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1|回复: 1

禅宗诗 十牛图颂

[复制链接]

475

主题

6269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94
贡献
6367
金钱
8977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3-2-27 20: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禅宗诗本是入关他们的任务,我在搞道教诗词中也碰到一些,互动吧,也发上来。可惜如观不来了,否则可以研究一下此类诗的哲理

.
十牛图颂十牛图
表现禅宗修行阶次的十幅图画。各图都以牛为喻,因此称为十牛图或牧牛图。这十图的名称依次为:寻牛、见迹、见牛、得牛、牧牛、骑牛归家、忘牛存人、人牛俱忘、返本还源、入廛垂手。
十牛图的思想基础,源自《六祖坛经》的见性法门。这是印度大乘佛教真常唯心思想的推演。这种思想,强调每一位众生的本性(或佛性、自性、如来藏心)是真常清净,具足无量功德属性的。由于无始以来,众生耽于迷执,忘失本性,终致不认得“自己”。因此,修行者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去发现这原本具足的“本性”。彻底证得自性之本来具足,便是开悟,便是成佛。其所具足的无量功德,也自然会开显。这也就是禅宗所常标榜的“见性成佛”。
依照这种思想,用图画将寻觅本性的过程循序渐进地排列的便是十牛图。这种图画,在宋代以后的中日两国禅宗领域里颇为盛行,迄今未衰。此外,西藏佛教文化圈内,也有类似的“十象图”壁画。两种图的寓意虽然相似,但是十象图却只有一张,十牛图则有十幅。
用这十幅图画说明由迷起悟的十段历程,是后代禅师的综合整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修行者都必须一一地经过。这十段历程,可用下列四个阶段加以说明。
(1)起步摸索︰这个阶段包含修行者对开悟境界(见性)的向往与寻求(寻牛),修行若干时日后所获得的某些不甚明确的见性体验(见迹),以及终于有悟境产生(见牛),然而却仍无法清晰、全面地把握。古今中外的修行人,在这一阶段里停滞不前,终不能‘鲤跃龙门’的为数最多。
(2)证悟、见性︰这一阶段包含得牛、牧牛、骑牛归家三图。“得牛”是指清晰、全面地见到本性。但是由于长久以来染污习气的牵引,因此,这一境界还是有退堕的可能(小乘佛教有一种退法阿罗汉,即略同于此)。于是,在证悟之后努力地维持、调御(牧牛),久而久之,这条心性之牛,自能驯服,而让你安稳地“骑牛归家”。禅宗六祖慧能在证悟、得到衣钵之后,有十余年时间销声匿迹,其行踪为《坛经》所未载,这当是在某处从事“牧牛”功夫的缘故。
  (3)功夫纯熟︰这是悟境更加稳固,功夫愈趋精淳的阶段。本性的证悟境界完全稳定,“人”与“牛”合而为一,心目中不再有牛存在(忘牛存人),进而连觅牛的自我意识也一并不存(人牛俱忘),终于回到法性的本来面目(返本还源)。本地风光,自然朗现,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4)渡化众生︰小乘的修行功夫,大抵到返本还源即止,而大乘佛教则必须转而从事渡化众生。证悟者不应只在山林中自我满足,应该到人间垂手渡众(入廛垂手),大乘之所以为大乘,其故即在于此。
十牛图的主要寓意,大抵如上所述。
历代禅师用十牛图教化禅宗学徒以及为该图做禅宗式的诗颂者颇有其人。比较著名的有︰(1)宋·廓庵师远的〈十牛图颂〉,(2)明·胡文焕的〈十牛图颂〉,(3)清·梦庵超格的〈牧牛图颂〉。
此外,四川大足石刻群中,也有与十牛图类似的牧牛图。其中,宝顶山(第三十号)的摩崖造像中之牧牛图,计分十组,分别为未牧、初调、受制、回首、驯服、无碍、任运、相忘、独照、双忘。每一组有图有颂,图为高浮雕或圆雕,颂为〈杨次公证道牧牛颂〉。
在禅宗僧人诗中,《十牛图并颂》是十分重要的一种。这也是以十字开头而命题的一种组诗。它属于禅诗中的颂偈,由颂与图组成,颂自身有时又由短序与颂诗构成。
《十牛图颂》的作者是廓庵思远,他是五祖法演禅师的法孙,曾在常德梁山为主持,属临济宗。廓庵禅师约生活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1150)前后。牧牛图颂一类的偈颂,早期作品还有清居与自得,清居的是五图(一说八图),自得的是六图,自得的作品见《续藏经》二册21号;廓庵以清居的《十牛图颂》为基础,作禅诗《十牛图颂并序》,成为“十牛图颂”中最重要作品,后世和十牛图颂的诗歌有二百多首,并远播日本与韩国,像日本一山国师的《十牛图颂》,就是以廓庵的《十牛图颂》为框架而形成的禅诗,足见其影响所及。《十牛图颂》与《信心铭》、《证道歌》、《坐禅仪》合印,称四部录。
十牛图颂,以牧童喻修行者,以牛喻妄心;十牛图,表示悟道的过程,就是将妄心制伏而达到终极境界的过程。十牛图的每一图,表示的是修炼的一种境界与修行者的心路历程。廓庵禅师的《十牛图颂》如下:
一、寻牛
序:从来不失,何用追寻?由背觉以成疏,在向尘而遂失。家山渐远,歧路俄差。得失炽然,是非蜂起。
颂:  茫茫拨草去追寻,水阔山遥路更深。
力尽神疲无处觅,但闻枫树晚蝉吟。
              
二、见迹
序:依经解义,阅教知踪。明众器喂一金,体 万 物为自己。正邪不辨,真伪奚分?未入斯门,权为见迹。
颂:   水边林下迹偏多,芳草离披见也么。
纵是深山更深处,辽天鼻孔怎藏他?
三、见牛
序:从声得入,见处逢源。六根门着着无差,动用中头头显露。水中盐味,色里胶青,眨上眉毛,非是他物。
颂    黄莺枝上一声声,日暖风和岸柳青。
只此更无回避处,森森头角画难成。
四、得牛
序: 久埋郊外,今日逢渠。由境胜以难追,恋芳丛而不已。顽心尚勇,野性犹存。欲得纯和,必加鞭挞。
颂:    竭尽精神获得渠,心强力壮卒难除。
有时才到高原上,又入烟云深处居。
五、牧牛
序:前思才起,后念相随。由觉故以成真,在迷故而为妄。不由境有,唯自心生。鼻索牢牵,不容拟议。
颂:    鞭索时时不离身,恐伊纵步入埃尘。
相将牧得纯和也,羁锁无拘自逐人。
六、骑牛归家
序:干戈已罢,得失还空。唱樵子之村歌,吹儿   童之野曲。身横牛上,目视云霄。呼唤不回,捞笼不住。
颂:    骑牛迤逦欲还家,羌笛声声送晚霞。
一拍一歌无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
七、忘牛存人
序:法无二法,牛且为宗。喻蹄兔之异名,显筌鱼之差别。如金出矿,似月离云。一道寒光,威音劫外。
颂:    骑牛已得到山家,牛也空兮人也闲。
红日三竿犹作梦,鞭绳空顿草堂间。
八、人牛俱忘
序: 凡情脱落,圣意皆空。有佛处不用遨游,无佛处急须走过。两头不着,千眼难窥。百鸟衔华,一场□□。
颂:    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辽阔信难通。
红炉焰上争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
九、返本还源
序:本来清静,不受一尘。观有相之荣枯,处无为之凝寂。不同幻化,岂假修治。水绿山青,坐观成败。
颂:      返本还源已费功,争如直下若盲聋。
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
十、入廛垂手
序:柴门独掩,千圣不知。埋自己之风光,负前贤之途辙。提瓢入市,策杖还家。酒肆鱼行,化令成佛。
颂:    露胸跣足入廛来,抹土涂灰笑满腮。
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

475

主题

6269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94
贡献
6367
金钱
8977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2-27 20: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普明禅师《牧牛十颂》诗
以《十牛图颂》为题的偈颂,历代很多,重要的有普明禅师的《牧牛十颂》。历史上名叫普明的禅师很多,南朝宋时,就有三位,唐末、宋元时期均有。一说普明约北宋中期至南宋初期人,或与廓庵同时;一说元代有位雪窗普明禅师,能诗善画,《牧牛十颂》可能出于他的手笔。元代一山远渡大海至日本,带去的是廓庵禅师的《十牛图颂并序》,而普明的《牧牛十颂》不见流传于日本,足证普明之作,后于廓庵禅师。普明禅师的《牧牛十颂》,明万历年间,就已有木刻版画,加上和普明禅师《牧牛十颂》的禅诗,有明末清初的玉林琇、山茨际、箬庵等著名禅师,而玉林琇被清代顺治皇帝封为“国师”,所以普明的《牧牛十颂》影响反而较大,和诗较多。下面是普明的《牧牛十颂》及玉林琇的和诗:
未牧
狰狞头角恣咆哮,奔走溪山路转遥。
一片黑云横谷口,谁知步步犯佳苗。(普明)

湘之南,潭之北。
头角分明,东触西触。(玉林琇)

初调
我有芒绳蓦鼻穿,一回奔竞痛加鞭。
从来劣性难调制,犹得山童尽力牵。(普明)

少护头,多捕尾。
月下风前,盛溺埽屎。(玉林琇)

受制
渐调渐伏息奔驰,渡水穿云步步随。
手把芒绳无少缓,牧童终日自忘疲。(普明)

面月白,蹄墨黑。
有索有钩,忍饥受渴。(玉林琇)

回首
日久功深始转头,颠狂心力渐调柔。
山童未肯全相许,犹把芒绳且系留。(普明)

远邪蹊,趋正道。
步步登高,山长路杳。(玉林琇)

驯伏
绿杨阴下古溪边,放去收来得自然。
日暮碧云芳草地,牧童归去不须牵。(普明)

戴寒鸦,履芳草。
毛骨馨香。见者道好。(玉林琇)

无碍
露地安眠意自如,不劳鞭策永无拘。
山童稳坐青松下,一曲升平乐有余。(普明)

寒暑安,忙闲得。
故乡宽廓,任出任入。(玉林琇)

任运
柳岸春波夕照中,淡烟青草绿茸茸。
饥餐渴饮随时过,石上山童睡正浓。(普明)

朝陇亩,暮茅檐。
随时水草,明月同闲。 (玉林琇)

相忘
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牛亦同。
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普明)

刀砍水,珠断贯。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玉林琇)

独照
牛儿无处牧童闲,一片孤云碧嶂间。
拍手高歌明月下,归来犹有一重关。(普明)

失却牛,撞破壁。
一个穷身,赤洒洒的。(玉林琇)

双泯
人牛不见杳无踪,明月光含万象空。
若问其中端的意,野花芳草自丛丛。(普明)

抛灵符,瞎正目。
函盖乾坤,火寒雪毒。(玉林琇)     
注:此诗每首诗各附十张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3 19: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