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10|回复: 18

学习老师《实践论:评诗求真与避免主观二》

[复制链接]

4696

主题

10万

帖子

34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24
贡献
103735
金钱
1171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5-1-20 13: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实践论:评诗求真与避免主观二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22-11-01 09:55   点击:233   评论:0  


实践论:评诗求真与避免主观二
——由龙家小院和诗友的一个互动引起

  总序:本文贴出之前,对龙家小院这样说:“关于怎么看这首诗和对你评论的评论,我做了个长文分析,待《实践论:评诗求真与避免主观》。”

  上篇讲到:坚持要分怎么坚持,坚持什么。良好的坚持,都是尊重客观实际,尊重方法策略,尊重科学严谨,尊重具体情形具体分析,尊重灵活机动求真,时刻准备修正自我的坚持,唯认准的总方向,总信念,总道路,不动摇,其它都是可以改变的,又怎么能抛开这一切,自顾自坚持下去?这不是坚持,是固执。

  就这首诗,对你而言,既要认识什么才叫“偏题”,也要认识怎么写梦。这既是你对这首诗,正在探寻和想弄清楚的地方,也是你与作者通过互动碰撞,互相取长补短,正在探讨和共同想解决的实际问题。
  这么显著的客观,也正是你与作者很好的契合点,没有不抓住的理由,你已经有了意识,并摸到了一点边缘,但由于固执,还是意味错过了。
  要知道,偏不偏题,不是靠感觉,或“我认为”与“我不认为”,来解释和判断,而是靠瞄准文学规律这一总的基本客观来理解。
  这也是我反复提醒你,在说话中一定要注意去掉“我认为”的原因。去掉“我认为”,不是指仅仅去掉这仨字,而是指头脑产生的一切观察,思考和言语,都要遵照事物的实际规律进行。

  其二就是,真实的梦有其随意性,但文学中的梦都是艺术的梦,是创作出来的梦,不可与真实的梦等尔。是这样,写梦也有自身的规律。
  干什么事,对规律的东西,总离不开细心摸索和深入研究。不懂这些不要紧,想说什么,用什么,就先弄清什么,这总是基本修养。
  写诗也是这个理。对“梦”这个字,一旦还处于泛泛理解和感受,认识上不专业,不合理,同样不能用来解释这首诗中的问题,也就不可能解决你想解决的问题。
  于是,即使有共识,相互认可,又能怎样?这就意味,你的“除非您写的是”,“我不认为”,包括说:‘是我解读不准确,您说“菊梦”是菊花的梦是准确的’,与作者说的“梦,有时是荒诞的,无法用常理解释”,“您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那就让我们求同存异吧”,
  如此泛泛之思,不严谨之举,缺乏对同一事情的深入探究精神,草草就放下了认识触角,用谦逊掩盖了求同存异的真正实质,那么对这首诗,在你们二位的认识里,就都是坑,自然是若话赶话下去,必定成为龃龉。

  预感要发生龃龉,及时打住,是好的,这于做人也说得上理智,明智,甚至高尚,但问题留下来,对写诗和写诗探讨很不利。其结果,所停留下来的认识,非但不能解释清这首诗,还让“求同存异”,从本没有异处,变成了煞有介事。
  或者说,主观之下,或曰认识不清之下,再好的探索精神也是谬误,继续下去已经没有意义,再怎么求同存异,也是分歧大于共识,而你们的分歧,恰恰是一方或双方犯了主观,并非建立于真实认识同一客观之上。
  即,你认为梦是该这样写的,作者认为梦是该那样写的,你们已经处于了公婆各话,各执见地的程度,意味看准的并不是同一个目标。

  要明白,只有对同一客观认识不一致,出现了认识程度或角度差异,才叫分歧。若所认识的,根本不是同一客观,似一个说东,一个想的是西,如此已经是南辕北辙,叫分歧未免轻描淡写,也谈不上求同存异。
  毕竟求同存异也是面向共同求真的,且同大于异,没有以异求同的道理,必须以同为基础,才能存异,只是给时间留了一点余地,而南辕北辙,再怎么留有余地,也不可能有相互共识的那一天。
  这样看来,你与作者之间,所达成的“求同存异”共识,还仅仅是相对空泛的良好做人表现,从这点说,对于这首诗,实际是你们二位人与人之间,虽进行的是有效互动,却没有成功进行有效探讨。(待)


4696

主题

10万

帖子

34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24
贡献
103735
金钱
1171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20 13: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践论:评诗求真与避免主观二
——由龙家小院和诗友的一个互动引起

  总序:本文贴出之前,对龙家小院这样说:“关于怎么看这首诗和对你评论的评论,我做了个长文分析,待《实践论:评诗求真与避免主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96

主题

10万

帖子

34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24
贡献
103735
金钱
1171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20 13: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篇讲到:坚持要分怎么坚持,坚持什么。良好的坚持,都是尊重客观实际,尊重方法策略,尊重科学严谨,尊重具体情形具体分析,尊重灵活机动求真,时刻准备修正自我的坚持,唯认准的总方向,总信念,总道路,不动摇,其它都是可以改变的,又怎么能抛开这一切,自顾自坚持下去?这不是坚持,是固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96

主题

10万

帖子

34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24
贡献
103735
金钱
1171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20 13: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这首诗,对你而言,既要认识什么才叫“偏题”,也要认识怎么写梦。这既是你对这首诗,正在探寻和想弄清楚的地方,也是你与作者通过互动碰撞,互相取长补短,正在探讨和共同想解决的实际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96

主题

10万

帖子

34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24
贡献
103735
金钱
1171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20 13: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显著的客观,也正是你与作者很好的契合点,没有不抓住的理由,你已经有了意识,并摸到了一点边缘,但由于固执,还是意味错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96

主题

10万

帖子

34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24
贡献
103735
金钱
1171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20 14: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知道,偏不偏题,不是靠感觉,或“我认为”与“我不认为”,来解释和判断,而是靠瞄准文学规律这一总的基本客观来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96

主题

10万

帖子

34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24
贡献
103735
金钱
1171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20 14: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是我反复提醒你,在说话中一定要注意去掉“我认为”的原因。去掉“我认为”,不是指仅仅去掉这仨字,而是指头脑产生的一切观察,思考和言语,都要遵照事物的实际规律进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96

主题

10万

帖子

34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24
贡献
103735
金钱
1171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20 14:3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二就是,真实的梦有其随意性,但文学中的梦都是艺术的梦,是创作出来的梦,不可与真实的梦等尔。是这样,写梦也有自身的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96

主题

10万

帖子

34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24
贡献
103735
金钱
1171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20 14: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干什么事,对规律的东西,总离不开细心摸索和深入研究。不懂这些不要紧,想说什么,用什么,就先弄清什么,这总是基本修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96

主题

10万

帖子

34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24
贡献
103735
金钱
1171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20 14: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诗也是这个理。对“梦”这个字,一旦还处于泛泛理解和感受,认识上不专业,不合理,同样不能用来解释这首诗中的问题,也就不可能解决你想解决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96

主题

10万

帖子

34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24
贡献
103735
金钱
1171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20 14: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是,即使有共识,相互认可,又能怎样?这就意味,你的“除非您写的是”,“我不认为”,包括说:‘是我解读不准确,您说“菊梦”是菊花的梦是准确的’,与作者说的“梦,有时是荒诞的,无法用常理解释”,“您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那就让我们求同存异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96

主题

10万

帖子

34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24
贡献
103735
金钱
1171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20 14: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泛泛之思,不严谨之举,缺乏对同一事情的深入探究精神,草草就放下了认识触角,用谦逊掩盖了求同存异的真正实质,那么对这首诗,在你们二位的认识里,就都是坑,自然是若话赶话下去,必定成为龃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96

主题

10万

帖子

34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24
贡献
103735
金钱
1171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20 14: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预感要发生龃龉,及时打住,是好的,这于做人也说得上理智,明智,甚至高尚,但问题留下来,对写诗和写诗探讨很不利。其结果,所停留下来的认识,非但不能解释清这首诗,还让“求同存异”,从本没有异处,变成了煞有介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96

主题

10万

帖子

34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24
贡献
103735
金钱
1171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20 14: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者说,主观之下,或曰认识不清之下,再好的探索精神也是谬误,继续下去已经没有意义,再怎么求同存异,也是分歧大于共识,而你们的分歧,恰恰是一方或双方犯了主观,并非建立于真实认识同一客观之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96

主题

10万

帖子

34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24
贡献
103735
金钱
1171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20 14: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你认为梦是该这样写的,作者认为梦是该那样写的,你们已经处于了公婆各话,各执见地的程度,意味看准的并不是同一个目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96

主题

10万

帖子

34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24
贡献
103735
金钱
1171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20 14:5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明白,只有对同一客观认识不一致,出现了认识程度或角度差异,才叫分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96

主题

10万

帖子

34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24
贡献
103735
金钱
1171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20 14: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所认识的,根本不是同一客观,似一个说东,一个想的是西,如此已经是南辕北辙,叫分歧未免轻描淡写,也谈不上求同存异。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96

主题

10万

帖子

34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24
贡献
103735
金钱
1171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20 14: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毕竟求同存异也是面向共同求真的,且同大于异,没有以异求同的道理,必须以同为基础,才能存异,只是给时间留了一点余地,而南辕北辙,再怎么留有余地,也不可能有相互共识的那一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96

主题

10万

帖子

34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24
贡献
103735
金钱
1171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20 14: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看来,你与作者之间,所达成的“求同存异”共识,还仅仅是相对空泛的良好做人表现,从这点说,对于这首诗,实际是你们二位人与人之间,虽进行的是有效互动,却没有成功进行有效探讨。(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7 18: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