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精华2
注册时间2021-7-1
威望1230
金钱10405
贡献7949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威望- 1230 点
贡献- 7949 次
金钱- 10405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4-12-19 10: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4-12-19 10:31 编辑
借物兴感法
作诗随地可以兴感,然非借物不可。借物则飘逸而不粘滞,超脱而不肤泛。唐诗中王昌龄之长信怨既为借物兴感之一。兹录如下,学者得此宜熟读而深思之。
长信怨 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暂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上诗起句写宫中晓景,第二句借团扇喻己之失宠,第三句借鸦来反衬自己,第四句借鸦带日反托己之失宠。皆所谓借物兴感夜,而怨字之意却含蓄不露,情致何等宛转。
触景生情法
景无一定,情亦无一定,触景可以生情。作此等下笔须要灵活,不脱不滞方为上乘。兹录唐诗中王昌龄之闺怨一绝,隽快绝伦,真妙到毫巅之作也。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绣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上诗首句从闺妇说起,不知愁三字正为转句作逼势,第二句承上不知愁来。第三句转出忽见二字,正是触景生情之法,末句勒到怨字,余味深长。
首尾相贯法
一诗之中或有寄托或有刻画,往往不能一气相生,初学作诗尤易蹈此弊病。唐诗中惟司空曙江村即事一首,首尾一意相贯,精神异常饱满。今录于下,学者能解此法,则于作诗之道思过半矣。
江村即事 司空曙
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飘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上诗着眼全在不系船三字,故起句既提出正意,第二句点明江村,第三句一开,第四句一合,而不系船三字之意便首尾相贯矣。
前后相应法
作诗须有来龙去脉,起笔收笔,前后呼应,方为合格。且须层次分明,何处从题前着想,何处从题后下笔,一气写来自然语语入神。唐诗中能解此法者,当推岑参逢入京使一首,爰录于下,俾学者可以得此而自悟也。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上诗起两句是题之前一层,第三句点明逢字正意,末句是题之后一层。立意既警策,措语又极恳挚,固不仅以层次胜也。
第五纲 规则 五十四 考订四则法
何谓四则?一曰字,二曰句,三曰格,四曰法是也。学诗之有四则尤大匠之有规矩。因规以成圆,因矩以成方,是万古不易之常道,作诗亦何独不然,否则为拗句,为变体,不得谓之正格矣。故学者须先明四则,然后乃有进步。而文人学士虽具出类拔萃之才智,亦断难越此范围。今试分析言之如下。
字 诗中用字一毫不可苟且,倘一字不雅则一句不工,一句不工则全诗皆废矣。 故字贵圆活善用,如转枢机;清新自然,如瞻佩玉。
句 作诗最重句法,一句不妥则全诗皆弱,一句不炼则全诗皆涣。盖以一诗之中 ,妙在一句为诗之根本,根本不凡则枝叶自茂。故欲全诗有精彩,句法不可 不讲究也。
格 诗之品格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
曰凄婉。学诗第一要义诗格需求高尚,所谓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
开元,天宝以下人物是也。若念头一差,势必愈鹜愈远。故曰取法乎上,仅 得其中;取法乎中,斯为下矣。
法 作诗之法不论律绝,先须除去五俗。一除俗体,二除俗意,三除俗句,四除
俗字,五除俗韵。至于古体今制之别,精朴深浅之殊,贵乎各求其似。汉晋
高古,盛唐风流,西昆秾冶,晚唐叶藻,若将自己之诗置诸古人诗中,识者 不能辨别其真伪,斯可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