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黄山屯溪老街
黄山屯溪老街
陈玉喜
【一】
屯溪街道宋城炫,坐落横江率水边;
流动三江上河绘,鲜明徽派鳞比娴。
依山傍水嘉鱼布,西窄东宽溪流斑;
西段桥头尺曲道,新安江畔八家潜。
【二】
直街横道小巷阳,褐色麻石凉道旁;
马路老街山水过,黛颜叠致粉辉墙。
窗棂雕木门楣刻,技艺蜿蜒精湛扬;
莫测街深纵横错,狭窄幽静井天光。
【三】
扁砖实砌顶挑谢,雅典花窗门楣蝶;
溢彩流光金字匾,古色古香著魁绝。
书法精湛墨迹献,百幅砚斋匾额帖;
绿茶屯溪独匠沁,仁德商民儒老街。
赏析;
屯溪老街的形成和发展,与宋徽宗移都临安密不可分,外出的徽商返乡后,模仿宋城的建筑在家乡大兴土木,所以老街又被称为“宋城”。屯溪老街坐落在横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汇流之处,所以又被称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整条街那鲜明的徽派建筑,白粉墻,小青瓦,鳞次栉比的马头墻,给人一种很安静舒服的感觉。
屯溪老街包括1条直街、3条横街和18条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的整个街巷,呈鱼骨架形分布,西部狭窄、东部较宽。屯溪老街与北京国子监街、苏州平江路一同当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屯溪老街,原名屯溪街,明弘治《休宁县志》中就已有"屯溪街"的名目记载。清康熙《休宁县志》记载:"屯溪街,县东三十里,镇长四里"。可见当时屯溪老街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老街的西端即老大桥在桥头紧连的一段曲尺形街道,原名八家栈,是老街的发祥地,也是屯溪的发祥地。清朝末年,屯溪老街已发展为钱庄、典当、银楼、药材、绸布、酒楼、饭店等行业比较齐全繁荣的市场了。民国时期,屯溪老街曾名中山正街,于是人口骤增,经济一度繁荣,被称为"小上海"。它们和上、中、下三条马路把老街和山水相沟通,呈鱼骨式结构形态。屯溪老街,依山顺水,就地势自然形成,街道走向略显弯曲。街道狭窄,街上的路面为褐红色麻石板,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店铺叠致有序,全为砖木结构,粉墙黛瓦,窗棂门楣有砖雕木刻,技艺精湛,屋与屋之间是高高的马头墙,构成了徽派建筑群体美。整条街道,蜿蜒伸展,首尾不能相望,街深莫测,是中国古代街衢的典型走向。老街境内宽窄不一的巷弄,纵横交错,交通十分方便。老街的店铺多为几进,狭窄幽深,但是内有天井采光,色彩淡雅、古朴。
特别是老街两侧店铺,门楣上流光溢彩的金字招牌,古色古香,不少出自书坛魁星之手,还有省内名家和地方书法精英的墨迹。"三百砚斋"大师题写的匾额,可谓匠心独具,体现了徽商讲求仁德的"儒商"经营理念。老街的整体建筑具有宋代徽派民居的风格与特征,因而屯溪老街又被称为宋街,
屯溪老街集中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黄山屯溪老街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