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此前您曾以大量实例表明:中诗学会的任何一项“骚操作”,都有众多官媒、半官媒以及其他重要媒体跟风造势、推波助澜,这可绝非什么好兆头啊!
吟者:
业已“市场化”的媒体——尤其是官媒、半官媒“带节奏”式跟风造势、推波助澜负面能量的确极大,足以营造“超级三人成虎效应”并“混淆视听”啊!
记者:
在《“把荒诞当事业做”的中诗学会必须立即坚决全面取缔》中,您曾谈及2024年11月25日央视《朝闻天下》对叶先生胡乱定位,真是令人毛骨悚然啊!
尤其是其中这段糊涂透顶的“定论性表述”,简直就是在“颠倒黑白”嘛:
“在西方从事教学工作,将西方文艺理论引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是叶嘉莹对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的重要贡献。”
吟者:
吟者已经强调过无数次了,先师们创造唐诗宋词辉煌的时候,不少美西方国家还“不知在谁的娘胎里转筋”呢!唐诗宋词与美西方文艺理论连“一毛钱”、“一分钱”的关系都没有嘛!李太白、杜子美采用了哪条美西方文艺理论呀?
最要命的是,叶先生的原生版“非中国式诗论”分明是“去中国化”的嘛!竟被“权威官媒”忽悠成“对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的重要贡献”!真是令人无语啊!
不过,必须郑重说明:《朝闻天下》乃至央视有关部门以及其他官媒,其实也是“官威浩荡、鹊巢鸠占、挂羊头卖狗肉”的中诗学会的受害者,亦即被中诗学会“忽悠、误导、愚化、蒙蔽、裹挟”了。问题出在媒体,病根却在中诗学会啊!
记者:
这个说明很有必要。如此一来,《朝闻天下》称叶先生“与清末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同宗”之类“笑话”的严重程度,也便减轻许多了啊!资深诗友都知道,“纳兰性德分明是清初人”嘛!病根既然出在中诗学会,各大媒体也便都解脱了吧?
吟者:
大抵如此,也未尽然。“文化间谍”、“诗词汉奸”者流,无论如何都是逃不脱的!“崇洋媚外”、“汉奸情结”严重者流也是逃不脱的!这可是原则问题啊!
记者:
“将西方文艺理论引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是叶嘉莹对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的重要贡献”之类论调多了,“学术泰斗”之类高帽多了。诸如此类媒体真太多了啊!
吟者:
“将西方文艺理论引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分明是叶嘉莹先生的“重大失误”嘛!其原生版“非中国式诗论”不就是由此成为主导的吗?更催生了中诗学会“双料外行”型带头大哥的加强版“非中国式诗论”啊!“后果”何其严重也!不少官媒、半官媒以及诸多资深媒体,怎还“一窝蜂”似的变相另类定位呢?
记者:
忽又想起《高阳说诗》之《莫“碎”了“七宝楼台”!——为梦窗词敬质在美国的叶嘉莹女士》中的这句名言了:
“我真不知她用一把欧美名牌的钥匙,怎能开得中国描金箱子上的白铜锁?”
吟者:
怎奈加拿大皇家学会“一忽悠”,中诗学会“一顶礼膜拜”,各路媒体“一跟风造势”,“中国描金箱子上的白铜锁”居然“就被叶先生肆意乱捅、更被捅烂了”啊!
其实,钱钟书先生对叶嘉莹先生的“极度不屑”式评语更犀利,入木三分啊!
记者:
诸多重要媒体介绍叶先生时,都把“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学者”之类称谓排在首位——即便未排在首位,通常也是着重强调“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之类名号的。你也这么说,我也这么说,他/她还这么说,这就不是简单的“三人成虎效应”了,而属“超级三人成虎效应”了吧?
吟者:
是的。此等“超级三人成虎效应”实在太过骇人!尤其是叶先生仙逝后那波“盖棺论定”逆流,真个实在“太过逆天”啊!我们不妨一起来考察几个实例。
最离谱的,当然是文题中便有“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泰斗”字样的。
比如,2024年11月25日京报网首发、新浪财经等多家网站转载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叶嘉莹辞世,享年100岁》、京报网同日首发、光明网等多家媒体转载的《追忆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叶嘉莹:曾自费回国教书,学生听到不肯下课》、天津政务网同日转自天津日报的《百岁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叶嘉莹先生病逝》、大公报2024年11月25日的《中华诗词泰斗叶嘉莹逝世 享年100岁》等等,都是文题中便有“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泰斗”之类字样,文中更有“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之类名号。其他中小媒体也便只能“跟风吃瓜”了啊!
同样离谱的是,文题中或是只称“古典文学研究学者/专家”名号,或将“古典文学研究学者/专家”置于“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之前,其实是在偷梁换柱嘛!
比如,新华社 2024年11月24日的《中华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叶嘉莹去世》、中国新闻网2024年11月24日的《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叶嘉莹逝世 享年100岁》、央视网2024年11月24日的《长镜头 叶嘉莹:一生只为一件事 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叶嘉莹逝世 享年100岁》、人民日报客户端天津频道2024年11月24日的《叶嘉莹:一生只为一件事 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叶嘉莹逝世 享年100岁》,都是只称学者。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4年11月25日的《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叶嘉莹逝世 享年100岁》、封面新闻 2024年11月25日的《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叶嘉莹逝世 享年100岁》、新华每日电讯2024年11月25日06版的《中华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叶嘉莹去世》等等,文题中也是只称叶先生为“古典文学/诗词研究学者/专家”,而不是叶教授、叶诗人。光明日报 2024年11月25日 第7版上的《别了,“诗词的女儿”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逝世》等篇之文题,则是将“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名号置于“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之前的。
经各大媒体如此这般一忽悠,“三重身份”的叶嘉莹先生之“第一身份”,也便由“老师”、“教授”,摇身一变而成“学者”、“专家”了!分明是在混淆视听嘛!
记者: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文题中虽未强调“泰斗”、“学者”、“专家”,正文中却重点谈及,也是先称“学者”后称“教授”、甚至径称“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此举所收到的实际效果诚可谓异曲同工,这方面的实例也不少呢!
比如,人民日报客户端11月24日的《叶嘉莹先生逝世,享年100岁》、中国青年报2024年11月25日02版的《“诗的女儿”把生命留在了诗里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逝世》、中国教育报2024年11月25日02版上的《沉痛悼念!“诗词的女儿”叶嘉莹先生逝世》、香港文匯報2024年11月26日A15版的《中國作協:用一生詮釋中華詩學精神真諦》、香港文匯報2024年11月25日A6版的《別了,中華詩詞的女兒》、香港文匯報2024年11月26日A15版的《中華詩詞學會會長周文彰作詩追思》等等,也都是在文内不约而同地称叶先生为“詩詞學泰斗”、“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泰斗”的。居然全都是一个“腔调”啊!
人民网2024年11月24日的《叶嘉莹逝世,享年100岁》,则是先称叶先生为“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后称“南开大学讲席教”的。新华每日电讯2024年11月24日的《叶嘉莹先生逝世,万字旧文,怀念先生!》,也是先称叶先生为“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后称“南开大学讲席教授”的。中新社“ 东西问”2024年11月24日的《东西问》还是先称叶先生为“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后称“南开大学讲席教授”,更称“叶嘉莹是学贯中西的诗词泰斗”呢!央视新闻 2024年11月25日的《再送一程#南开师生雨中送别叶嘉莹#》同样是先称“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后称“南开大学讲席教授”的。如此这般忽悠,叶先生的“第一身份”能不变味吗?
更有甚者,11月25日的《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叶嘉莹同志逝世》居然更称叶嘉莹先生为“中国古典诗词领域领军人物”呢!那可是典型的官方背景啊!
另据中国作协的唁电,也是先称“古典文学研究学者”,然后才称“南开大学讲席教授”的。并称叶先生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愣称叶嘉莹先生的逝世首先是“学术界”的巨大损失,其次才是“教育界”和“诗歌界”的巨大损失。
还有报道竟称“叶嘉莹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为终身事业”!分明“胡扯”嘛!
吟者:
更恐怖的是,这不过是冰山一角啊!“跟风吃瓜”的中小媒体简直有如“蝗群”啊!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不必一一了。关键之关键在于,“带节奏”者多为“官媒”甚至“重要官媒”啊!这才是最为恐怖的,要多恐怖有多恐怖啊!
在此,必须再次郑重说明:央视也好,新华社也好,人民网也好,光明网也好,其他官媒、准官媒、其他媒体也罢,总体上其实都是中诗学会的受害者,亦即被中诗学会“忽悠、误导、愚化、蒙蔽、裹挟”了。受害面太宽了啊!
记者:
倒也难怪,欺上瞒下的《理事要在诗词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在中华诗词学会五届二次理事会上的讲话》,不是连尊敬的马某同志和中诗学会多达二三百位理事都给“欺瞒”了吗?各路媒体记者们若不“跟风吃瓜”,又能“怎么样”呢?
吟者:
记者朋友也并非“全然无辜”。不懂诗词学术没关系,咱别胡说行不?咱别盲目跟风造势行不?那不是怂恿中诗学会“继续高擎叶氏学术大旗”的节奏吗?
记者:
那不正中“官威浩荡”、“鹊巢鸠占”、“挂羊头卖狗肉”的中诗学会之下怀吗?叶先生的原生版“非中国式诗论”成就了多少强权外行老干与雅腐大中小鳄啊!
恐怖之处在于,叶嘉莹先生亲口坦承的“第一身份”“老师/教授”,就那样稀里糊涂而又不容分说地摇身一变而成“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巨擘”了啊!
吟者:
凭心而论,就中国古典诗词学术研究而言,叶先生充其量也只能算个“二流学者”,其原生版“非中国式诗论”和钱钟书先生、高阳先生之评便是明证嘛!
叶先生由“教授”到“学术泰斗”的穿越,各大媒体“瞎忽悠”可谓“居功至伟”啊!何况还有“加拿大皇家学会”尤其是“中华诗词学会”联袂忽悠呢?
关键之关键在于,叶嘉莹先生的原生版“非中国式诗论”居然颠覆了“关键染色体”层面上的所有要素啊!中华诗词早就“既不姓古典,更不姓中华”了啊!
究其原因,叶氏原生版“非中国式诗论”从根本上“削平了诗词门槛”,客观上更使境内外“三大咸猪之手”共同受益,才有那么多境内外势力力挺、力捧啊!
“漫无边际”地“力挺力捧”者流中,“加拿大皇家学会”同样居功至伟啊!
第三节 从“神级名号”看叶先生的第一身份
记者:
重温第一章第二节《从“媒体定位”看叶先生的第一身份》,依然触目惊心啊!诸多“官媒定位”中,11月25日央视《朝闻天下》的说法无疑最为典型,最具权威,影响也最大。有鉴于此,还是摘录几段《朝闻天下》相关报道原文吧: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于昨天逝世,享年100岁。叶嘉莹是北京辅仁大学古典文学高材生,加大皇家学会唯一一位中国古典文学院士。
叶嘉莹是在海外传授中国古典文学时间最长、弟子最多、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华裔女学者……她被称作是“诗词的女儿”。她说,自己一生只为一件事而来,那就是中国诗词的创作、研究和教育。叶嘉莹曾荣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1924年,叶嘉莹出生在北京西城察院胡同一个四合院内,本姓纳兰,与清末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同宗。”
“在西方从事教学工作,将西方文艺理论引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是叶嘉莹对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的重要贡献。”
“1990年,叶嘉莹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称号,是加拿大皇家学会有史以来唯一的中国古典文学院士。”
吟者:
“朝闻天下”这几段报道原文中,至少有三点尤为值得诗词学术界关注:
首先,《朝闻天下》的报道也是先称叶先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学者”,然后才称“南开大学讲席教授”的。这说明诸多重要“官媒”的“口径”是一致的。
其次,称叶先生“与清末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同宗”虽是个低级错误,却似小实大,因为那毕竟是央视嘛!同时暴露出诸多媒体都在“跟风造势”的问题。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将西方文艺理论引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是叶嘉莹对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的重要贡献”之谓简直错得离谱嘛!此前曾经谈及,此处不赘。
另外,几乎所有“官媒”资讯中,大抵都回避了叶先生的“国籍”问题。吟者早就说过,叶先生乃是“充其量的加拿大籍二流学者”,这个细节非常重要。
记者:
有道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叶先生不仅是“加拿大国籍”,其诸多“神级名号”中,“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无疑最为响亮,最为耀眼,同时也最骇人吧?
吟者:
是的。“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乃是地地道道的学术名号。“加拿大”啊!“皇家学会”啊!“院士”啊!能不骇人吗?真个吓倒了一大片,蒙蔽了一大片啊!
记者:
殊不知,“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这一“神级名号”的分量反而最轻。是吧?
吟者:
这得稍微掰扯一下。在“总人口才四千多万的一个英语国家”,叶先生“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名号之“推举者”“投票选举者”、“最终厘定者”中,究竟能有几个“中国古典文学大行家”呀?纵然真有个别行家,也应是“半吊子”型的嘛!总体上也应属“外行愣推”嘛!一如中诗学会“野蛮推举带头大哥”嘛!
记者:
无论如何,既然“加拿大皇家学会”能把如此“神级名号”单独授予叶先生,说明叶先生在加拿大国内的“中国古典文学学者”中应属首屈一指的吧?
吟者:
问题是叶嘉莹先生的“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名号并非针对“加拿大文学研究”,也不是针对“比较文学研究”的,而是针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啊!
这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一个重大疑问:推举者、投票选举者、最终厘定者中,究竟能有几人真正深谙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尤其是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呢?几乎寡到无嘛!
记者:
“加拿大皇家学会会长/副会长/院士中”中,连一个“中国古典诗词行家”都没有吧?然则,彼等愣封的“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名号究竟能有几斤几两呢?
吟者:
应该“比鸡毛没重多少”吧?一如中诗学会所推举的“双料外行”型带头大哥!还有个问题,就是前曾谈及的叶先生的“国籍”问题。网上曾有多个加入外国国籍“宣誓词”版本。比如,加入美国和加拿大国籍时宣誓词分别如下:
“我完全放弃我对以前所属任何外国亲王、君主、国家或主权之公民资格及忠诚,我将支持及护卫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和法律,对抗国内和国外所有的敌人。我将真诚地效忠美国。当法律要求时,我愿为保卫美国拿起武器,当法律要求时,我会为美国做非战斗性之军事服务,当法律要求时,我会在政府官员指挥下为国家做重要工作。我在此自由宣誓,绝无任何心智障碍、借口或保留,请上帝保佑我。”
“我将忠实地效忠加拿大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陛下、她的后嗣和继任者;我将切实遵守加拿大的法律,履行作为加拿大公民的责任。”
记者:
此外,加入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国籍的宣誓词中也有“我将忠诚于大英帝国”、“我将为法兰西无懈奋斗,为法兰西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我宣誓忠于澳大利亚和它的人民”、“我发誓遵守日本国宪法和法令”之类字样呢!不可不察啊!
吟者:
尽管不同国家、不同时段、不同版本之间略有出入,但是,诸多“美西方国家入籍宣誓词”中,显然都有一个最重要的核心之点是雷打不动的,那就是:
“效忠于国籍所在国实属天经地义。”
记者:
这就是说,纵然叶嘉莹先生“效忠于加拿大”,也照例是“天经地义”的喽?
吟者:
以“国籍”和“誓词”的角度观之,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却无可厚非。当然不能一概而论,也有“人在曹营心在汉”的。但是,终须“听其言,观其行”嘛!
记者:
叶先生乃是“中诗学会”原始股,是创会发起人之一,也是资深顾问。值得注意的是,中诗学会创会之前,叶先生便已在美加闯荡多年,一直声不彰名不显,“中诗学会成立不久”,加拿大皇家学会便慷慨授予其“院士”名号了啊!
“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这一有如“天上掉馅饼”的“天降神级名号”,在境内外“牛鬼蛇神”眼中毕竟“非同小可”啊!起码为叶先生日后推销“非中国式诗论”,进而成为中诗学会事实上的“太上皇”,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了吧?
吟者: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吧?关键是“授予时机的拿捏”可谓“恰到好处”啊!
更值得注意的是,叶先生前脚刚在《汪精卫诗词中的“精卫情结”》演讲中以“非学术方式”、并以“颠覆知人论世”、“转而知人论诗”方法,高调得出“这个汪精卫真是写得好,尽管他外表上做了大家以为是汉奸做的事情,但从他的内心看他绝不是一个汉奸”之荒谬结论,“学术性”的中诗学会后脚便高调授予叶先生“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此后更将一系列“顶级桂冠”戴在叶先生头上啊!以致整个业内开启了“黄袍加身”、“争戴高帽”模式,“骚操作”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啊!
由是观之,倒是难怪《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叶嘉莹同志逝世》称叶嘉莹先生为“中国古典诗词领域领军人物”呢!叶先生实乃中诗学会之“太上皇”嘛!
记者:
我怎觉得,包括叶先生的原生版“非中国式诗论”和中诗学会出让“中华诗教理念”在内的无数铁的事实表明,诸多相关“事件”总是透着那么一股子“不对劲”呢?叶嘉莹先生八成是被“加拿大皇家学会”和“中诗学会”利用了吧?
吟者:
岂止你觉得“不对劲”啊!稍具常识者、稍具家国情怀者,谁都觉得“不对劲”嘛!相当程度上,叶先生的确被“加拿大皇家学会”和“中诗学会”利用了啊!中诗学会和各级学会官网上“指猴为马”的“诗教在线”不就是明证吗?
由比叶先生还长一辈的中国大陆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和年龄略长于叶先生的中国台湾著名学者高阳先生对叶先生的“不屑式点评”可知,叶先生“盛名之下,其实不副”嘛!“加拿大皇家学会”、“中诗学会”不过是利用叶氏牌位而已。
一言以蔽之,“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也不过尔尔!“炒作造英雄”而已矣!
记者:
叶嘉莹先生的原生版“非中国式诗论”无疑最具破坏力。其“超级大神”地位,不过是“各有所图”的境内外势力联袂发动的这场“史无前例”的“造神运动”的产物,不过是旨在“吓唬人”,刻意营造一种“狐假虎威效应”而已吧?
吟者:
完全可以这么说:“境内外三大咸猪之手”联袂“炒作”而已。在此基础上,“官威浩荡”、“鹊巢鸠占”、“挂羊头卖狗肉”的中诗学会中高端“强权外行老干”乃至“雅腐大中小鳄”愣造一个“超级大神”,同时踢开“真正的诗词学术精英”,反而“专门大力吸收强权外行老干”及其“舔夫、轿夫、吹鼓手”,如是而已矣。
记者:
总之是脱离了党和政府的有效掌控吧?彼等如此“骚操作”猫腻安在呀?
吟者:
至少有三层猫腻:其一,“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这等“天降神级名号”太骇人了!在“崇洋媚外”者流眼里,连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圆呢!何况“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呀?其二,境内外“争抱叶先生粗腿”、“争搂叶先生后腰”的“既得利益集团”谁也不肯收手!其三,叶先生的“非中国式诗论”是“去中国化”的!
其三最为恐怖啊!前曾谈及叶先生的原生版“非中国式诗论”,居然全都严重关乎“关键染色体”啊!当代主流所谓古典诗词真个早就“既不姓古典,更不姓中华”了啊!“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在他们不知不觉中把他们有价值的东西换成赝品,并使他们相信这些假的东西”之类鬼蜮伎俩全都高度应验了啊!
当然,最深层次的猫腻则在于,“境外颠覆势力”、“文化间谍”、“诗词汉奸”乃至“雅腐大中小鳄”,以及“大发而特发诗难财”的“诗词企业家”们,全都看清了叶先生原生版“非中国式诗论”的巨大利用价值!一旦“继续高擎叶氏学术大旗”,境内外各路“牛鬼蛇神”便可永久性地共同受益了。这才是最致命的啊!
然则“家国情怀”安在耶?“让狗吃了”呗!“巨额雅腐暴利”诱惑之下,谁还顾得了那么多啊!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性”的中诗学会才是罪魁祸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