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子衿诗苑词曲专栏首席版主
精华100
注册时间2020-9-8
威望3269
金钱21262
贡献16021
首席版主
青青子衿诗苑词曲专栏首席版主
 
威望- 3269 点
贡献- 16021 次
金钱- 21262 枚
  
|
本帖最后由 大江东去 于 2023-2-25 16:42 编辑
青 春 的 脚 步 宫学大
1968 年10 月20日,是我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天,我随着大连知青大军,坐着火车奔赴辽西北票农村接受再教育。
我们大连24中学按年级分桃花吐、哈尔脑和大三家三个公社。在公社开完欢迎大会后,我们在下洼大队领导迎接下,坐着大马车,来到了只有10户人家,分三条沟居住的长条沟小队。
村里的男女老少早就站在青年点门前看新鲜。大队干部和生产队长热情地把我们安排到三间正房的青年点,中间是厨房,灶台上是大铁锅,旁边有风箱,我们五男四女分别住在东西两屋。我们男同学是初三的,女同学是初一的,年龄最大的19岁,最小的女同学才16岁。
我们去的时候,正赶上秋收晚期,我们跟社员学习打谷子,晚上看场院。有时在场院里搓玉米棒子。我们青年点是新盖的房子,窗户中间只有一块玻璃,其余都是白纸糊的,最冷的时候,墙上挂满了白霜,在屋里说话还冒着呵气。晚上睡觉,我们男生都穿着绒衣绒裤,蜷缩在被窝里,活像只冻虾。洗脸的毛巾都冻硬了,水缸上面也结了一层冰。早晨起来,我们只好把冻硬的毛巾在煮饭的锅盖上热软乎点,擦把脸。到了年底,这个生产队每个日工(10分)5分钱,女知青上工给8个工分,只有4分钱。
到了开春,没有青菜吃,我们只能是大饼子就腌大葱剩下的咸盐水了。有时,有的社员这家给碗酱,那家给点咸菜,无奈,同学只好写信告诉家里,大连的家里往这儿捎炸酱,解决了暂时的困难。四月,正是春耕时节,为了保春耕,我们只能挑水抗旱。
到了夏季,干活累了,我们真希望老天爷下几天雨,因为,我们可以美美地躺上一天,不用出工。可是真连着下几天雨,我们就盼着天晴,生怕庄稼地涝了,到秋天粮食减了产,年底分不上红。1969年,我们下洼大队雨水充足,是个丰收年,我们非常高兴。秋收完了,知青和社员一道修大寨田,大家谁也不示弱,平整土地,我们还学会了推独轮车,休息时,轮流念“老三篇”,讨论生产队发展,因为,当年是个丰收年,大家都很高兴。从春种、夏锄、秋收到冬季的农田基本建设。我写了一些大队修大寨田和秋收感人事迹的稿件,公社广播站和北票县广播站采用。听到广播中播送自己写的稿件,很是高兴,一天的疲劳顿时消除。
在知青大军中我是比较幸运的,1971年10月第一批抽调回城,走进了工厂。
北票三年插队那段历史,尽管离我远去,但那里留下了我青春的记录,是我生命历程的难以忘怀的过程。回想这青春的脚步,真是几多感慨,几多回味!
这正是:斗地战天月影斜,油灯土炕共相约。
高歌共品峥嵘月,难解今生知青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