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五味瓶 于 2023-8-25 17:03 编辑
《摸鱼儿.阙题》
忆当年、唤风呼雨,优然春似归半。
骄阳垂柳荨开早,更是落英纷乱。脂且艳。
亦有训、天涯芳草情无限。不枝不蔓。
看水陆之花,陶潜爱菊,莲籽被污染。
家门事,纱帽清廉小怨。嫌奢龙蟒袍短。
灯红酒绿金迷醉,致使锁枷钢链。丢尽脸。
君拒见,寿辰诞日羞颜面。前程送断。
叹老子生平,身经百战,欲把剑挥遍。
(二)
预知他 魂飞何处?征人竭尽奔走。扬鞭挥马堪别士,皆恨忘机轻友。惊愕首, 七月里、狂风暴雨摧琴奏。故乡依旧。 更避世金门,色休厌艳。墙内采杨柳。
凭家父、骥老登盈斥堠。龟潜不慕闲厩。 记书华夏丰功业,多少外交成就。羞子丑。 捋白发、九十寿诞邀分酒。请贴拱手。 叹一代英豪,清弹独曲,各个甩空袖。 *
名篇欣赏:宋·叶适《曾晦之挽词》 交游盛处失騑骖,笔砚穷时绾碧蓝。 骥老尚能舒骏逸,龟潜终不慕芳甘。
寿过捌拾人人羡,恩在乡闾事事谈。 埋没平生无限意,夜深樵唱起溪南。 * 再读历史的拷问——抗战期间“汉奸现象”的文化透视与现实反思
刘新如
2015年07月14日19:37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历史的拷问——抗战期间“汉奸现象”的文化透视与现实反思
一个有自省精神的民族,才有远大的未来。
70年前那场改变中国和世界历史进程的战争,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值得回味的东西。
今天,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不仅要重温胜利的荣光,激发民族的骄傲和自豪。而且要反思历史的“痛点”,铭记民族的耻辱和教训。
应该说,“汉奸现象”就是抗战期间中华民族最大的“痛点”。我们赞美近代中国百年沉沦后的民族觉醒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无数中华义士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史诗,但也不能忘记,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多少民族败类变节投降、卖国求荣,认贼作父、助纣为虐,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奇耻大辱的一笔。直到今天,抹黑英雄、洗白叛徒、为汉奸“翻案”的奇谈怪论,仍在挑战我们的价值和道德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