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绵羊 于 2015-8-20 09:29 编辑
鬼节焚诗祭拜平水刘渊先生
夜下纳凉,见沿江纸火两岸,颇为壮观,方知鬼节是也。
时下中古四声真调失传。宋之官腔早随先人或入地,或升天。既逢鬼节,姑且一试人鬼冥蒙之事。送予中古先人,也就不必计较《平水韵》之声韵自己会吟否,试臆仿宋腔步吟几首,草书纸上,汇入两岸祭火随风燃化之,聊寄怀古幽情。
上平一东
一帆远去过江东,入海随风景不同。
天水浑然无岸韵,阳春白雪梦途中。
二冬
二月虽寒已送冬,盛朝唐宋帝宽农。
诗词传唱民风厚,自古语音歌韵从。
三江
焚诗鬼节祭三江,做雅冥蒙仿宋腔。
天上刘渊休怪谬,古声真调葬神邦。
......
还有: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下平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
罢了,罢了!想那鹦鹉学舌,尚有一根鲜活之舌头引领示范,我这般臆仿,必惹先人嘻笑。
仅以此向天,一拜先生托梦斧正拙作;更乞示范吟咏宋人真腔,予我中古声韵真传。二乃告慰先生在天之灵,中古四声真调虽失,然传统诗词之古典法则尚存,实乃天地诗家之万幸也。
再者,早年吾也苦心刻板于先生韵本声韵,其臆仿拙作百而有余,阅之诗心可鉴,然吟之却韵律生涩拗口,可笑之极。妄称格律,真真羞杀人也。试想当初,实乃景仰古典,崇拜诗家,一心国学,不幸恰遇诗坛时风诡异,不辨真伪,以讹传讹,附庸风雅而误染陋习。今彻底醒悟,清心畅然之至也。
虽为臆仿之作,不能原汁原味,但终归是仿中古逝者声韵,吾想已逝之声韵当归逝者吟唱,方得原真。今一并送来,聊作祭品。为赶及时,匆匆化来,太拙,望先生及各位在天中古诗家莫笑。叩安!
注:此记乃2009年秋,有感诗史和元后诗坛用韵渐入臆仿陋习迷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