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春华秋实特邀顾问
精华6
注册时间2019-6-18
威望2362
金钱20192
贡献16470
栏目顾问
沧浪诗人春华秋实特邀顾问
 
威望- 2362 点
贡献- 16470 次
金钱- 20192 枚
  
|
发表于 2025-3-27 14: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七讲作业
竹郎组-16 槛外客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写一篇解析,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诗的意境;2、布局特点,3、用了哪些修辞?4、用了哪些虚实?
解析:
诗的意境
这首诗写夜泊之景。杜甫写月夜,不是从空中之月写起,而写水中月影(“江月”)。一开始就抓住江上夜景的特色。“去人只数尺”是说月影靠船很近。是“江清月近人”有一种特写,也是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江间月夜美景,境界是宁静而安谧的。
第二句写舟中樯竿上挂着照夜的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而柔和。桅灯当有纸罩避风,故曰“风灯”。其时江间并没有风,否则江水不会那样宁静,月影也不会那样清晰可接了。一二句似乎都是写景,但已暗示出一个未眠人的存在(第一句已点出“人”字),这就是诗人自己。
第三句写由于月照沙岸如雪,沙头景物隐略可辨,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它们睡得那样安恬,与环境极为和谐;同时又表现出宁静的景物中有生命的呼吸。这和平境界的可爱,惟有饱经丧乱的不眠人才能充分体会。
第四句写突然船尾方向传来“拨剌”一声,原来有一条鱼儿跃出水面。
布局特点
此诗的布局的最大特点是“一句一景”。杜甫最喜运用这种体格。可能是因为他太精于诗律,运用这种绝体,可以因难见巧。他最脍炙人口的绝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糁径杨花铺白毡”“迟日江山丽”等,也都是用这种体格。
修辞手法
诗人“以动促静”。江月,风灯,宿鹭等前三句全部是无声的静谧之句,但第四句的“拨剌”却突然鸣了,这鸣使静显得更静。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类似,以声破静,愈见其静。
四句分写月、灯、鸟、鱼,各成一景,不相联属,确是“一句一绝”。然而,从“江月”写到“风灯”,从舟外写到舟内,由远及近。然后再写到江岸,又是由近移远。诗人通过远近推移、动静相成的手法,使舟内舟外、江间陆上、物与物、情与景之间相互关联,浑融一体,读之如身历其境,由境会意。
诗中还使用了拟人手法:“联拳静”;并使用了对仗:“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虚实相生
四句一句一景,好像俱为实景,但江月却是虚的。因此虚实相生,景更动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