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7
注册时间2019-9-25
威望674
金钱1538
贡献677
高级会员

威望- 674 点
贡献- 677 次
金钱- 1538 枚
|
(一)
一衲流何处?千山关外身。
为书家国破②,受此雪冰辛。
绕塌愁连苦,存心佛共亲。
诗章传后世,清帝祇浮尘③。
注:①释函可(1612一1660),本名韩宗,广东博罗人,明礼部尚书韩日缵长子。崇祯十二年为僧,顺治二年于金陵亲见明臣死事,撰为私史《再变纪》,事发被捕,顺治五年流放沈阳,后圆寂于千山。有《千山诗集》传世。②函可《庭前孤雁》诗句“祸深曾作字”,极见馀痛也。③金性尧《一盏录》称“顺治四年的僧函可案”,为《清代第一起文字狱》,且曰“清高宗最恶遗民僧,乾隆四十一年谕云:‘千山(在辽宁西南)僧函可,因获罪发遣沈阳,刻有诗集,曾否占住寺庙,有无支脉流传,碑刻字迹?旋奏请将双峰寺所建碑塔,尽行拆毁,及《盛京通志》内所载事迹,逐一拆除。’(见邓之诚《骨董琐记》卷七)此时距函可之卒已一百十六年,如果函可案发生在乾隆朝,此僧必死无疑。”今清廷覆灭已一百十三年,而《千山诗集》永传后世,对比思之,良可寄慨。
(二)
未作生桑梦①,如何壮殒身?
孤魂依塞外,十载足悲辛②。
月度千山黯③,风呼谁与亲。
悬知苦吟句,颇受陌间尘。
注:①函可(1612一1660),“死于戍所,年四十九”(金性尧《一盏录·清代第一起文字狱》)。三国·蜀·何祗梦见井中生桑,后应梦,四十八岁而卒。②函可顺治五年流放沈阳,顺治十五年卒,正十载整。③函可圆寂葬于千山,其生前诗屡以为题,念念不忘也。
(三)
君道艰难甚,诗犹身外身。
但知心未死,宁拒鼻酸辛。
鸿雁友频寄,顽民日更亲①。
山中梅萼好,不染虏胡尘。
注:①函可《千山诗集》之《和戴子<堡中八咏·石人》有句:“最怜同伴者,一半是顽民。”宋赴与旹《宾退录》卷十第212条:“由周而言,则为顽民;由商而论,则为义士矣。”故清之顽民,实明之义士也!诗中“顽民”,应作此解。
(四)
瓶钵随禅杖,萧然只一身。
梦中犹故国,醉里尚衔辛。
雪压松筠荗,燹馀书册亲。
残生已过也,会有海扬尘①。
注:①“海扬尘”,本指沧海桑田巨变,这里喻明遗民推翻清廷祝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