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春风秋月 于 2025-8-25 14:25 编辑
数枝红蓼醉清秋【散文】
李盛仙【开户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永嘉县城关支行 个人帐号:603334001200345122】 “秋波红蓼水,夕照青芜岸” 。秋天在乡村,随处可见红蓼。红蓼又叫荭草、红草、大红蓼、东方蓼、大毛蓼、狗尾巴花,是蓼科,蓼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红蓼的茎、叶、花适于观赏,可以将它种植在庭院、墙跟、水沟旁点缀人们不涉足的角落。或是将红蓼在室内水养或者插花都可以,放在窗台或是电脑桌上,既增加室内湿度,又具观赏价值。 红蓼,极好看的一种野花,很有秋天气息的花。在田埂、沟边、河畔常见,它们喜欢群居。遇到它时,就不是一株两株,而是成群成群的。远远地就能看见红艳艳的红蓼,在秋风中摇曳,那红,有火一般地热情,美得炫目,天空大地陡然增色,瞬间明亮温馨起来。 秋日盛开的红蓼,就是这样令人注目的水红色,虽然每朵花都很小,但它擅长发挥数量优势,数百朵花组成花穗,上百花穗组成一株红蓼,高及两米的一大丛,在水岸边、空地上,忽然就映入眼帘。 红蓼,它出身 “低微〃,现代人对红蓼的关注不多,但在古代,红蓼却很是受宠,不仅明媚在画里,也芬芳在一首首古诗词中。 唐朝末期著名诗人郑谷的诗作《蓼花》里写道:“蔟蔟复悠悠,年年拂漫流。差池伴黄菊,冷淡过清秋。晚带鸣虫急,寒藏宿鹭愁。故溪归不得,凭仗系渔舟。”蓼花在诗人郑谷的笔下呈现出别样的美,别样的意绪,别样的清愁。“犹念悲秋更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秋波红蓼水,夕照青芜岸” ,这是白居易的诗句。红蓼,总是秋天的一大意象。红蓼花一般在秋天开放,是秋天的一道靓丽风景,蓼花有时就成了秋景的象征。宋代词人张孝祥的诗句写得美妙,富有动感:“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宋代诗人黄庚在《江村》中写道:“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 盈盈秋水边,蓼花常伴芦花而生,芦花若雪,透出寥寥秋意。蓼花胭红,点亮了沉寂的江岸。这白红姊妹花占尽了秋光,热烈了秋意,为霜林漠漠、江天寥廊勾画了点睛之笔。宋代诗人陆游的诗里写道:“老作渔翁犹喜事,数枝红蓼醉清秋。”一个“醉”字,把蓼花的美,写得活泼泼的生色。诗为心声。在诗人陆游笔下,摇曳的红蓼是令人迷醉的。清代诗人杨芳灿的诗里这样写道:“红蓼滩头秋已老,丹枫渚畔天初暝。” 秋天,红蓼以清远的姿态,明媚了岁月,成为秋天、秋光、秋色的象征。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字画中,红蓼也是常见的题材。宋徽宗赵佶有幅作品《红蓼白鹅图》,一只白鹅在红蓼下安静地梳理自己的羽毛,一红一白的鲜明对比,让秋天少了些许的萧瑟。清代女画家马荃的《红蓼野菊图》,两支红蓼在雏菊、蜻蜓陪伴和抚慰下,低眉含笑,清丽脱俗。似《诗经》里待嫁女子,端庄、恬静立于开满蓼花的沙洲上,望穿秋水,等待远方来接亲的新郎。国画大师齐白石也曾多次以红蓼为创作题材,《红蓼鹌鹑》《红蓼彩蝶》、《红蓼立轴》等就是其中的佳作。白石老人不仅画红蓼,还在画上题诗深情吟诵红蓼:“枫叶经霜耀赤霞,篱边黄菊正堪夸。潇湘秋色三千里,不见诸君说蓼花。”诗里,还颇有点为蓼花鸣不平的意思。在画家们的笔下,红蓼总是要和日常的家禽、动物搭配在一起,大俗即大雅,普通的植物也能活色生香。 蓼花的美,无论是在画家的笔下,还是在诗人的笔下,都是美不胜收的,都是秋天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从仲夏到秋分,在万物萧瑟的秋季,当其他植物花卉渐渐结束花期之时,清瘦的红蓼却开得愈发兴高采烈。它以自己喜欢的姿态自由生长,随遇而安,不择地势,与世无争,爱怎么长就怎么长,美丽过这一季就好。 深秋季节,总是离不开红蓼这种灵物的装点和打理的。这些在春夏时节,不甚惹人注意的小小花草们,一旦到了秋风肃杀之时,就会站出来,为大地增一些色彩,注入一些活力和美意。点赞,是必须的吧。 “红蓼花繁,黄芦叶乱” 是何等秋光!在秋风凌厉,万物萧索之际,唯红蓼高高挺立于风涛寒流之中,以它高贵典雅的红,映照两岸和水之域,减去了人们不少的悲秋之绪,是不是也该圈圈点点呢?它红,红得是时候。它红,红得通透,红得明艳,明媚了整个秋 季。 浙江永嘉县上塘环城西路47弄27号 李盛仙 325100
带雨斜开扁豆花【散文】
李盛仙【开户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永嘉县城关支行 个人帐号:603334001200345122】
“闲庭秋一色,满架豆花垂” 。西风渐寒,秋意渐浓,草木渐衰,唯有小区庭院四周的铁栅栏上的扁豆花,依旧开得十分闹猛。一丛丛,一簇簇,一串串。那素素的白,淡淡的粉,莹莹的紫,顶着秋风,缀着晨露,仍不知疲倦地怒放,将秋光渲染得更加浓烈。 扁豆花,是一种最具平民色彩的花。-串串宝塔型的花穗,有红的、淡绿的、淡红的,紫的,深紫红的,也有白的。细看扁豆花,花儿们大有情趣:都带紫色,一律分裂成两片,一如张开的蝶翅,给豆蔻年华下了最生动的注释。尤其是每瓣花下部分都有两个小点,多么像一对对小眼睛,有些怯生生地怕人和害羞的样子。扁豆花吮吸着秋露,挤挤挨挨,俊秀芬芳,-扫秋天的萧瑟和寂寥。娇柔艳丽的花瓣,散发出缕缕淡淡的馨香,引来无数蜂蝶追逐嬉戏。有时我凑近小小的扁豆花,深深地吸上-口香气,那味道清爽而透人肺腑。 扁豆又名藤豆、沿篱豆、鹊豆、小刀豆、白扁豆等。此外,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蛾眉豆。“新苞总角,弯荚学眉”,蛾眉之意,描摹了扁豆的形状,酷似人的眉毛,这名字雅致的很。 扁豆,原产于印度。是豆科、扁豆属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花有红白紫多色,豆荚有绿、浅绿、粉红、紫红色等。嫩荚作菜蔬,白花和白色的种子可以入药,有消暑除湿、健脾止泻之功效。扁豆耐旱性很强,在缺水的地方也可以种植。它的适应能力也厉害,对于什么样的土壤都能最大程度地适应。扁豆角弯弯成月牙,因为这个外观形状,也有人叫它月牙菜。别的花且开且落,扁豆花却且落且开。紫色的小花瓣,像蝶翅。无数的蝶翅,在秋风里舞蹁跹。欢天喜地。一边结果,一边开花;一边开花,-边结果。扁豆是秋天的少妇,美丽着,孕育着,很招人喜欢。 扁豆花,虽然普普通通,却依然赢得诗人的赞美,画家的描绘。宋代大诗人杨万里有诗云: “憔悴牵牛病雨些,凋塞木槿怯风斜。道边篱落聊遮眼,白白红红扁豆花。”往日顽皮的牵牛花也无精打采的没有了精气神,木槿花边在冷雨中瑟瑟凋零,此时,只有篱笆墙上的扁豆花红的白的开得正好。明代诗人王伯稠也有诗云:“豆花初放晚凄凉,碧叶阴中络纬啼。贪与邻翁棚底话,不知新月照清溪。”豆花初开时节,夜凉如水,在碧叶攀满的扁豆棚架下,与邻家老者闲话唠嗑,不知不觉夜已深,新月转移,把溪水都照亮了。豆棚之美,满架秋风,美在随意闲适。清代学者查学礼也写过扁豆花:“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有人读出凄凉,有人读出寥落,我却读出欢喜。人生秋至,不关紧的,疏篱外,还有扁豆花,在斜风细雨中,满满地开着。生命不息。 据说,郑板桥曾流落到苏北小镇安丰,住在大悲庵里里。春吃瓢儿菜,秋吃扁豆。人见着,不过一乡间普通农人,谁知道他满腹诗才。值秋风渐起,扁豆花满架,他徜徉于庵宇,兴致所起,在厢房门板上题下这幅对联:“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名不见经传的扁豆花,从此扬名了。 扁豆,以其纤长柔软的蔓茎、别致淡雅的花色、累累满枝的豆荚,常常出现在国画花鸟画中。或做秋景点缀,或单独成幅,不仅富有田园气息和生活情趣,同时也能表达画家对日常生活的热爱,和朴实深厚的人生体验。程璋,清末海派书画大师。他画中扁豆花冠如飞蛾,有红花、白花、紫花数种。然后再配以蝈蝈、螳螂,表现出一种有声有色的田园景象。白石老人所画扁豆,笔墨老辣率真,造型生动自然。其荚生花下,花落荚现,满缀叶间,好一派田园农家之景。诸乐三生长于浙江安吉农村,对农作物有很深的感情,他画的扁豆,色彩古艳,饶有金石味。他通过传统笔墨表现大自然景物的朴实、纯洁之美,令人回味无穷。 扁豆花的美,无论是在画家的笔下,还是在诗人的笔下,都是美不胜收的,都是秋天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扁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B和钙、磷、铁、锌等营养成分。嫩豆荚,是一种美味的菜蔬。扁豆食法多样,可凉拌,可炒,可烧,可焖。酱爆扁豆是-道杭州的家常名菜。扁豆糕是一种多层夹糕,也是苏州人的一道名点。扁豆粥是古代著名的食疗粥。能用扁豆做出多种花样,或清焖扁豆,或扁豆炒鸡蛋,或煮丝瓜扁豆饭、番茄扁豆饭、肉丁扁豆饭……我最爱吃肉丁扁豆饭了。 老扁豆又是一味中药材,它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和胃、消暑化湿等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反胃冷吐、食少久泻、暑湿吐泻、小儿疳积、赤白带下等病。 满架秋风扁豆花。一半是人间烟火,一半是文人风雅,一起在秋凤里前行着。
通联浙江永嘉县上塘环城西路47弄27号李盛仙邮编325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