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情感作用是如何发挥的 刚刚前言 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 汉语中情感表达是多方面的,文字上有选择词语、选择句式、选择韵部等,朗读时有节奏、停顿、旋律、速度、力度、音色、重音、情感重音、声调、语调等。 无论是古风、格律诗、词、曲、新诗都要注意情感表达。但重点有所不同。可唱的古风、词、曲重在韵字情感选择上;新诗,能做到韵字情感选择当然好,但重点在节奏的情感表达上;格律诗的情感表达则在情感重音、声调、语调、速度、力度上。 语调、节奏、停顿,是构成诗歌语言、舞台语言艺术的三个基本要素,也是朗读者、表演者阐释台词、诗句感情色彩的基本技巧。 一、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之一 汉语文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 西方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提出了语言学的几大原理,其中之一就是语音与语义没有关系。这奠定了一百年来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基础。但由于忽视了中外文化的差异,结果留下了后遗症。 索绪尔认为音和义的结合是任意的,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也就是说,它们的结合是不可以论证的,完全是使用语言符号的社会自然形成的习惯。这种论述符合西方的实际情况,放在西方,索绪尔的理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是拿到东方来应用,它则是十足的谬论。 1.文字的意义与发音是有关系的 由于时代久远,字义的变迁,人们只分析字形声旁与形旁,声旁的研究停止在字的读音上,对发音能够表达字义的形态情感会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因此也会认为索绪尔的理论是正确的。 其实不管字义怎样变迁,发音能表达字义的形态情感至今仍然保持着。尤其是在反义词中。 比如 “圆”的发音,口型是圆形的合口呼,与圆有关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口型多是圆的,如圆、圜、环、圈、丸、碗、瓜、团、转、旋、卷;扁的发音,口型是扁扁的齐齿呼,如扁、片、偏。 看反义词的口型区别规律: a.强大的开放的多半口型大,弱小的收敛的多半口型小:大小、强弱、盛衰、高低、长短、开合、开关、放关、放收、胖瘦、忙闲、张闭、张弛、升降、升落、重轻、深浅、阳阴、粗细、动静、饱饥、朝暮、有无、热冷、干湿; b.外面的、宽松的多半口型大,里面的、紧急的多半口型小:慢快、松紧、缓急、散聚、分并、软硬、淡浓、甜苦、笑哭、通堵、外内、外里; c.褒义词多半口型大,贬义词多半口型小:褒贬、美丑、善恶、正邪、忠奸、爱恨、好坏、友敌、巧拙、雅俗; d.正面的多半口型大,不正的多半口型小:正歪、正斜、正偏、顺逆、直曲、恩怨、得失、真假、安危; 高矮,虽然第一个韵母都是a,但第二个韵母就一大一小了; e.也有口型差不多的,大概是一种相对而言的反义,无法利用上面四项的:稀密、行止、对错、主仆、起止、新旧、加减、老少、热冷、存亡、首末、祸福、文武、信疑、彼此、雌雄、买卖; f. 也有口型不合要求的。任何事情都有例外,一是古今语音、词义的变迁,二是这组反义词古代可能不是这样的组合,三是虽然是反义,只是相对,却不是相反,有的有中间项,有的有几组反义词,因此口型对它们来说并不特别重要:反正、胜败、藏露、亮暗、厚薄、宽窄、尊卑、难易、警匪;迎送、东西、南北、左右、纵横、是否、古今、始终、咸淡、推拉、问答;盈亏、赢输、呼吸; 由此可以看出,汉语是有规则的语言,也有无规则的语言,但与西方语言比,则规则更具凸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