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别园是在荣县城外一座山上,山边一座大石佛依山而伫,其高大壮伟仅次于乐山大佛。所不同的是乐山大佛全身裸露于山外,而这尊大佛却是藏身山肚,不受风吹雨打。
经大佛身边石梯蜿蜒而上,沿途皆有放翁手迹,于石壁,于亭坊,随处可见,水榭楼台、林木花草,都篆刻下伟大诗人忧国忧民的诗篇。他那豪迈的字体,明快的诗句,无不透出爱国诗人的情操与豪爽。
山顶,就是陆游的别园。说是别园,实则简陋,唯有一亭,一房,一塘。放翁亭建于水塘中央,亭壁表面有些斑驳,唯有“放翁亭”三个大字清楚完整,想来定是蜀人后来的补墨。别园虽然旧简,然风景如画,四周芊芊葱茏,苍劲老松林荫如盖,奇花异草各显精神。陆游的一首《幽居初下》:“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已及一首《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歌缥渺,橹呕哑,酒如清露鮓如花。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大约就是在这里写的。
陆游在四川做官只有一年多时间,1173年夏,他被任命为蜀州(现在的四川崇庆)通判(副州官)。不久,又被调到嘉州(现在的四川乐山),而在1174年十月,陆游才调到荣州(现在的四川荣县)去摄理州事。如此推算,陆游在这处别园生活的时间只有几个月。而在几个月时间创作了大量纪念蜀州人民和抗金杀敌的爱国诗篇,其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在山下小镇的江边,有一棵从石壁缝里长出的老树,奇形怪状的大小老根皆露其外,根上生枝,枝上茂叶青葱。传说就是陆游和唐婉分手后,陆游相思日苦,便亲手栽下这棵“相思树”。
据历史记载:陆游与唐婉分手是迫于封建家庭的压力:“公元1144年,陆游(当时二十岁)与舅父唐仲俊之女唐婉结婚,陆母怕陆与唐沉醉于两个人的天地中,而影响陆的登科进官,以婚后三年未有子为由,逼其与唐婉离婚。”在那个母命如圣旨的年代,一对棒打鸳鸯从此分离!临别时,唐婉送了一盆秋海棠给陆游作纪念,并说这是断肠红,陆游说该称其为相思红才对呀?今后我将飘流在外,此花仍由你好好养护。谁知道十年后两人在绍兴沈园相逢,见到已为人妻的唐婉,痴怨尽绕、感慨万千的陆游奋笔在壁上写下一首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销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第二年,唐婉见到陆游留下的笔迹,也作了一首钗头凤相和:“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两首词表达了他们相互之间的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也抒发了两人的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心情。从此,两首钗头凤便成了千古绝唱。由此不难看出,陆游是个有情有义的男子汉。
陆游不仅是南宋一代诗坛领袖,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的爱国诗人。他在做官期间也是个好官,其身先士卒、爱民如子的事迹也多为后人传颂:“当地发生水灾,他草行露宿,亲到灾区视察,并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不料却因此触犯当道,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战争时期,“他身着戎装,来往于前线各地,对抗敌将士访疾问苦。”后来担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时,“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还乡。”他的一首七绝《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大概就是表现出当时的心情。
陆游回到浙江山阴老家,也还写了许多纪念四川和有关四川人民勤劳、善良优秀品质的诗篇。四川人民也怀念放翁诗人,诗人长溘之后,人们在崇州市、乐山市、新津县、阆中、南充、等地修建了“陆游祠”和“陆游纪念馆”。八百多年来,人们每年都要扶老携幼,不远千百里前来瞻仰、凭吊这位被人民爱戴、怀念的爱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