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学院楹联二十二期版主
精华0
注册时间2016-8-8
威望175
金钱888
贡献713
版主
古风学院楹联二十二期版主
  
威望- 175 点
贡献- 713 次
金钱- 888 枚
|
发表于 2017-5-6 02: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菡 于 2017-5-6 13:57 编辑
《关于对联六要素学习心得》
指导老师:碧海游鱼
【梅25-清菡】
各位老师、学友们好!
我是清菡。今天我来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心得,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进入了古风这个大家庭,慢慢的与学友们从不识到相识,相知,相依,相助,成为了自己的兄弟姐妹。我是零基础学员,第一次接触联,刚来时什么也不会,经过几个月的学习,通过老师们的辛苦付出,我慢慢的从什么不懂到知道了平仄,再到认识对联,开始立意,洗脸,跟自己比有了很大进步,但跟学友们差距很大。
下面,我先从对联的最基本的基础对联六要素讲起,它是所有对联的基石,如同盖房子,地基没打牢,就算盖了宏伟壮观的殿堂还是会倒塌的,所以基础非常重要。
六要素(又叫六相):
(一)字数对等:上下联的总字数必须一样。
例如:
两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再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二)平仄对立:
(1)下联句子中各节奏点的字,字音平仄要交替;
(2)上下联节奏点相对位置的字,字音平仄要相反;
(3)多分句联,分句最后一个字按顺序平仄交替;
(4)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
我们初学联者,就以马蹄韵作为学习标准,马蹄韵最基本的规则: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这是 马蹄韵对联规则的精华所在,因状如马蹄的节奏,“马蹄韵”因此而得名。马蹄韵简单分有:马蹄韵 正格和变格例如:
马蹄韵正格
平平仄仄平平仄
莺歌燕舞留春住
仄仄平平仄仄平
虎跃龙腾向未来
马蹄韵变格:
仄仄平平平仄仄
碧海红霞辉玉宇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东风旭日荡神州
以上联为例,马蹄韵有两种平仄排列规则(平仄杆):
第一种: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种: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不论是句脚平仄还是句中平仄,均应遵循此规则:
句脚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 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联句,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 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下联平仄:一般要求和上联相反。
总之,要完全符合“平仄两两交替”规则的联句称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称为“变格”。
(三) 节率对拍:上下联的节奏点处于同一位置。
(1)是利用平仄声的交替与对立产生和谐的音节停顿来实现的。声律节奏是律诗的基本要求,其 显著特点是按照诗中用字顺序,以两个字为一节奏,每一声律节奏第二字为节奏点(即音步),犹 如马蹄的节奏,通过联句有规律的停歇和韵律的变化,达到和谐的音乐美。声律节律在五、七言中 主要为二二一和二二二一这两种语音节奏。如:
五言联为二二一节奏: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七言联为二二二一节奏: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2)语意节律。是依词语结构划分,主要是根据其语义而产生的音节上的停顿或间歇;或者说是 按语句中语音的自然停顿处来确定节奏点。按语意节奏确定节奏点时,遇到不宜拆分的三字、四字 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中间不再细分节奏点。
a.语意节奏与声律节奏有时一致。
例如:上面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二者是一致的。
b.语意节奏与声律节奏有时并不一致。
例如:“于无声处听惊雷”
按声律节奏为:“于无/声处/听惊/雷”
而按语意节奏为:“于/无声处/听/惊雷”
以上二者是不一致的。
(四)词性对品:上下联处于相同位置上的词,词性相同。
(五)结构对应:上下联对应的词组结构、句子成分一致。
所谓结构对应,就是上下 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 对应平衡。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 结构。要求大的句法结构对称的同时,小的词组也要做到句法一致,即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 宾语对宾语、补语对补语、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
a. 主谓结构:由一个或者若干个主语,加上一个或若干个谓语,所组成的句式,就是主谓结构。例 如
螳螂捕蝉,嫦娥奔月,蚂蚁得志,蒋干盗书等。
其中螳螂,嫦娥,蚂蚁,蒋干都是主语,而捕,奔,得,盗都是动词,是谓语。
b.并列结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层次相同、句法功能也相同,并由并列连词或其他并列 手段连接起来的结构序列,我们一般可以在中间加“和”字区别。
例如:
道听途说、丢盔弃甲、调兵遣将、甜言蜜语等。
我们中间加个“的”:道听和途说、丢盔和弃甲、调兵和遣将、甜言和蜜语等。
c.偏正结构:语素或词句一般都是以后一语素或词句为核心,前一语素或词句起修饰、限制的作用。 就是一个字是主要的,另一个字是修饰这个字的。二字的地位不同。我们一般可以用“的,地”链 接
比如:
默默无语——默默的无语
醋坛子——醋的坛子
糊涂虫——糊涂的虫
d.动宾结构:一个名词(充当主语、宾语),一个动词(充当谓语) 这两个词放在一起,主谓顺序的逻辑 关系能说得通,叫主谓关系,表主动关系 。 动宾短语:动词+宾语。动宾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 关涉与被关涉的关系。宾语是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的。 如:消灭敌人、放下包袱 、丢下它、发展生产、进行斗争、骗取信任、恢复平静。
(六)联之关联
接下来我们看看如何对联?如何句意关联呢?
所谓句意关联,指的是上下联之间,在风格、情调、气势、以及内容方面的内在关系。有时如果我们的对句只是单独看觉得很好,字数,平仄,词性和结构以及节律都很正确,但是和出句相悖,意思连不上,这样的问题我们称之为凑字或者凑句。简单概括起来:
(1)关联有三种情形:
a.内容相近,相互配合。
b.意思连贯而下,不能中断。
c.内容相反,对比映衬。
(2)关联中注意不能犯:情隔、意隔、景隔和合掌。
我们举例子看看吧:
香染荷衣沾玉指【联友】
月携诗味入芳樽【联友】
此联对句与上联意境和谐,情景交融,在字里行间给人一种淡淡的诗情画意,直教人寻味。而且字字玑珠,没有累赘,把握的十分到位,同时用字用心,圆润,没有突兀嗑角。所以都没有犯情隔、意隔、景隔和合掌,考虑十分周全缜密。
所谓景隔,就是季节景物搞错。比如:以春对秋,以莺对雁,就是景隔了,前者是春景,后者是秋景。这是比较常见的毛病!如【案上墨香诗隽,阵前马吼戈红】上下联描写的景物一动一静,一近一远,一醇香一惨烈,不在一个场景内,反差巨大,且看不出二者的必然联系。应为隔景。
所谓意隔,就是要看出句是欢快大气豪放还是婉约幽怨凄惨,如果把两者放在一副对联里,就是意隔了。这就好比是红白喜事,完全害意了。
所谓情隔,就是要看出句是带着什么感情,是柔美赞美壮美,而对句去对凄美凄凉悲凉,那就是情隔了。
所谓合掌,就是同一件事物你用不同的词汇来说。
(3)关联中要注意抓住联眼,互相扣住本句关联和对句关联。
出句:风牵柳线织春色【联友】
我们再看这个出句,这个出句里有两处以上互相呼应,都是扣死的,就如同线和织呼应的,那么线和织就构成联眼,但是还有一处联眼:风和春,清风吹来春天。还有:牵、线、织三字扣成联眼,那么你对句也要在这里扣成联眼,互相呼应。
对句:雨纺麻丝绣画屏【联友】
对句有了联眼“雨和画”,雨画出来的屏。还有纺,丝,绣三字,与上联的联眼牵、线、织三字联眼,紧密相对。不错的对句。
心得要求成联,我就捡一个出出丑吧。
联如泉水沁心久
意似梅花悦目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