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03|回复: 2

[诗词理论] 重韵散论(网文)

[复制链接]

18

主题

93

帖子

60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0
贡献
139
金钱
228
发表于 2015-6-19 16: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韵散论

【1】写旧体歌诗,可不可以用同音字押韵呢?以□论,则无所不可,就是不押韵也行,好像许多偈子就是不押韵的。若是援引旧作以为先例,那就要考察旧作当时的读音,以今日普通话之读音,来判定是不是同音字,全然不顾语音的变迁,那就算不得“先例”。可是考察古音,是最困难的,就是中古时代对于上古音的辨识,许多都属臆测,像什么“叶韵”的说法,现在已被诸多学者确切否定了。所以,较为便捷的先例,就是所谓重韵,即以相同的字押韵。相同的字都可以,同音自然也可以。当然,这个相同的字,字义也得相同,若是字义不同,还有个多音字的问题需要解决。

【2】《柏梁台诗》:
日月星辰和四时(皇帝)。骖驾驷马从梁来(梁孝王武)。
郡国士马羽林材(大司马)。总领天下诚难治(丞相石庆)。
和抚四夷不易哉(大将军卫青)!刀笔之吏臣执之(御史大夫倪宽)。
撞钟伐鼓声中诗(太常周建德)。宗室广大日益滋(宗政刘安国)。
周卫交戟禁不时(卫尉路博德)。总领从官柏梁台(光禄勋徐自为)。
平理请谳嫌疑(廷尉杜周)。修饬舆马待驾来(太仆公孙贺)。
郡国吏功差次之(大鸿胪壶充国)。乘舆御物主治之(少府王温舒)。
陈粟万石扬以箕(大司农张成)。徼道宫下随讨治(执金吾中尉豹)。
三辅盗贼天下危(左冯翊盛宣)。盗阻南山为民灾(右扶风李成信)。
外家公主不可治(京兆尹)。椒房率更领其材(詹事陈当)。
蛮夷朝贺常舍其(典属国)。柱枅欂栌相扶持(大匠)。
枇杷橘栗桃李梅(太官令)。走狗逐兔张罘罳(上林令)。
啮妃女唇甘如饴(郭舍人)。迫窘诘屈几穷哉(东方朔)!

《三秦记》说柏梁台诗为汉武帝元封三年时君臣联句,于时梁孝王已薨,而尚未有光禄勋、大鸿胪、大司农、执金吾、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诸官名,显然是后人伪托,不过这个后人,也不会晚于东汉。沈德潜说:“篇中三‘之’字、三‘治’字、二‘哉’字、二‘时’字、二‘材’字。古人作诗,不忌重复。且如三百篇株林一诗,四句中连用二‘林’字、二‘南’字,采薇首章连用‘猃狁之故’句。此类不可胜数。”

【3】循着沈德潜提供的线索,再翻《诗经》:

《陈风·株林》:
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兮?
匪适株林,从夏南兮!
驾我乘马,说于株野。
乘我乘驹,朝食于株。

《小雅·采薇》首章: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4】《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此诗为柏梁台体,老杜押韵用三“前”字、两“船、眠、天”字,可谓继承传统,亦步亦趋矣。

【5】《梁甫吟》:
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理。
一朝被谄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旧署名诸葛亮,恐不可信。诗中两用“子”字,似有分章效果,这诗是对唱,亦未可知。

【6】《箜篌引》: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
堕河而死,将奈公何!

《柏梁台诗》之重韵,实为凑韵,老杜《饮中八仙歌》之重韵,也未见增色。此处的重复,不但是有意为之,也是情感韵律的实际需要,是《诗经》咏唱之直承。

【7】《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a前三句逐句用韵,且句中同韵字凡六:“莲、莲、田、田、莲、间”。所谓“诗病”中之“大韵”或曰“触绝病”,岂是病耶?
b后四句句尾为“东、西、南、北”,显然是不押韵的,这几句可算是无韵诗。押韵多在句尾,称为韵脚,不过也有句中用韵的。一例为楚歌,押韵字在“兮、些、只”之前,一例为北曲,除韵脚外,句中再密以韵字。这四句之和谐,全在复用“鱼戏莲叶”,这也应算句中韵范畴。
c沈德潜称此诗为“奇格”,至哉!

【8】《古诗·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韵脚两用“夫、如”,此诗反复对比以寄情,及于韵脚而已。

【9】《古诗·新树兰蕙葩》:
新树兰蕙葩,杂用杜蘅草。
终朝采其华,日暮不盈抱。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馨香易销歇,繁华会枯槁。
怅望何所言,临风送怀抱。

韵脚两用“抱”字,是民歌少雕琢处,并无增色效果。

【10】《匈奴歌》: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此为胡歌之汉译。“色、息”是否押韵,待考。

【11】上古的情形,就罗列这些。材料还有很多,再寻就过于拖沓了。重韵的情形,大致两种,一是无意为之,二是有意为之。前者是朴拙,说是粗糙也行。对于这种粗糙的模拟,虽也是有意为之,如老杜,但于情感韵律无所帮助,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是不必要的。后者是对于字义语音搭配之探索,有助于情,亦有助于韵,大可继承发展之。不过这种继承发展,也得适度,用过了,就成油滑。我的见解是:不用重韵即不足以尽情,才可用之。

【12】中古的情形,知道得较少。好像有个福唐独木桥体,似乎诗、词都有的。

黄庭坚《阮郎归·作茶词》:
烹茶留客驻金鞍,月斜窗外山。
别郎容易见郎难,有人思远山。
归去后,忆前欢,画屏金博山。
一杯春露莫留残,与郎扶玉山。

只是文字游戏罢了。

【13】《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个似是曲的范畴,算是福唐变体。说的虽是大实话,总觉轻俗。

【14】我亦有效颦之作,录之以为结:

《浣溪沙·混搭十三辙·其一》:
是与非邪恨羽纱,美人所浣岂溪沙。高粱玉米种青纱。
凤曲云谣别锦瑟,勘察文本镜磨砂。闲拾旧茧纺新纱。

2015.4.1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3 03: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