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写具体形象才有感染力(三) 以毛泽东词为例: 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上片,作者先客观叙述昆仑的形象:“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这些全都是昆仑的特色,也就是昆仑的个性,(不是巫山或黄山的个性,针叶林是不承认这一点的,他说这也是在写昆仑和巫山黄山以及一切山的共性。)结句是作者发出的个性议论:“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以过渡到下片“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说的是昆仑,不是说庐山泰山“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针叶林也是不承认这一点的,他说这也是在说庐山泰山的共性:“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句句说的是昆仑形象,借说昆仑形象以表达作者的世界和平理想。 毛的另一首词念奴娇《鸟儿问答》: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同样,作者先客观叙述鲲鹏的形象:“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但是“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却是“人间雀”的话。鲲鹏只是“背负青天朝下看”,并没问,因此“人间雀”的话就不是回答。 下片才是鲲鹏的问:“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这些话是赫鲁晓夫的话。我们说,鲲鹏可以背负青天朝下看,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都是形象的。然而雀儿“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却使人不可信是这雀儿说的。这已经离开了毛泽东自己说的“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的理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