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毛泽东对念奴娇《昆仑》的修改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此词1957年发表时,“一截还东国”,为“一截留中国”。1963年毛解释说:“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别的解释不合实际。”毛又说:“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 显然,1963年以后,毛泽东的思想是苏联已变修,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已转移到中国,因此像征中国的昆仑是要把革命输出到英、美、日了。然而,毛泽东此词的初稿却不是这个主题思想: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都是此君余脉。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姑且裁为三截。一截抛洋,一截填海,一截留中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毛泽东1935年写此词时副题为“登岷山”,毛此时看昆仑是有许多灾难的,他在一篇手稿中自注:“夏日部份销融,为害中囯,好看不好吃,试为评之。”所以毛当初的思想是把不好吃的部份“一截抛洋,一截填海”,显然不是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可见,毛泽东的改词,是随着他的政治思想的变化而变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