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趣的现象——杜甫对连平大拗的禁忌: 从搜韵查杜甫五律诗,在比对前200首中,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凡出句平起的,除了特拗句“平平仄平仄”外,其他平起大拗的情形极少。 附平起大拗句: 野亭逼湖水,仄平仄平仄 暂游阻词伯,仄平仄平仄 宋公旧池馆,仄平仄平仄 故人亦流落,仄平仄平仄 几时杯重把,仄平平中仄(注:重作“再次”解时,在唐时是三声通读的) 若将“几时杯重把”剔除(注:重作“再次”解时,在唐时是三声通读的),则连平大拗的情况一句都没有。而夹平大拗“仄平仄平仄”句式,倒有四句。潭州雨梦版版有个观点:若某个句式低于千分之五时,可看作是宜忌。若低于千分之二时,便可认为大忌——即我说的禁忌,是必须规避的。 在这里,我们不妨计算下夹平大拗的情况:仄平仄平仄式,比例为4/200/8=0.25%,即千分之二点五。显然是宜忌之句式。我们再计算下连平大拗的情况:仄平平平仄式或平平平平仄式,因为这两个句式只有0句,所以我们不妨认定:连平大拗在杜甫看来,是大忌之句——是必须规避的。 对于特拗句“平平仄平仄”的救说,我与潭版有过探讨。潭版认为,特拗句是四拗三救。我的观点:特拗句不存在救,其第三字的平改仄是为了规避连平大拗,且与“唐人常用已成定格”的特拗句式相合——用规避比救说更加强调。现从杜诗五律来看,我的观点还是站得住脚的。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不可能对全唐诗中律诗全部对照一遍。有兴趣的同志,不妨参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