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06|回复: 6

唐诗律绝五仄与五平句

[复制链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6-9-10 19:55: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图书府吏 于 2016-9-10 19:59 编辑

五仄句
夜久叶露滴(秋夜 王建)
向晚意不适(登乐游原 李商隐)
簿领乃俗士(古词 刘禹锡)
斗转月未落(钱起)
永夜不欲睡(齐己)
二女竹上泪(韩愈)
饭不煮石吃(孟郊)
远树动宿鸟(熊皎)
朽指替制曳(皮日休)
日晚欲有寄(陈陶)
世事日可见(韦应物)
欲别不止泪(张宾)
玉手欲有赠,徘徊双明珰(江南曲 刘慎虚)
恨为一夕客,愁听晨鸡鸣(刘禹锡)
月色望不尽,空天交相宜(李白)
主虏部伍苦,嫱亡房廊香(皮日休)

五平句
烦劳殊清闲(李煜)
夭桃庭中春(曹邺)
长歌东南春(陈陶)
东流无重回(沈佺期)
残阳钟殷台(喻亮)
伤鳞浮殷红(皮日休)
光辉何清圆(李白)
朝随秋云阴(储光羲)
徘徊春风前(陈陶)
康庄伤荒凉(皮日休)

49

主题

1166

帖子

40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213
金钱
1402
发表于 2016-9-10 20: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词有寿楼春主打平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9-10 20: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9-11 06:11 编辑

在诗中,对于五平或五仄等大拗现象,个见:还是对其容忍度的问题。如一首绝句中, 若只有一句拗的,能不能作近体绝句看?在涂宗涛的诗词曲韵纲要中,解释是可以的。是用“律句多,拗句少”来解释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对近体绝句言,是允许有一句拗的。(最好拗在首句,不致失粘)。再推及到律诗,若作上下两半分析,则只要其中一半有两句及以上大拗的,便可定为非近体。

又曲律中,有将“平平仄平平”视为准律句的。说明该句式在曲律中倒是常见的。

点评

在诗中,对于五平或五仄等大拗现象,个见:还是对其容忍度的问题。如一首绝句中, 若只有一句拗的,能不能作近体绝句看?在涂宗涛的诗词曲韵纲要中,解释是可以的。是用“律句多,拗句少”来解释的。从这里可以看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1 09: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11 09: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11 09:19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9-10 20:25
在诗中,对于五平或五仄等大拗现象,个见:还是对其容忍度的问题。如一首绝句中, 若只有一句拗的,能不能作近体绝句看?在涂宗涛的诗词曲韵纲要中,解释是可以的。是用“律句多,拗句少”来解释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对近体绝句言,是允许有一句拗的。(最好拗在首句,不致失粘)。再推及到律诗,若作上下两半分析,则只要其中一半有两句及以上大拗的,便可定为非近体。

又曲律中,有将“平平仄平平”视为准律句的。说明该句式在曲律中倒是常见的。
探讨唐朝声律,不能依据【个见】,也不能依据【今人涂宗涛】。是否合律,与句子使用量的多少无关。

点评

在诗中,对于五平或五仄等大拗现象,个见:还是对其容忍度的问题。如一首绝句中, 若只有一句拗的,能不能作近体绝句看?在涂宗涛的诗词曲韵纲要中,解释是可以的。是用“律句多,拗句少”来解释的。从这里可以看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1 10: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9-11 10: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11 09:15
探讨唐朝声律,不能依据【个见】,也不能依据【今人涂宗涛】。是否合律,与句子使用量的多少无关。

...

呵呵。理论探讨。各承己见。遥握。

点评

探索唐朝声律,不是【各承己见】。而是应该依据唐朝人士的理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1 10: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11 10: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9-11 10:20
呵呵。理论探讨。各承己见。遥握。

探索唐朝声律,不是【各承己见】。而是应该依据唐朝人士的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11 10: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11 10:41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11 09:15
在诗中,对于五平或五仄等大拗现象,个见:还是对其容忍度的问题。如一首绝句中, 若只有一句拗的,能不能作近体绝句看?在涂宗涛的诗词曲韵纲要中,解释是可以的。是用“律句多,拗句少”来解释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对近体绝句言,是允许有一句拗的。(最好拗在首句,不致失粘)。再推及到律诗,若作上下两半分析,则只要其中一半有两句及以上大拗的,便可定为非近体。

又曲律中,有将“平平仄平平”视为准律句的。说明该句式在曲律中倒是常见的。
依照两韵近体平韵换头律诗(也即俗说的律绝)来说,所谓的大拗句,只有一次机会。四韵的,只有两次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4 21: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