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1|回复: 8

七律;忆故乡闲题

[复制链接]

1345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首席版主

福建诗词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2602
贡献
13482
金钱
19451

中坚诗友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0-27 13: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七律;忆故乡闲题

众叩观音话石狮,恭蹲宣隘已灵知。城隍化俗千年佑,姑嫂传灯万里驰。
蹈海儿郎迎远客,趋天夙鳯展仙姿。欢歌喜幸新时代,再赋侨乡绝妙词。

208

主题

5592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10
贡献
6004
金钱
85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0-27 16: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悟深刻,意蕴深厚。描摹细腻,流畅自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8

主题

5592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10
贡献
6004
金钱
85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0-27 16: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悟深刻,意蕴深厚。描摹细腻,流畅自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8

主题

5592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10
贡献
6004
金钱
85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0-27 16: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委婉含蓄,清新隽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8

主题

5592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10
贡献
6004
金钱
85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0-27 16:5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亮共赏,提起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8

主题

5592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10
贡献
6004
金钱
85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0-27 16: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主题

472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50
贡献
5055
金钱
7062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2-10-28 01:17: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用语凝练畅达,意境深远,含蓄赖品,余味绵长。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主题

472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50
贡献
5055
金钱
7062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2-10-28 01: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仗工整,描摹细腻,意蕴悠长。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45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首席版主

福建诗词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2602
贡献
13482
金钱
19451

中坚诗友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8 06: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石狮于1988年建市,是滨海城市、著名侨乡、服装名城,陆域面积160平方公里,辖9个镇(街道)128个村(社区),户籍人口36万,常住人口30.6万,旅居海外华侨、港澳同胞30多万,祖籍石狮的台湾同胞30多万。



秦汉至唐初,石狮境域隶属南安县;隋,永宁岑兜一带有先民从事海盐生产,凤里庵一带人烟稠密,人们常相约庵前石雕狮子处碰头聚会,“石狮”因之而得名;获评全国文明城市、中国百强县;主要景点有姑嫂塔、永宁城隍庙等。

一座以“狮”为名的城市

隋朝以前,石狮还是一片荒芜之地。因位于沿海各地与泉州往来的通道中心,运盐贩鱼鲜者终日络绎不绝。当时有一条“东京大道”横贯其间(即现石狮市区宽仁街馆顶),为了御风雨避寒暑,商旅集资在这条路上建了一座石亭,取名“观音亭”。后来,又有善男信女在石亭旁建了一座“凤里庵”,庵前立了一尊石雕狮子,供信众参拜。

在漫长的岁月中,观音亭周边的各种买卖摊点逐渐形成,演变成石狮最早的村落。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商人们为了洽商或者议事,选择以庵前的“石狮”作为标志物,大家相约在石狮子旁见面,最终,这种约定俗成的“通讯”方式演变成一个地名——石狮。


石狮城隍庙位于闽南风情十足的城隍街,城隍街位于石狮市区宽仁。前身为宽仁街,城隍庙的兴盛带动了一方经济的繁荣,该庙所在地便命名为“城隍街”。络绎不绝的人区,充满闽南特色的小店铺,海内外慕名而来的香客。聚集在此,以现代人的姿态去领略古老闽南独特又简单的魅力。


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倭寇入侵,永宁卫城失守,逃亡百姓背负城隍神像来到石狮。“安之土地寺庙中。盖暂寄居。”至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信众在券内(今宽仁)兴建石狮城隍庙。
石狮城隍庙建筑规模奠定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1990年重修,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60平方米。二进,正殿奉祀城隍,配祀广泽尊王、观音等,边殿附祀开山殿七大巡。
庙宇正门悬挂清代书法家郑板桥手迹“城隍庙”匾额及清代“敇封忠佑侯”匾额。石狮城隍庙历经明代“嘉靖倭寇”、清代“辛丑迁界”、“石狮分县的设立”等重大历史事件,成为十六至十七世纪福建东南沿海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的历史见证。眼前的弧形门楼、骑楼式结构又让人领略到其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庙内尚存清代及民国重修碑记三方,共记载了三次重修城隍庙时,旅居菲律宾华侨的人名、祖籍地、捐资数额。这三尊生动的华侨“花名册”,见证了闽南华侨文化的发展历程。
民国十二年,石狮地方官绅、巨商及华侨捐款扩建,成为此庙。据传石狮城隍公威灵显赫,民间有何无法解决的难题,只要请城隍公去坐镇,都能获得圆满的结果。如每年初四,石狮城隍为善信指点迷津、逢凶化吉,让石狮人平安,生意兴隆。给石狮带来了一片繁荣的景象。石狮城隍的影响力不但启遍及闽南,而且远至台湾和东南亚。台南、高雄、新化、台中的善信几乎每年都组团来石狮祖庙参观、谒祖。石狮城隍庙成为展现石狮侨乡精神风貌的一扇窗口,也成为促进石狮与台、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友好交流的一座桥梁。


姑嫂塔在石狮市宝盖山,又称“万寿塔”,“关锁塔”。它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姑嫂塔背靠泉州湾,面临台湾海峡,有关锁水口、镇守东南的气势,所以又叫做“关锁塔”。南宋时期,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对外贸易十分繁荣,与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生意往来。当时姑嫂塔成为了海上行船的航标。

姑嫂塔占地325平方米,高21.65米,八角五层,为仿楼阁式花岗石空心石塔。第一层西北面开一拱型石门,二至五层各有两个门洞,转角倚柱作梅花形,顶置穹形斗拱。塔身从下往上逐层缩小,每层迭涩出檐。外有回廊围栏环护四周,内有石阶可绕登塔顶。二层门额上刻“万寿宝塔”四字,顶层外壁建有方形石龛,龛内并刻两个女像,是姑嫂两人形象。明朝何乔远的《闽书》也记载了这个传说,说明姑嫂塔的故事早在明朝就已经流传。
宝盖山面向台湾海峡,孤峰兀立,拔地而起;山巅上姑嫂塔独立凌空,巍峨挺拔。登临远眺,泉南形胜,海天风物,尽收眼底。姑嫂塔成为泉州港船舶出入的航标,闽南侨乡的标志。


传说在很早以前,石狮宝盖山下有一户农家,父母过世后,兄妹两相依为命。后来阿兄娶了妻子。妻子非常贤惠,对小姑也非常好。一家三人虽然生活清苦,却也过得平平淡淡,没有缺少欢乐。
有一年苦旱,天不下雨,五谷无收。自古闽南地区田少人多,遇到灾害人民无法谋生,就纷纷到南洋。阿兄只好和妻子、妹妹商量,跟着同乡到南洋去。阿兄去了南洋,几年没有回家乡,也没有寄来一封信。他到底是死是活,是好是坏,真叫姑嫂两人牵肠挂肚,日夜思念。姑嫂两人经常登上宝盖山顶,对着大海看啊看,可是每次却只能看到一个灰蒙蒙的大海,哪有阿兄的归帆?
姑嫂塔
姑嫂塔
为了能看得更远的大海,她们一次又一次的扛来石头,堆迭起来,年久月深,成为一个高高的站台,她们站在石台上,踮起脚尖,不停地看啊盼啊,可是一月过了又一月,一年过了又一年,阿兄还是没有回来。有一天,姑嫂俩看到孩子们在放风筝,心想,可以写封信,把它绑在风筝上,让风筝随风飘到南洋去。可是放风筝,得有风筝绳索。姑嫂俩就剪下自己长长的头发搓成风筝的绳子。
这系上家信的风筝,飘到南洋上空落了下来。系在风筝上的家信被番客们捡到,辗转传到阿兄的手里了。原来阿兄到了南洋后也没有找到什么好出路。他落泊在外,没有脸面给家里写信。他读完姑嫂俩这血泪写成的家信,悲痛大哭,就急急忙忙收拾行装,赶回故乡。
姑嫂塔
姑嫂塔
这日,天气晴朗,姑嫂两人又登上宝盖山顶的站台,对海眺望。一会儿,大海出现了归帆,亲人相聚就在眼前了。可是,就在这一刹那间,狂风大作,海浪滔天,船翻沉海底。姑嫂眼睁睁看着即将相会的夫、兄葬身大海,惨哭几声,相抱跳崖自尽。后来,乡亲们为了纪念这对姑嫂,就在姑嫂俩迭石堆台的地方,建了一座石塔,叫姑嫂塔。这当然是传说,但姑嫂塔的传说却是侨乡人民移民海外的历史见证,是人间最深沉感情的记载。


祥芝国家中心渔港

祥芝国家中心渔港位于泉州湾南侧石狮市东北滨海突出部,是全国五大一级渔港之一。2006年12月正式动工建设,2008年11月主体工程竣工,2010年被评为全国首批文明渔港,2011年通过农业部正式验收,成为我省首个通过验收的国家级中心渔港,也是近几年来国内首个通过验收的国家级中心渔港。

祥芝国家中心渔港建设规模宏大,防波堤达571米,卸渔码头9个泊位共432千米,护岸355米,道路1万多平方米,形成掩护水域53万平方米,陆域8万平方米,可供1000余艘大型钢壳渔船停泊和避风。工程全部由政府投资,总额高达1.13亿元。随着中心渔港的建成,祥芝镇的渔业经济及其产业链有飞速的发展。现有生产捕捞渔船627艘,总吨位16.56万吨,总功率达22万千瓦,年产量30万吨,产值近20亿元。以此配套的有33家水产品加工厂、20家冷冻厂,库容量近15万吨,基本能够满足捕捞冷冻需求。还配套有4家造船厂,可同时制造30余艘远洋钢壳捕捞船,其中两家还获得了福建省“十佳造船厂”称号。此外还建设了石狮市水产品交易市场和石狮市海洋科技园,构成了一个集海洋捕捞、渔港、造船、冷冻、渔需用品市场、水产品交易、水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为一体的渔业产业链。

祥芝中心渔港管理大楼的经营主体是由祥芝镇政府成立的祥芝中心渔港有限公司。公司对渔港的日常经营进行全面管理,管理大楼内设有海上服务中心、渔船管理站、渔业执法中队、边防警务室、渔港对外服务窗口、进出港签证处、气象服务站以及岸台通信站等机构。大楼旁边还有一座2万吨级现代化的冷库以及一座加油站。站在大楼前面可以观赏到整个渔港的全貌:防波提内,上千艘的渔船整齐排列在渔港内。如果您在冬季渔获旺产时节来到这里,会看到大型拖网船进进出出,码头上排满了丰收的渔获,人山人海,日夜川流不息的景象。当然最为壮观的要数每年的8月1日中午12时了,祥芝国家中心渔港举行开渔节,这时港内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千帆竞发,鱼贯驶出渔港,驶向东海。场面声势浩大,值得一观。

祥渔村是渔业重镇祥芝镇下辖的10个行政村之一,在这里也有一个国家一级渔港,即“祥芝群众渔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农业部拨款建造的。因港口朝北,所以是夏季泊船的港口。祥渔村渔业产业规模与年产量均居全国村级之首,因而被誉为中国渔业第一村。祥渔村常住人口1万余人,是石狮人口最多的基层管辖区。


石湖码头位于泉州城东南17公里的石湖半岛西岸,主体由一组近岸礁石和通济栈桥共同组成,据传始建于8世纪初期的唐开元年间,海商林銮在此创建林銮渡,借用天然礁石为靠岸设施。历史文献记载北宋元祐年间,官员傅琎在礁石与岸线之间加筑通济栈桥,使码头功能更为完备。它是泉州外港码头的珍稀物证,实证了宋元泉州优良的建港条件,与江口码头共同呈现了宋元泉州港的水陆转运系统。栈桥最下层仍保留了宋代的石质桥基,周边出土了宋元时期的瓷器残件,主要为磁灶窑的产品,并有少量龙泉窑等外地瓷器。石湖半岛的古渡口,是宋元时期泉州湾“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外港。当你漫步其间,虽然看不到往日的舳舻千里,但是站在礁石上闭上眼睛,海风拂面而过,依然会听见泉州港起起落落的涛声——饱经沧桑的古渡口就像一位阅历深厚的历史老者,向你诉说着千百年来的故事。


0fbaf470-559d-42d0-8577-850fdafebacc_batchwm.jpg
48b0ee66bb1545dc93694fdcb715cb22.jpeg
下载.jpg
1284.jpg
1659490705995.jpg
U745P894T5D125120F42DT2017020714060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5 00: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