发生了变化,文字也有增减,但有异。櫽括体作了较大的文字改动,次序可机动安排,变体诗在文字上基本不变,句序词序都不变,主要在句读上下工夫。 变体诗近似合璧,但有异。它们都改变了诗体,而且字的位置不变,但合璧要求字数不变,变体诗则主要在字数变化上。 先看看这几种区别。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改为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 天上宫阙今夕是? 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 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或改为 明月几时,问青天。 不知天上,今夕何年? 乘风归去,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少了几个字。) 前者是二词合璧,后者是剥皮。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如果把首句的“间”字去掉,就可改为一首词。这就属于变体诗。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保留“间”字,也可改为一首词。这就属于诗词合璧。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弧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王门关。 对《清明》一诗的改读更是花样百出。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如果每句均去掉两个字,仍是一首诗。此为剥皮。 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 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指,杏花村。 改为词 郑定远改为诗词合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戏剧,诗剧合璧: 清明时节 (时间) 雨 (远景) 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人物、心情,由远推近) “借问酒家何处?” (画外音) “有!”牧童遥指--- (牧童特写) 杏花村 (摇,由近推远,背景音乐响起) 百年老字号 汾酒杏花村 (字幕。完) 变为戏曲小品,诗剧合璧: 时间:清明时节 布景:雨纷纷 地点:路上 (幕启)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变为散文小品,诗文合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 遥指杏花村。 隐括体: 艳阳春,清明时节雨纷纷; 沾衣襟,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牛背忙欠身, 遥指羊桥道,一片白云深, 青山翠隐隐。绿水碧沉沉, 酒旗飘树外,茅庐靠山根, 这就是,杏花村。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改为 鸟飞绝,人踪灭。 孤舟翁,钓江雪。 改为 山鸟飞,人踪灭。 蓑笠翁,独钓雪。 此为减字剥皮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