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1
注册时间2021-5-12
威望1142
金钱6600
贡献4449
金牌会员
 
威望- 1142 点
贡献- 4449 次
金钱- 6600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3-12-15 21: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射雕人 于 2023-12-15 21:58 编辑
想了想还是有必要向你解释一下,来诗坛我是为了真诚交流和学习进步的,也不是来置气的。我们学习写诗的人应不难明白,很多诗需要结合背景才能理解,我是为了读者能够尽快理解才这样做。你看古人也多这样做,有的在篇头,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开头的“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有的在篇中,比如杜牧的《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还有韩愈的《师说》也是篇中;还有些隐藏在题目中,比如白居易的《送王孙》,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等;至于有些诗虽然看似写的好,但因为缺少备注就千古议纷纭而莫衷一是的也有,最著名的就是李商隐的《锦瑟》,从这里就能够看出来备注的好处。当然,考虑到你的反映,如果以后没有备注也不影响阅读的我会尽量不备注,其实我有些时候也是这样做的。说这些算是和你交流一下意见,唐突之处还请多多包含,问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