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6-12-11
威望138
金钱935
贡献508
高级会员

威望- 138 点
贡献- 508 次
金钱- 935 枚
|
本帖最后由 秋实 于 2024-2-25 12:29 编辑
“言发于心而冲于口,吐之则逆人,茹之则逆余。以为宁逆人也,故卒吐之。”苏轼性情豪爽,学识渊博,实而不虚,直言不讳,不合时宜,因而得罪当世权贵和小人,宰相之才却一直被贬,远至海南儋州……
而苏轼不论走到哪里都留下政绩、良方、美食,豪书。苏轼好友章质夫填词《水龙吟 杨花》安慰被贬的苏轼,苏轼和作: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章质夫建思堂,请苏轼题记,苏轼似有所悟:“无思也,无为也”
思堂记 苏轼
建安章质夫,筑室于公堂之西,名之曰思。曰:“吾将朝夕于是,凡吾之所为,必思而后行,子为我记之。”嗟夫,余天下之无思虑者也。遇事则发,不暇思也。未发而思之,则未至。已发而思之,则无及。以此终身,不知所思。言发于心而冲余口,吐之则逆人,茹之则逆余。以为宁逆人也,故卒吐之。君子之于善也,如好好色;其于不善也,如恶恶臭。岂复临事而后思,计议其美恶,而避就之哉!是故临义而思利,则义必不果;临战而思生,则战必不力。若夫穷达得丧,死生祸福,则吾有命矣。少时遇隐者曰:“孺子近道,少思寡欲。”曰:“思与欲,若是均乎?”曰:“甚于欲。”隐者之言,有会于余心,余行之。且夫不思之乐,不可名也。虚而明,一而通,安而不懈,不处而静,不饮酒而醉,不闭目而睡。将以是记思堂,不亦缪乎。虽然,言各有当也。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以质夫之贤,其所谓思者,岂世俗之营营于思虑者乎?《易》曰:“无思也,无为也”。我愿学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