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 白土岭抗敌】
(新韵)
文/良子
曲径崎岖杀美景,群雄围蒋匪军伤;
两捷两战杨家杖,解放辽西第一枪!
【良子】2015.5.26
白土岭
从建昌县城到关外第一县绥中走西线,白土岭是必经之路。白土岭是燕山余脉,雄伟壮观,为盘山路,山路十八弯。是日本侵略中国时,在原有的羊肠山路上,由日本公路专家设计,由中国当地劳工建筑而成。
有关此地战斗经历要从杨家杖子【梨树沟大捷】说起:杨家杖子围歼战,是1948年9月发生在杨家杖子的辽西二次大捷,全歼国民党16000余人,是辽沈战役以前最大的战役。 《梨树沟大捷》
梨树沟门位于今兴城市三道沟乡东门村,这里原本是清朝顺治年间修建柳条边墙时设置的一个边门,驻防有八旗军士数十人。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清朝中叶以后这里成为热河和奉天之间往来的交通要地,逐渐发展成一个大村落。
1947年9月,东北民主联军发起了秋季攻势,国民党军逐步收缩到铁路沿线的狭长地带。为加强北宁铁路的防御,国民党东北行营主任陈诚于9月初派兵分两路对热河省东部和辽西地区进行“扫荡”,其左路部队为暂编五十师两个团及地主武装700余人,共约2000多人,9月6日从绥中县和沙后所出发,次日进至梨树沟门附近。 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和冀热辽独立第一师,奉命于9月9日从赤峰、凌源出发,以每日百余里的急行军昼夜兼程,于13日到达建昌县的药王庙、六家子一带集结。纵队主力和独立一师监视进犯新台门的国民党九十三军。按照部署,13日黄昏开始,第八纵队二十四师和二十二师六十六团,在中共领导下的兴城县大队和地方民兵的有力配合下,开始对集结于梨树沟门一带的敌暂编五十师实行分割包围。 不料,当东北民主联军二十四师主力进入预定区域准备迎战时,敌人突然于次日拂晓前开始行军,当行至梨树沟门东侧山地时,恰好与我二十四师师部遭遇,即刻发生枪战,二十四师师长丁盛、政委韦祖珍临危不惧,率师直属部队奋力迎战。 二十四师七十二团听到身后枪声激烈,立即调转队形跑步回援师部,该团三营九连率先占领梨树沟门的南山制高点,随后跟进的一营抢占了东南山,歼敌百余人。同时,七十一团自梨树沟门以东的白土岭加入战斗,
(这次战斗中,二连担任攻占白土岭东北松树山之敌阵地。战斗中打得勇猛迅速,一股气攻下了四个山头。当侦察排与敌遭遇时,二连以极迅速勇猛的动作抢夺了松树山阵地,缴获机枪,捉了俘虏,查明了情况,对指挥上有很大贡献。攻占松树山阵地后,掩护主力安全展开,消灭了白土岭上的敌人,对整个战斗起了很大的作用。二连在这次战斗中,缴获轻机枪五挺、步枪十六支、冲锋枪一支,俘敌五十余名,毙伤敌十余名。) 六十六团也在北面投入战斗,与七十二团合力将国民党军大部压缩在梨树沟门至白石咀门之间的山谷中。不久,我七十团也赶来参战,迫使敌军不得不向建昌县大屯方向撤逃,我军乘胜追击,予敌以沉重打击,至当日17时战斗结束,共毙敌400余人,俘虏敌暂编五十师上校参谋长寇承恕以下628人,缴获一批武器弹药。这次战斗是1947年秋季攻势中我军在辽西的第一次胜利,为此后不久的杨家杖子围歼战胜利奠定了基础。被称为“梨树沟门大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