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8|回复: 2

[诗词联赋] 七律 有感有思以诗说话若干首(13)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4
贡献
24969
金钱
6094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22 14: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远山绿叶 于 2022-7-22 16:39 编辑

七律 有感有思以诗说话若干首(13

二十五
政权但愿不藏虫,思想武装先莫穷。
主动践行肩上责,客观对待脑中空。
用人失察栽秧害,带病当差捅窟窿。
监督至多堪辅助,批评到死耳边钟。

二十六
思想育人凭斗争,灵魂震荡识分明。
自生环境易污染,铁打氛围方赤诚。
功利面前心不动,金钱阵上仗能赢。
防微杜渐当先手,制度跟随防败兵。


  诗后语:这些议论诗,是从课本插图事件和唐山打人事件,引发出来的系列思考,坚持的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涉及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综合素养,特别是社会和政治常识,且需要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即使在论证上出现不合理,也不允许带有狭隘个人意识,故对这样的诗,宜抱以大度开放态度,莫以读者一己之见狭隘观之。
  这些诗里离不开一些常识性概念,也要用到与日常刻板印象有所冲突的认识和知识点,近日与诗友有过一个互动,已经有所说明,并借着意在提醒有些人,不要抱着文革思维,或以文革为口实,用捕风捉影,望文生义,混淆视听,来误读这些议论诗中的“斗争”,“革命”和“阶级斗争”,要从改革之初历来党的决议和理论上理解,是指在法律框架下,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氛围内的斗争,尤其指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思想斗争。
  这也是和平生活里“革命”的真义,不是指可任意扩大化,容易被人钻空子,有冒充和虚伪色彩的所谓“斗争”和“革命”。这方面若再有疑问,可点击下址:
  另外,有诗友觉得这些诗我写多了,开始想吐槽,甚至想扣帽子拍棍子,奈于上面几句话要求太高,不好过分显露。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忘了不怕,不妨再去翻翻拙作《七律 无题(1)》,了解一下我是做什么的,属于什么人,都关注和研究些什么,为什么有兴趣和能力写这些既不好写,又大多数人都说不清,甚至躲着走的东西。
  不怕做不好事,就怕做不好人,人与人相互都是镜子,只有互相尊重和学习的份,没有无端鸡蛋里挑骨头的份,可以互相切磋,换位思考,在自己能力可及的范围内指摘,就是不能带着自己的标准和好恶看问题,忍不住既想逃脱摆事实讲道理,又想操控别人。
  总把别人往坏里想,等于照出自己的龌龊和不堪,这不是拿起笔写诗,张开嘴谈诗的人,应有的斯文精神,不能以自说自犯,自相矛盾,给自己创造哈哈镜,还把别人搭上。
  知己知彼,才好避免无端猜忌,防止以己度人和擦枪走火。诗写多少,是心脑所到,手脚可为之事,能说能写,写多写少,天经地义,无可厚非。凡牵扯学识,见识,能力,思考,做不来的,可以无语,可以称道,意味自知或学习,没有批评的资格,看不惯也只能忍着,可以不看,就是不能乱发言,弄得不知自尊自重,绝不能以己之短拽人之长,搞倒退齐步走,否则就是心理晦暗的表现。
  与其稀里糊涂,自以为是,图说着痛快,搞主观质疑,甚至否定,通过谋求推行自己的主张,改变别人,不如谦虚为怀,态度开放,视野大度,要么自己去做自己该干的事,要么宁可在约定范围内提出合理疑问,大家一起严肃探讨,也不把应有的注意力搅浑,破坏作者写诗的美好意图。



944

主题

7万

帖子

2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75
贡献
74556
金钱
92997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22 15: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作诗,心明眼亮。欢迎光临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4

主题

7万

帖子

2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75
贡献
74556
金钱
92997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22 15: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推动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加强多学科联合攻关,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更多成果。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进一步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要同步做好我国“古代文明理论”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转化工作,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
       要深化研究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西方很多人习惯于把中国看作西方现代化理论视野中的近现代民族国家,没有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角度来看中国,这样就难以真正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未来。要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
       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
       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充分说明,无论是物种、技术,还是资源、人群,甚至于思想、文化,都是在不断传播、交流、互动中得以发展、得以进步的。要用文明交流交融破解“文明冲突论”。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讲好中华文明故事,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
       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敬畏历史、敬畏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要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5月27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9-12 03: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