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35|回复: 9

《学诗百法》节录

[复制链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发表于 2024-12-19 10: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4-12-22 03:31 编辑

    《学诗百法》乃民国人刘坡公所著,刘坡公者,未详其人;书中所论甚丰,兹节录其第四纲章法之编及第五纲一部分以飨初学。然诗之有法又曰诗无定法,诗之有法者是对于初学者所言,诗无定法则是对于熟手而言,了然于心则诗无法而自成法矣;诗法之论前贤甚多,如一字血脉、律诗八法、绝句五十六法之类,数不胜数,读者不可不察;诗无定法者,诗法惟变可概也。
中华之古典诗词:情贵真,意贵曲,脉贵贯,语贵雅,味贵厚,格贵高,法贵变,思贵精,锦绣成文。诗之教者,温柔敦厚也。
按:阅帖过程发现偶有错字,兹不改,请自行辨别。

第四纲   章法    起笔突兀法
做诗起笔,有明起、暗起、陪起、反起之别。明起者,开口即就题之正意说起,随之明见题字,然不得谓之骂题。暗起者,不就题面说而题意自见。陪起者,先借他物说起以引申所咏之物。反起者,不说题之正面而先从题之反面着笔。学者明此诸法,起笔者尤以来势突兀为胜,若一涉平淡,便觉句法不挺矣。兹录唐诗得力在起两句之一首于下,以便学诗者有所取法焉。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上诗首句拈出独有二字,次句便以惊字作衬,有登高一呼之概。

承笔衔接法
律诗以第二联为承笔,或写意,或写景,要与上联起笔衔接,不可松泛。起笔一联,仅浑括大概。点醒题意,全在此联,且需留有不尽之意,以开下文转笔一联。兹录唐诗中第二联最警切之一首,以飨读者,俾知醒题之法也。
军中闻笛 张巡
岧峣试一临,虏骑附城阴。
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
门闲边月近,战苦阵云深。
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声。

上诗第三四句写军中情状,紧接上句看见虏骑之悲感,而全题之用意醒矣。

转笔呼应法
转者,就承笔之意,转捩以言之也。其法有三,一、进一层转,二、推一层转,三、反转,总以能与前后相呼应,活而不板者为佳。唐诗之注重转笔而上下一气者,当推杜甫《春望》一首,兹特选录于下。非学到功深者,断难揣摩其万一。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上诗第五句言兵祸之久,第六句言乡信之重,是全诗最着力处,而与首句写乱后景象、末句自伤衰老,通体均相应也。

合笔结束法
合者,结束全诗,俾有下落也。或开一步,或放一句,总以言有尽而意无穷者为佳构。唐诗中合笔之足以惊人而传诵一时者,首推刘禹锡之蜀先主庙诗。兹亦照录于后,以为学者之模范。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上诗结句言蜀妓凄凉不言蜀灭,而蜀灭之意自在其中,以此结束全题,真觉余韵悠然,有缥缈欲仙之致。


因原帖乱码,无法显示,故重发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9 10: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4-12-19 10:26 编辑

因人述事法
做诗所以传人,非传其人,传其事也。但记述事情,需写得雄壮而不寒酸,方见其人身份之大,志气之高。此种笔致,不可多得。兹特选录唐诗一首于下。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上诗第一联倒写盛时,第三联一句写其旧功,一句写其壮志。明虽述事,而其人则因此传矣。

因地记游法
记游之诗,或述山川,或述风土,宜翔实而不浮泛,宜洒脱而不粘附,方为上乘。此种记述之法,唐诗中以李白送友人入蜀一首为最佳,特录如下: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以定,不必访君平。

上诗第二联,一句写对面,一句写旁边,第三联一句写陆,一句写水,句句是记地,却句句是记游,洵为诗之入乎化境者。

因时点景法
四时之景不同,故诗家点景之法亦不同。但以冬夏二时之景与春秋二时之景相较,则冬夏自然较少。而以夏令之景与冬令之景相较,则犹以夏令为少。唐诗三百首中,唯杜审言夏日过郑七山斋一诗,写得极幽雅,极淡远,可为夏日点景诗之杰构。兹特摘录于后:
夏日过郑七山斋 杜审言
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来。
薜萝山径入,荷荠水亭开。
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
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

上诗第三句写薜萝,第四句写荷荠,都是点缀夏景。第五句写日写雨,第六句写云写雷,而夏日晚景如在画图中矣。

因境抒情法
诗情皆由境而生,诗境即诗情也。作此等诗不可太拘,太拘则滞;不可太浑,太浑则虚。须要来龙去脉一气相生,方足以见诗情之真切。兹就唐诗三百首中选录一首于下: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上诗田家二字,为通体之眼,所谓诗境也。第二联是写庄外之境,第三联是写庄中之境,至于合、斜、面、话等字,皆诗情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9 10: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4-12-19 10:27 编辑

起句相对法
绝诗只有四句,作五绝诗,只有二十字。苟不知炼句之法,则一写已尽。何能发挥题之真意乎?兹特选录唐诗中五绝之起句相对者一首于下,学者宜将所炼之句,熟读而细玩之。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上诗之第一第二句,写将雪之兆。第三句写山家形景,直至末句方点出雪字,而寄宿之意已尽在其中矣。

收句相对法
五绝收句是全题最扼重处,宜清劲淡远,有余音不绝之慨。若用对句,则字字有力,全诗便觉挺而且响矣。兹就唐诗中选录一首于后,学者可依此摹仿也。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上诗第一句写地,第二句写时,题中宿意已明。第三句写岸上之景,第四句写水中之景,江流如画,情景逼真。

通体写情法
写情之诗宜曲折宜圆到,不可徒饰外观而真意未达出,盖写情难于写景。非善于言情者必不足以达之。今特选录唐诗中通体写情之诗一首,学者可奉为金科玉律也。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上诗第一联以鸥来引客,而第二联一句纵一句擒,是正为客至也。第三联写款客之情,第四联想到邻翁作陪。情外有情,的是写情圣手。

通体写景法
写景之诗贵有层次有结束,否则架床叠屋,徒见其铺排而索然无味耳。初学作诗者每易蹈此弊病。兹特就唐诗三百首中选录通体写景之诗一首,俾学者有所取资焉。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杖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上诗全在早朝二字写景。首联一句写出门,一句写到城,早朝之意已现。第二联一句写近殿未朝时,一句写到殿已朝时。第三联写早朝早退之景,层次何等井然。末联才拍到和诗本意,以此结束饶有趣味。

分写情景法
写情宜缠绵悱恻,写景宜蕴藉冲和,二者兼而有之,写来又须分明,方堪推为绝唱。唐诗三百首中合乎此等做法者当以杜甫登高一诗为最,今录如下,学者宜细细玩之。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
上诗第一句写山中所闻,第二句写水上所见,第三句承第一句之风急,第四句承第二句之渚清,是写景也。第五第六句写登高感触之情,一句横说,一句竖说。第七句顶第五句之作,第八句顶第六句之病,是写情也,章法句法虽分而仍完密异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9 10: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4-12-19 10:28 编辑

合写情景法
情景分写之诗既见上述矣,然或景中有情或情中有景,不能分写只能合写者,虽则浑括一气,而仍须分析清楚。兹特就唐诗中选录一首于下,学者不可不悉心体会也。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尤是音书滞一乡。
上诗首句从登楼说起,第二句便含寄四州刺史意,第三句写水,第四句写陆,所谓景中有情也。第五句言陆路望四州不见,第六句言水路思四州无已,末两句揭清寄四州刺史本意,所谓情中有景也,写来也融洽亦分明,诚为情景兼到之作也。

明咏物情法
何谓明咏?起句既点醒题面,以下句句明写是也。咏物之诗最忌浮泛或俚俗,须以切实幽雅为佳。唐诗中杜甫黑鹰一首为明咏物情之杰作,今特摘录如下,学者宜反覆而玩诵之。
黑鹰 杜甫
黑鹰不省人间有,渡海疑从北极来。

正( )摶风超紫塞,玄冬几夜宿阳台。
虞罗自觉虚施巧,春雁同归必见猜。
万里寒空只一日,金眸玉爪不凡材。
上诗起句就点出黑鹰,所谓明咏也。第二句北极是黑,第三句以紫字映黑字,第四句玄冬亦是黑。第五句虚写,第六句写实。末句以金玉二字再衬黑字,而黑鹰之体格跃然纸上矣。

暗咏物情法
何谓暗咏?通体不点破题面而但浑写物情是也。然须有曲笔以达之,有深意而衬之。使人不见此题,一望而之便是此题方为合格。唐诗中郑谷鹧鸪一首最合暗物咏情之法,爰录于后,以资揣摩。
鹧鸪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 )唱翠眉低。
相呼相唤湘江曲,苦竹丛生春日西。
上诗第一句写鹧鸪之形,第二句写鹧鸪之品。第三句言见其过,第四句言闻其啼。第五第六句从啼字生出游子佳人两意,感人极深。末两句为鹧鸪写照,却到底无鹧鸪题字,此境非常人能学到也。

抚今怀古法
过去为古,现在为今,既古既今,亦今亦古,此等诗须写得又缠绵又感慨,是人读之有俯仰古今之感,悠然神往之慨,方为上乘。兹特选录唐诗七律一首于下,俾学者可以玩索也。
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 杜甫
忆来逍遥供奉班,去年今日侍龙颜。

麒麟不动炉烟上,孔雀徐开扇影还。
玉几由来天北极,朱衣只在殿中间。
孤臣此日肠堪断,愁对寒云雪满山。
上诗首联从去年说起,而着力全在一忆字。第二联追述去年朝仪之盛,第三联一句是虚写,一句是实写。末联方拍到今日,由今怀古,无限凄凉。

写意托兴法
写意托兴之诗用笔贵委曲而不率直,立意贵幽远而不浅近。明知所遇之景物与所蓄之意兴两不相关,而一经感触便当息息相通。兹特就唐诗中择录合乎此法者之一首于左,学者可以意会得之。
曲江对雨 杜甫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着雨胭脂湿,水( )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漫焚香。
何时昭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上诗前半首写江上雨景,后半首写南内凄凉。末句借佳人作结,令人无限低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9 10: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4-12-19 10:28 编辑

颂中寓讽法
婉而多讽,诗人忠厚之道也。后世阿谀之风日甚,但知献媚避忌,而诗之品格亦每况愈下矣。兹特选录唐诗中张谓之杜侍御送贡物戏赠一首,深情微旨,亦婉亦深,深得三百篇之遗意也。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 张谓
铜柱珠崖道路难,伏波横海旧登坛。

越人自贡珊瑚树,汉使徒劳獬()冠。
疲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春寒。
由来此货称难得,多恐君王不忍看。
上诗起句言道路之远,第二句言产物之地。第三句折入贡字,第四句写一劳字,而讽意已寓乎其中。第五第六句正写路远送物之苦,结句不忍看三字,古人所谓婉而多讽,诵不忘规者,庶几近之。

褒中有刺法
一诗之中,或褒或刺,岂非自相矛盾?不知所谓褒者,或褒其人之勋绩,或褒其人之际遇。所谓刺者,或刺朝廷之昏乱,或刺时事之难为。兹特录唐诗中李郢之上裴晋公一首,虽则寓刺于褒,实则褒自褒而刺自刺,读者不可不辨别也。
上裴晋公 李郢
四朝忧国鬓成丝,龙马精神海鹤姿。

天上玉书传诏夜,殿前金甲受降时。
曾经庾亮三更月,下尽羊昙一局棋。
惆怅旧堂()绿野,夕阳无限鸟飞迟。
上诗首联直写晋公,第二联褒其功,第三联褒其度,末联刺朝廷不用老臣。语意仍含蓄不露,不愧诗中老手。

参间虚实法
咏物之诗须要虚实相间,不有虚笔;既无灵气,不有实笔;既无真意,但虚则不可空泛,实又不可呆滞。此法在唐诗中当推杜牧早雁一首为最佳。今录如下,学者可奉为规矩也。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上诗起二句但言雁来,第三句言影,第四句言声,是谓写实法。第五句借胡骑作陪,第六句以春风作衬,是谓虚写法。结句暗写雁去,而早字之意已见,真是神来之笔也。

判别深浅法
作诗须有层次,而用于咏情之诗尤当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方与格律相合。否则杂乱成章,徒见其枝枝节节也。兹录唐诗中李颀送魏万之京一首,上下一气呵成,有悠然不尽之趣,非善于言情者不办。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上诗起句既点明送别之意,第二句写秋景,第三句言路中所闻,第四句言路中所见。第五句言入关时所见,第六句言到京后所闻,是深一层。末两句点长安二句,点明之京。而良友()规之意,妙在言外得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9 10: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4-12-19 10:29 编辑

顺点题面法
题面之字最好不顺点,顺点则非落于平,既近于板。唐诗三百首中,惟张旭桃花溪诗一绝。虽则题面三字顺次点出,然而宛转赴题,并不见其率直之弊。兹录如下,读者亦可举以学步也。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上诗起句写溪畔远景,第二句借渔船一问,通体便觉灵动异常。第三句点明桃花,顶上句问字之意;第四句点明溪字,仍应问字口吻,妙在有悠然不尽之趣。

反托题意法
诗有题之正面难写者,不得不于反面求之,盖从反面托出较之正面意味倍深也。唐诗中能合此法者,当推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中兄弟一首。今录于下,学者最宜摹仿也。
九月九日忆山中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上诗题意全在一忆字。首句言作客异乡,便含忆字之意。第二句思亲二字,忆字已暗暗点明。第三四句从对面兄弟忆己,反托己之忆兄弟,诗境真出神入化矣。

侧衬题意法
题意有不能从正面直写者,须从侧面以衬笔写之。或用人衬,或用物衬,要必用之得法。兹择唐诗中王昌龄之春宫曲一绝摘录于后,学者不可不细细体会也。
春宫曲 王昌龄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上诗着力全在第三句,所谓用人作衬也。第一句言桃开,籍喻新宠;第二句言月轮,承上夜字;第三四句言平阳有宠而己之失宠,尽在言外也。

空翻题意法
作诗实写则易落板滞,空翻则见其灵动。翻腾之势愈空,题中之意愈透,但不能一味空翻与题绝不相关而近于浮泛也。唐诗中韩愈春雪一首可谓极空翻之能事也,兹录如下以饷学者。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上诗第一句从春字着意翻起,何等飘逸;第二句点醒春字之意,第三四句()成一气,苟非起处蓄势翻空收处之题意何能有如是之清醒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9 10: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4-12-19 10:31 编辑

借物兴感法
作诗随地可以兴感,然非借物不可。借物则飘逸而不粘滞,超脱而不肤泛。唐诗中王昌龄之长信怨既为借物兴感之一。兹录如下,学者得此宜熟读而深思之。
长信怨 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暂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上诗起句写宫中晓景,第二句借团扇喻己之失宠,第三句借鸦来反衬自己,第四句借鸦带日反托己之失宠。皆所谓借物兴感夜,而怨字之意却含蓄不露,情致何等宛转。

触景生情法
景无一定,情亦无一定,触景可以生情。作此等下笔须要灵活,不脱不滞方为上乘。兹录唐诗中王昌龄之闺怨一绝,隽快绝伦,真妙到毫巅之作也。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绣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上诗首句从闺妇说起,不知愁三字正为转句作逼势,第二句承上不知愁来。第三句转出忽见二字,正是触景生情之法,末句勒到怨字,余味深长。

首尾相贯法
一诗之中或有寄托或有刻画,往往不能一气相生,初学作诗尤易蹈此弊病。唐诗中惟司空曙江村即事一首,首尾一意相贯,精神异常饱满。今录于下,学者能解此法,则于作诗之道思过半矣。
江村即事 司空曙
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飘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上诗着眼全在不系船三字,故起句既提出正意,第二句点明江村,第三句一开,第四句一合,而不系船三字之意便首尾相贯矣。

前后相应法
作诗须有来龙去脉,起笔收笔,前后呼应,方为合格。且须层次分明,何处从题前着想,何处从题后下笔,一气写来自然语语入神。唐诗中能解此法者,当推岑参逢入京使一首,爰录于下,俾学者可以得此而自悟也。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上诗起两句是题之前一层,第三句点明逢字正意,末句是题之后一层。立意既警策,措语又极恳挚,固不仅以层次胜也。



第五纲 规则  五十四    考订四则法
何谓四则?一曰,二曰,三曰,四曰是也。学诗之有四则尤大匠之有规矩。因规以成圆,因矩以成方,是万古不易之常道,作诗亦何独不然,否则为拗句,为变体,不得谓之正格矣。故学者须先明四则,然后乃有进步。而文人学士虽具出类拔萃之才智,亦断难越此范围。今试分析言之如下。
    诗中用字一毫不可苟且,倘一字不雅则一句不工,一句不工则全诗皆废矣。 故字贵圆活善用,如转枢机;清新自然,如瞻佩玉。
    作诗最重句法,一句不妥则全诗皆弱,一句不炼则全诗皆涣。盖以一诗之中 ,妙在一句为诗之根本,根本不凡则枝叶自茂。故欲全诗有精彩,句法不可 不讲究也。
    诗之品格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
曰凄婉。学诗第一要义诗格需求高尚,所谓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
开元,天宝以下人物是也。若念头一差,势必愈鹜愈远。故曰取法乎上,仅 得其中;取法乎中,斯为下矣。
    作诗之法不论律绝,先须除去五俗。一除俗体,二除俗意,三除俗句,四除
俗字,五除俗韵。至于古体今制之别,精朴深浅之殊,贵乎各求其似。汉晋
高古,盛唐风流,西昆秾冶,晚唐叶藻,若将自己之诗置诸古人诗中,识者 不能辨别其真伪,斯可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9 10: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4-12-19 10:31 编辑

领会四体法
诗必有所谓而作,所为者何?既喜怒哀乐之四体也。喜而得之则其辞丽,怒而得之则其辞愤,哀而得之则其辞伤,乐而得之则其辞逸,是谓四得。反是而失之大喜则其辞放,失之大怒则其辞躁,失之大哀则其辞惨,失之大乐则其辞荡,是为四失。取得失而比较之,而诗之体用叛矣。兹特举例于下:
诗之丽者 如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九枝花等句是也。
诗之愤者 如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等句是也。
诗之伤者 如泪流襟上血,发变镜中丝等句是也。
诗之逸者 如谁家绿酒欢连夜,何处红妆睡到明等句是也。
诗之放者 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等句是也。
诗之躁者 如解通银汉终须曲,纔出昆仑便不清等句是也。
诗之惨者 如主客夜呻吟,痛入妻子心等句是也。
诗之荡者 如骤然始散东城外,倏忽还逢南陌头等句是也。

相准题意法
作诗先贵相准题意,有宜含蓄者则语当浑厚,有宜豪放者则语当显豁,有宜庄重者则语当雄壮,有宜轻灵者则语当圆活。相题既准,斯所作之诗亲切而有味,否则如隔靴搔痒,虽极字斟句酌,而与诗之正意难免有格不相入之病。兹再举例如下;
题有显贵意者 如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诗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题有隐逸意者 如黄滔隐居诗 纱帽隐囊谈旧事,断琴枯砚识前朝
题有神仙意者 如杨廷选过葛岭诗 高崖树古丹霞晕,仄径苔深白雨飞
题有方外意者 如贾岛题天竺灵隐寺诗 山钟野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楼
题有闾阎意者 如杜甫野老诗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题有闺壶意者 如薛逢宫词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9 10:2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4-12-19 10:31 编辑

采择材料法
      学诗初步宜采取前人名作以为作诗之材料。所谓材者,既天,地,人,物诸故事是也。而此等故事散在群书,非可临颖翻阅而得也,贵乎有以择而储之。储之之道无她,先将诗经三百篇朝夕诵读以立骨格。盖诗经之材料最富,无美不臻,无体不备。如薄伐猃狁与子同仇诸章,乃塞上体也;彼黍离离旄丘之葛诸章,乃吊古之体也;桧楫松舟皎皎白驹诸章,乃纪行之体也;其他关雎葛覃为宫词体,妇叹于市为闺怨体。可以取为诗料者不胜枚举,故后世各大诗家莫不胚胎于此。
       继诗经而起者厥为离骚。离骚二十五篇多侘傺抑郁之音,然托辞引喻韵味深长,于烦乱瞀扰之中具悱恻缠绵之旨。故欲取资料于诗经之后,舍离骚无由矣。离骚之后则有汉诗,如韦孟讽谏之作,房中郊祀之篇,气质古茂直欲追踪二雅。他若秋风之婉丽,瓠子歌之浑厚,河梁咏别之神韵悠远,饮马长城窟之情意宛转,皆为汉诗之冠而可采择者也。
      汉代以降,去古未远。晋初如潘岳之关中诗,太冲之咏史诗,嗣宗之咏怀诗,刘琨之答卢湛诗,皆为一朝名作。 而子建多才,更五色相宣,八音朗畅,足以上继苏李,下开百代。至若渊明则清悠淡永,别有自然之致,此皆晋诗之可取材者也。
      唐承陈、隋之后,诗道大振,如玄宗之幸《蜀西》、《至剑门》诸作,雄健有力、风裁峻整;张说之《七古》、张九龄之《五古》亦雄浑醇厚,足以扶翼正声。他如王维、岑参、孟浩然、王昌龄辈,先后继起,各有专长。迨后杜少陵崛起,上薄葩经,下赅宋元,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格,而为诗中集成之圣。同时又有李太白,出入风骚,祖尚魏晋,故后人云,言唐代诗家者,必以李、杜并称,余如韩愈之赅怪,李贺之奇诡,刘梦得之淡远,柳子厚之苍劲,杜牧之健响,李义山之幽绝,温飞卿之清丽,贾阆仙之洁炼,以及大历十才子等,糜不遵守家法,此皆唐诗可取材者也。宋代诗家,分为三派。王禹学长庆,是为白体;寇准、林逋辈师晚唐,是为晚唐体;杨亿、刘筠等宗李义山,是为西昆体。至欧阳公出,一变而为太白、昌黎之诗,及苏东坡、黄山谷出,又一变而为少陵之诗。南渡之后,以杨万里、陆放翁、尤袤、范成大四家为最著,此又宋诗之可取材者。其余则等诸自郐以下,不足为学诗者法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9 10: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4-12-19 10:32 编辑

运用古事法
  诗中运用古事,僻事须要实用,熟事须要虚用。王绩诗云:“眼看人尽醉,不忍独为醒。”此即实用古事;杜甫诗云:“羞将短发还吹帽”,此即虚用古事。又有翻案用法,如李白诗云:“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是也。此法运用之妙,全在有而若无,实而若虚,绝不见堆垛呆板之迹。昔王敬美言:善用古事者,勿为古事所使。亦此意也。
      运用古事,最忌改窜失真。陆机《园蔬》诗云:“庇足同一智,生理合异端。”考葵能卫足,事讥鲍庄;葛藟庇根,辞出乐豫。若譬葛为葵,则引事实为荒谬;若谓庇胜卫,则改事失其本真。刘彦和责其不精,洵是确论。后人才不如陆,辄欲改易古事,其不至贻人笑柄者,鲜矣。初学者宜慎之。

分析次序法
  学诗宜循序渐进,不可躐等而求。今试分析言之。其说有三:一曰先学韵文而后学诗;二曰先学古体而后学今体;三曰先学五言而后学七言。盖诗之与文,体虽异而理实相同。先为有韵之文,则于造句、炼字、修辞、缀韵诸事,既已习惯自然,由是进而为诗,自然不觉其难。所须注意者,只音律而已。且韵文之篇幅宜长,魄力宜厚,诗则长短可以随意。故好学诗者,先学韵文而后学诗,尤有驾轻就熟之乐。若古体诗,不拘平仄,不讲对偶,敷陈不嫌详尽,笔力较易展舒,不似今体诗之处处束缚,既须敛意归辞,又须熔字就律,稍有疏忽,便不工稳,故必先古而后今,俾得由浅而入深也。至于先学五言诗者,取其字数较少。盖文之为句,不难于长而难于短;诗之为句,不难于短而难于长。七言虽只增二字,然在初学为之,不失之弱,既失之冗。故必先学五言,然后再学七言,庶足以胜任而愉快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02: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