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35
注册时间2014-6-20
威望4792
金钱10813
贡献961
金牌会员
 
威望- 4792 点
贡献- 961 次
金钱- 10813 枚
|
本帖最后由 王泽生 于 2015-6-18 06:50 编辑
【乾坤居士评我的四赋】
(据2008年6月15日聊天记录,于2015-6-18早整理)
1
关于《汶川祭辞》
他说大小韵通压,气格已乱。言辞过于跳荡,意散。
2
关于《奥运蝴蝶赋》
“千古结蛹兮年年”——辞句病于结,王兄的骈句是越来越精善了,大有所为。我说,语意重复了,千古结蛹年年,前后的时间词矛盾。
“文化古藏衣,蝶母者苗之始祖;装饰蝴蝶纹,苗绣者古之腾俗”——口白过重。
“蝴蝶绣阴阳之结合、鸟纹蕴生命之先河”——同上之通病矣。
“驯龙杂蝶,缕云裁月;驭龙舞蝶,巧云弄雪”——一阕精致所在,惟此句不愧此题。
此篇惟意过多,铺景不得,而言蝶于蝶,此病之根。没展开;结,犹弱。那只有压缩篇幅了,短可除漏。
赋文所失,惟赏者不同。此篇虽愚弟所观不苟,亦非他人所不赏。篇中所见精致者有三:
1、兄之于赋体之间语法句读越发精妙,能融骈、联、格、诗、铭于一体,此笔锋已能收发。
2、文中引子故,易传,神话等相融于一篇,足见兄所著非随手之笔,亦见其中读书之巨。此学识所顾也。
3、著四阕言一物,虽觉烦累,然四阕虽着意过多,却各书一意。分阕之精,兄已尽知矣。
可集小成。赋之铺陈,不可少,亦不可尽铺;赋之舒意不可显,亦不可浅;赋之用韵,不可繁,亦不可缺;赋之用典,不可无,亦不可晦;赋之所阕,不可乱,亦不可分章不明。
3
关于《汶殇赋》
我说,不知道是不是辞赋体?
他说,魏晋辞体。王兄之作有一通病矣——着墨过多,所然不尽。此急功之病所引。缺乏赋的形象,缺乏推敲,诚然耳。一辞一典,可细推敲,不急着墨,前人一篇,三年小结,今人之所学,未厚于前人矣,不若三年乎?
4
关于《汶川小赋》
我说,这篇第一句,“怒举昆仑堑龙门”,我很满意。龙门,乃汶川龙门山,断裂带。这个堑字,可能不对,我的意思是镶嵌、填平。
他说,七言之句,多得精妙。故而七言诗名作极多。此汉赋不可得之处 。自唐以来,赋之气格越发精妙,皆由此矣。秦汉不可得七五言之妙,止步四言骈句之气格。今之赋,得此可拍肩前人,可驾临前人。
“怒撼昆仑筑龙门”——筑字精确。王兄所累,在辞句过富。此常人所不得,亦兄之所累。此篇有诗句,骈句,词句,铭句,其间又添有元曲,唉。
“碣石边,却道春凉好个秋”——已然元散曲之句。
“柳絮狂,菜花黄,地不分好歹,天错堪贤愚,一掊新土,几处孤坟”——此一句,白话文体,宋词句,今之口语三者皆有。知兄之学识,然着墨之文则累矣。就是不精练。古人精妙于用典,精深于见识,精神于修养。愚每读董乃斌先生之文,获益非浅,兄可共习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