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36|回复: 4

《岳色江声集》赏读点评

[复制链接]

138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栏目顾问

中华诗人月旦诗评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740
贡献
10201
金钱
14209
发表于 2017-5-17 09: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化谷金青 于 2017-5-17 10:45 编辑



                      《岳色江声集》赏读点评

陈裕华


   读李先生传赠《岳色江声集》及《龝装集并序》两集诗章,大开眼界。十多年来鄙人广泛涉猎当今诗词界,对无数大家名家、学院精英、港台诗人、乃至千百小家碧玉,数不胜数的老干哼唱,平仄顺口溜,无病呻吟调,花花绿绿的堆砌,卿卿我我的做作……可谓熟也。面目大多相同相近,已令审美疲劳,不想再与时间精力。今读先生所赠颇新耳目,这里无新闻社论转载,也无紧跟高奏政治表态,没有互送高冠,也无唯我独尊,这是一群真正的诗者,秉承着魏晋遗韵唐宋风雅。虽然难入时代主流,不会登上领奖台,但可悦己也可怡人。本应为之撰文推介,然必遇“新诗写罢无吟处”的尴尬,再者文案积压新旧债太多,新年伊始又纷至沓来,不能全然不顾,故只作点赏读随笔,高其名曰点评也。因是随笔,未经细酌,难免有不当甚至谬说,吾不顾也,望所及者海涵。
岳色江声集
   搜韵金水讲堂三峡游学记

     原创 2016-11-26 金水课堂

      丙申秋日,搜韵金水讲堂第三期部分学员作三峡游学之旅,金水老师带队,诗友畏庵兄赶来助阵,自宜昌出发,乘世纪辉煌号五星级游轮,历经三峡人家、黄陵庙、三峡大坝、神女溪、白帝城、石宝寨等景点,日间饱览三峡风光,晚间船上饮酒、抚琴、谈诗,极尽山水优游之乐。此行诸生皆有诗作,汇集于此,以志斯行。

广
   丙申中秋之后随水师游学三峡,小师妹奏古琴曲良宵引,遂令嵌此三字于七律第三句尾。
   八月高轮拟泛槎,清流好约胜浮家。江头琴曲良宵引,峡底风声白荻花。载酒搜奇说谢朓,裁诗问易授侯芭。汗腰齐鼓殊乡语,一过巫山问好邪。

     陈:此作脉络清晰,构思精工,对仗严谨。按命题者要求很自然地嵌入了“良宵引”,与 “白荻花”成对,一声一色,相映成趣,构成优美意境。诗者富于国学,喜用典,“载酒”说及“谢朓”,似属可能,不为“搜奇”(谢当年也到过荆地),“授侯芭”即侯芭,西汉巨鹿人。从扬雄学《太玄》、《法言》。雄死,为起坟,持丧三年。又,“汗腰(流汗的腰?)齐鼓(擂鼓?)”怎么又“殊乡语”,费解。典不可没用,但不宜太偏僻,上侯芭即是。

    诗友柏敏,四川达州人,曾远寄不老草嘱吾泡酒以养身,并拟共赴三峡游学之旅。然于行前半月,意外亡故。此番三峡游轮之上感思不已。酹酒以祭。
   秋风何故妒高枝,挼我芙蓉最盛时。千里巴山君去远,一蓬蜀水我来迟。飙轮激浪虚廊夜,残月含霜无字诗。唯有杯中添不老,嘉陵一望一深卮。

     陈:悠游之中不忘诗友,可谓有情有义。此作悼亡,不滞不离,首句巧妙切题,一“妒”字带出了满腔幽怨,“高枝”一喻切合亡友身份,也合于“秋风”节令。二句显出事本,亦蕴情感。颔联一虚一实对比而出,集中抒发了自己“来迟”之痛,于友诚矣。颈联进而“浪漫”,天人为一,“残月含霜”与“我”同悼。尾联收以频“添不老(酒)”,嵌友之赠,意含双关。“嘉陵一望一深卮”,酹酒于江,情深至矣,柏敏有灵,亦当泪矣。此乃真情出好诗。

流水无弦
  师生八人同乘辉煌世纪游轮共赏长江三峡风光, 并约将"良宵引"三字嵌入七律第三句末。
  气爽天高爱此辰,金风碧水拥星轮。七弦情付良宵引,满座诗分婪尾春。鹰向苍崖飞又落,影移玉镜幻还真。今朝幸晤大江面,他日更期千古论。

三峡人家
   临水依山百十家,峰头神女播烟霞。翠屏丹壁清溪泻,青瓦白墙芳径斜。竹倚栈桥时拂面,鸟鸣林涧偶飞花。初来此地疑仙境,更载银帆万里涯。

     陈:两律详于记程写景,使人如随游同至,情醉其中。诗中画面开阔,更有“跳转”,由眼前景、事引申至时空之“它日”地空之“万里”。画景又注意了“面”中有“点”即“细节”,如“影移玉镜”、竹“拂面”、“偶飞花”,可赏。堪酌者是个别字词似欠准确,“婪尾春”?(芍药的别名)“鹰……落”,“鹰”怎会“落”呢?“烟霞”非颗状物,怎么“播”?再者颈联中“时、偶”义同,何不易一字?

     三峡游学继宝以途中黄陵庙白帝城为对邀同赋
半世风霜岁月深,梦中几度大江寻。黄陵庙下烟波杳,白帝城头鼓角沉。阶草凄凄愁苦雨,岩松默默向天心。宗臣遗像肃高阁,羽扇谁挥动客襟。

石宝寨
   忠州知何处,星轮眺江边。谁移蓬莱景,郁郁江中悬。女娲补天余,化此玉印山。朱塔拥苍翠,梯云上九天。檐送三峡浪,窗飞千里烟。晨昏迎日月,风雨送客船。翩跹鸥鹭至,迢遥帆影还。汉阙山门镇,索桥山塔连。古刹声袅袅,浩宇忠义镌。浮屠歌曼子,烈女动西川。回首来时路,斜辉满山巅。

    陈:石宝寨,峡区名胜,置身此境,满眼惊奇,忆其人文,必生感慨。此作较好地熔合了这些,且多锦言佳句。
     “女娲补天余,化此玉印山”,虽谬但于诗正是绝妙之句。“朱塔”之后七韵“铺采摛文”,多用骈偶,很好地展现了其处异彩,声色形行俱现。

秋心千里
  师友雅聚,限七律第三句尾嵌“良宵引”。
对坐犹疑真耶幻,相知已久却初逢。纔聆琴抚良宵引,已胜梦逰神女峰。瞿峡深更秋寂寂,露台絮语夜溶溶。飞花传酒恣为乐,明日云烟更几重。
三峡归来,睹欲赠柏敏之百寿印图,嵌良宵引感怀。

  巴郡睽违感旧踪,时疑身处峡江中。露台同赏良宵引,绮席独违琼玉盅。难借朱文祈百寿,不堪尺素托孤鸿。关山寂寂逢秋落,天上人间意两通。

戏作三峡记游
   夜夜飞花非殢酒,不寻章句亦难眠。谁将神女惊天外,换做雷公到枕边。输我纸条粘烂漫,羡君裙舞跳翩跹。偕游几日兴未尽,佳会更期云水间。

   过三峡,以黄陵庙白帝城为对,邀水师、西瓜同赋。
从游高峡意多亲,画里江山世外人。赊尽长宵愁梦短,饮残老酒奈诗贫。黄陵庙侧云黏碧,白帝城边水隔尘。行过瞿塘船莫疾,朝天门外是离津。

     陈:本是游山玩水,诗韵当然是其玩意之一,或限韵或嵌句或限对,名堂颇多,先生们都玩得娴熟。秋心千里先生又似胜焉。第一首“纔聆琴抚良宵引,已胜梦逰神女峰”“引”对“峰”,即时即景,似顺手拈来,且以“已胜”赞师妹之抚琴,赞得老道,师妹焉能不乐同游焉能不佩?妙。
     第二首乐中思亡友,转悲,然毕竟是在游中,尽礼而已,岂会太悲。“难借朱文祈百寿,不堪尺素托孤鸿。”印图朱文(篆刻印图)犹在,不可赠也,睹之凄惋;尺素(信)可书,不可寄也,无比遗憾。此联工稳沉惋,融缕缕情愫于其中。然结句“天上人间意两通”翻得太过,友已上“天”,与“人间”尚能“两通”,岂不是去得好也?
第三首“戏作”有点谑味,戏则似欠。颈联中“纸条”与“裙舞”不成对,改为“裾袂(带)舞翩跹”如何?
    第四首中“庙侧”“城边”两方位词义同,避为好。“水隔尘”意难解。尾联“行过瞿塘船莫疾,朝天门外是离津”意蕴颇佳,劝船“莫疾”,“离津”即至,移情于物,乐游未足恋旅之情流于笔端而又不失婉转,好结。

西
星轮之游以良宵引入诗有忆柏敏
   笑语传杯老酒淳,旧知初会倍相亲。怡情未若良宵引,失约尤怀顾曲人。镜槛流音天杳邈,秋烟断目岸峮嶙。回波缓缓楚江夜,行色夙期巫峡轮。
   白帝城武侯祠远陋于侧畔明良殿,有感是记。
丞相祠堂物色昏,永安宫址泯余痕。泠泠江月托孤意,迭迭巫峰知遇恩。七百里烟销虎帐,二千年梦锁夔门。古来多少依刘客,到此胸膺敢一扪。

      陈:应时限韵对号成诗,可谓难矣,先生能成,才学可见。若严求尚有可酌可琢之微疵。“顾曲人”难对“良宵引”,结构不一。《白帝城》中颔联出句犹可硬扯,对句“迭迭巫峰知遇恩”却实在难以相关。诸葛先生感先帝“知恩之恩”与“迭迭巫峰”怎么联得起来?意象终难成,凑韵而已。“七百里烟销虎帐”隐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之惨事,可;而“二千年梦”来“梦锁夔门”就太勉强。
     憨鲁之人直言了。

   三峡邮轮首聚怀敏 限良宵引嵌七律第三句尾。
终得相逢疑梦里,几回相看意难休。乍闻曲奏良霄引,恍见湖吞少伯舟。波底星河浮碎影,眉间烟雨剪清秋。长思此际伊应在,风卷江声酸醉眸。

  陈:“乍闻曲奏良霄(宵)引”,想来这古琴曲定是很优美的,怎么会使君想到“恍见湖吞少伯舟”?可怕

青城山觅前人迹
  青藤覆石壁,壁间有神树。周匝白玉栏,千秋守洞府。树下小木楼,绮窗射霞煦。佳人曾客此,仙圃羡飞羽。霜雪春复秋,洗尽戚与故。一朝外缘违,挥袂别翠微。廿载成幽隔,蒙蒙沙尘飞。蛛网横颓瓦,谁与话苔矶。皆谓树有灵,孰可引领归。木叶清商激,娑娑拂人衣。

      陈:这首古风描写青城山很详尽,诗人对此处也很了解,“佳人曾客此,仙圃羡飞羽。霜雪春复秋,洗尽戚与故。一朝外缘违,挥袂别翠微。廿载成幽隔,蒙蒙沙尘飞。”简直像导游或村长在作介绍,而题眼是“觅”,“觅”味却缈缈。结句“木叶清商激,娑娑拂人衣。”清商,悲戚之调,木叶,肃杀之景,而疏枝多情,“娑娑拂人衣”。太美了,情景不谐啊。

人来人往
  丙申中秋后随水师游学三峡,小师妹奏古琴曲良宵引,遂令嵌此三字于七律第三句尾。
  暂放劳生琐事休,来邀明月逐江游。七弦琴上良宵引,三峡轮中白鹭俦。笑靥和风推玉盏,沉波迷雾杳高楼。缘何记取飞花句,却为行觞应素秋。

三峡游记六绝四首
其一
云横万瘴三峡,夕照孤舟一蓑。
旧友良宵曲引,明朝远梦随波。
其二
黝面渔翁解网,羞颜浣女搓衣。
青山看至斜暮,羁客披霞与归。
其三
万里长江渺渺,千山素月溶溶。
瑶琴以送秋水,石峡烟波可逢。
其四
巫山十二高峰,碧树寒烟几重。
旦夕云霄望断,长亭一响疏钟。

     陈:先生很浪漫,“来邀明月逐江游”,也很会发现美欣赏美,“笑靥和风推玉盏”——清江之上和风之中,玉人皓齿,纤指红甲,笑推芳茗,人生遇此,岂不美哉!
先生善于勾画,四首六绝皆成丽图,丹青妙手可据而成卷帙。

  三峡星轮之游,与师友以琴曲良宵引入诗,归来乃成。
   昨夜星轮辞白帝,飞花传酒记歌吟。船头欲奏良宵引,月下先调绿绮琴。列峡峰峦时过眼,横江云雾更沾襟。此行多少清欢在,留待重回两岸寻。

     陈:丽君女士可谓老实之人,大不同于无数特讲面子虚荣伪饰的玩诗女性,诗后特注明“归来乃成”。诗中“船头欲奏良宵引,月下先调绿绮琴”也写得颇实,(诗词不能不实,但太实则呆)欲奏当然得先调琴弦,岂不是废话,实则实也,然不失为好对。结句“留待重回两岸寻”,“清欢”可“寻”,化虚为实,好句。

  辉煌号甲板夜饮,丽君、西西鼓琴助兴,限七律第三句尾嵌“良宵引”。
肴核琳琅任意堆,星轮夜话自悠哉。怡情已奏良宵引,尽兴休停浊酒杯。天际云随山屴崱,江心鱼共水徘徊。今番喜与诸君会,更待新诗动九垓。
   三峡游学继宝弟以途中黄陵庙白帝城为对邀同赋。
江声岳色岂堪凭,阅尽沧桑已不惊。高峡雷霆留梦去,豪轮诗酒藉花行。巍峨坝底黄陵庙,浩渺湖心白帝城。如此优游足堪乐,何需重见补天倾。

搜韵金水讲堂三峡游学结束
   渝州饮罢又夷陵,峡影江声又一曾。记得星轮诗酒旅,瑶琴拨尽几丝冰。

     陈:金水先生率众弟子作游学之旅,岂止在悦秀山丽水形色,分明在净化尘滓,陶冶情操,升华人生境界。诚如先生云“江声岳色岂堪凭”,说得透彻;“阅尽沧桑已不惊”,真是过来人之语。有此二句,先生之襟怀、人格乃至学识尽可知,诗艺,于先生终是雕虫之技,不须赘言也。
                                         2107年元旦于化谷轩







回复 编辑


138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栏目顾问

中华诗人月旦诗评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740
贡献
10201
金钱
14209
 楼主| 发表于 2017-5-17 10: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道久 2017/1/4 星期三 下午 2:15:28
汗腰齐鼓殊乡语:汗,使动词,使腰间出汗。因为鼓挂在腰间。齐鼓:亦作“ 齐皷 ”。 鼓名。齐,通“ 脐 ”。《旧唐书•音乐志二》:“齐鼓,如漆桶,大一头,设齐於鼓面如麝脐,故曰齐鼓。”《太平御览》卷五八二引《大周正乐》:“齐皷,如漆桶,大一头,设齐於皷面如麝齐,故曰齐皷。”《渊鉴类函•乐部•鼓一》:“﹝齐鼓﹞ 西凉 高丽之器。”这里就是指一般的鼓。殊乡语:对山区民众的语言感到新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8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栏目顾问

中华诗人月旦诗评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740
贡献
10201
金钱
14209
 楼主| 发表于 2017-5-17 10: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道久 2017/1/4 星期三 下午 2:16:09
婪尾春:。 宋陶谷 《清异录•花》:“ 胡嶠诗‘缾里数枝婪尾春’,时人罔喻其意。 桑维翰曰:唐末文人有谓芍药为婪尾春者。婪尾酒乃最后之杯,芍药殿春,亦得是名。”
落:下降。播:散布。时与偶稍别,时,时时;偶,偶然。即使相同,也可以用。如张籍《书怀》:老大登朝如梦里,贫穷作活似村中。如与似就是对用。
少伯舟:范蠡扁舟。琴声有缓有疾,有高有低,当它高亢激昂时,是可以出现吞舟之势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8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栏目顾问

中华诗人月旦诗评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740
贡献
10201
金钱
14209
 楼主| 发表于 2017-5-17 10: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道久 2017/1/4 星期三 下午 2:16:09
婪尾春:。 宋陶谷 《清异录•花》:“ 胡嶠诗‘缾里数枝婪尾春’,时人罔喻其意。 桑维翰曰:唐末文人有谓芍药为婪尾春者。婪尾酒乃最后之杯,芍药殿春,亦得是名。”
落:下降。播:散布。时与偶稍别,时,时时;偶,偶然。即使相同,也可以用。如张籍《书怀》:老大登朝如梦里,贫穷作活似村中。如与似就是对用。
少伯舟:范蠡扁舟。琴声有缓有疾,有高有低,当它高亢激昂时,是可以出现吞舟之势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8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栏目顾问

中华诗人月旦诗评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740
贡献
10201
金钱
14209
 楼主| 发表于 2017-5-17 10: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道久 2017/1/4 星期三 下午 2:15:28
汗腰齐鼓殊乡语:汗,使动词,使腰间出汗。因为鼓挂在腰间。齐鼓:亦作“ 齐皷 ”。 鼓名。齐,通“ 脐 ”。《旧唐书•音乐志二》:“齐鼓,如漆桶,大一头,设齐於鼓面如麝脐,故曰齐鼓。”《太平御览》卷五八二引《大周正乐》:“齐皷,如漆桶,大一头,设齐於皷面如麝齐,故曰齐皷。”《渊鉴类函•乐部•鼓一》:“﹝齐鼓﹞ 西凉 高丽之器。”这里就是指一般的鼓。殊乡语:对山区民众的语言感到新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6 18: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