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6|回复: 6

音变而读变的回文趣诗

[复制链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5-5 08: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因为是考据文章,因此此文我写得很罗嗦,读不下去的人不必去读。音变而读变的回文趣诗

冬  云   熊应祚
  寒光照澈透琼楼,淡色适空涵景幽。

峦远冬容晕觉睡,漫天雪意冻云浮。
  读到这首诗,检查一下韵,竟查出了许多趣味。

1.“漫”可两读,上平十四寒和去声十五翰,义不变。

a.当“漫”在上平十四寒时,回文有三个韵字。只是“适色淡”为三仄收。

b.当“漫”在去声十五翰时,回文有两个韵字。“适色淡”仍为三仄收。

2.“淡”古代也为多音字,居然有五种读音。如果巧妙处理,与“漫”结合起来,竟有许多读法。

a.当“漫”在上平十四寒,“淡”在下平十三覃时(水貌)。

虽然《词林正韵》只规定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通用;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删、一先通。但我们知道这六个半韵的主韵母是相同的。有人说邻韵相通是指邻近的韵,错,邻韵指邻近的韵是望文生义,六麻七阳会相通吗?你会说还得加上韵母相近,平声: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通用,“支”与“微”较近,它们与“齐”较远。平声:九佳(半)六麻通用 上声:三讲二十二养通用;上声:四纸五尾八荠十贿[半]通用去声:三绛二十三漾通用去声:四寘五未八霁九泰[半]十一队[半]通用去声:十卦(半)二十二祃通用;入声:四质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通用入声: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六叶通用;入声:三觉十药通用;隔得远吧。还有人说上平和下平也不能相通。但我们知道十五删、一先通就是上平与下平相通,还有上平的三江和下平的七阳是大家公认相通,《词林正韵》承认的。因此邻韵的正确理解应该是声调一样、韵母(主韵母)一样的韵部。词里面某些词牌则放宽到仄声的上去入相通了。有人又会说写诗用平水韵,写词用词林正韵,因此不能用词林正韵来衡量诗。这样说又不顾历史事实了,其实明朝时正统的使用洪武正韵,到清朝时平水韵才死灰复燃。但写诗者不用平水韵的比比皆是(专文中例子我选了许多例子,这里就不举例了)。还有人会提出更有力的理论,既使邻韵相通也只是用在第一句,顶多偶尔用在最后一句。但是实践中邻韵相通位置可以不固定(例子也见我的专文中),近代当代例子就更多了。王力就指出现在邻韵相通就不必太拘泥。

解决了这些理论问题,我们就好研究“漫”“淡”平声相通时诗的读法了。首先解决了“适色淡”三仄收的问题。第二,回文是一首柏梁体,柏梁体可以用调序读等方法读出数十首诗来。

b.当“漫”在去声十五翰,“淡”在去声二十八勘(薄)或二十九艳(水貌;微茫)时。

《词林正韵》:十四愿(半)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通用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通用其实这六个半韵主韵母相同,今韵已为一个韵部。

假如不考虑“漫”句平声字少了、“适色淡”三仄收问题,那么回文是間韵诗,間韵诗可以出很多首诗来的。

c. 当“漫”在去声十五翰,“淡”在下平十三覃时,只能用双句倒读回文法来读:

幽景涵空适色淡,楼琼透澈照光寒。

浮云冻意雪天漫,睡觉晕容冬远峦。

“淡”在上声还有两种读音,情况与1的a相同,在此没有讨论的必要。

小结

“漫”在上平十四寒,“淡”在去声二十八勘或二十九艳时,回文“适色淡”为三仄收。

“漫”在上平十四寒,“淡”在下平十三覃时,回文为柏梁体,回文没有三仄收情况。

“漫”在去声十五翰,“淡”在去声二十八勘或二十九艳时,回文是間韵诗,回文“适色淡”为三仄收。

“漫”在去声十五翰,“淡”在下平十三覃时,回文为双句倒读回文,回文没有三仄收情况。

余兴未尽,又来改诗,变出另一种诗来。为了解决三仄收和平声字少的问题,且方便今音读,改动了六个字。于是可以用今音读,也可用平水韵读。

寒光照澈透琼楼,淡色抹空涵景幽。

峦远冬容喜梦游,漫天雪意霜云筹。
1.今音读,顺读柏梁体,回文間韵诗,可读出数百首诗来。

2.平水韵读

a.当“漫”在上平十四寒,“淡”在下平十三覃时(水貌)。顺读柏梁体,回文也是柏梁体,能读出的诗最多。

b.当“漫”在上平十四寒,“淡”在去声二十八勘(薄)或二十九艳(水貌;微茫)时。顺读柏梁体,回文一般通体回文。

c.当“漫”在去声十五翰,“淡”在下平十三覃时。顺读柏梁体,回文为双句倒读回文。

d.当“漫”在去声十五翰,“淡”在去声二十八勘(薄)或二十九艳(水貌;微茫)时。与用今韵读同,顺读柏梁体,回文为間韵诗。

以上四种诗,可读出数百上千首诗来。

研究回文诗是闯进迷宫探宝,是画龙点睛求破壁;写回文诗是智慧的迸发,是有趣的文字游戏,我乐此不疲。


847

主题

4476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清流文苑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1134
贡献
3956
金钱
5931
发表于 2017-5-5 10: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抢到沙发,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7

主题

4476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清流文苑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1134
贡献
3956
金钱
5931
发表于 2017-5-5 10: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抢到沙发,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5-5 19: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5-5 19:07 编辑

有人又会说写诗用平水韵,写词用词林正韵,因此不能用词林正韵来衡量诗。这样说又不顾历史事实了,其实明朝时正统的使用洪武正韵,到清朝时平水韵才死灰复燃。
呵呵。先生错了。在明时,写诗还是用平水居多。洪武正韵,先生可能不懂。你只要参看下鱼虞模三韵的归并情况,自然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遥握。

点评

呵呵。已经告诉你方法了。还是你自己去分析吧。不要太让人无言了。  发表于 2017-5-5 20:06
是吗。但我看到的怎么不是这么回事呢?我看大家拿例归纳都不要想当然  发表于 2017-5-5 19: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7-5-7 16: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给你凑数!永明体回文诗

【1】王融五言八句的一首《春游回文诗》,它是入律的。
这里的入律,特指有声律格式的安排。永明之前,不会有讲求字声搭配格式的回文诗。此诗引领回文入律的潮流。它还有一个特别值得关注之点,后世的回文诗讲求声律,讲的是二四回换、粘对合辙的平仄律,它却是以自成一体的永明声律格式入诗,无论是顺读还是倒过来读,在声律上都体现永明四声律的二五字异声和四声分用的基本特征。

  [顺读]:枝分(平)柳塞北(入),叶暗(去)榆关东(平)。垂条(平)逐絮转(上),落蕊(上)散花丛(平)。池莲(平)照晓月(入),幔锦(上)拂朝风(平)。低吹(平)纶杂羽(上),薄粉(上)艳妆红(平)。
  [倒读]:红妆(平)艳粉薄(入),羽杂(入)纶吹低(平)。风朝(平)拂锦幔(去),月晓(上)照莲池(平)。丛花(平)散蕊落(入),转絮(上)逐条垂(平)。东关(平)榆暗叶(入),北塞(去)柳分枝(平)。

【2】王融五言四句的《后园作回文诗》,在《艺文类聚》中紧次王融《春游回文诗》之后。仍按顺读、倒读标示如下:

  [顺读]:斜峰(平)绕径曲(入),耸石(入)带山连(平)。花余(平)拂戏鸟(上),树密(入)隐鸣蝉(平)。
  [倒读]:蝉鸣(平)隐密树(去),鸟戏(上)拂余花(平)。连山(平)带石耸(上),曲径(去)绕峰斜(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6 03: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