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62|回复: 19

七律 郊外小憩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17 10: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七律 郊外小憩

惬看野郊思易遐,小桥流水傍人家。
苍山约影时时见,黄鸟缄声处处哗。
柳色垂堤三十里,烟波泛鲤五千花。
桃源梦好无长景,喇叭催来不剩虾。

城中一去访农家,且趁归来享日斜。
骋目当年非忆旧,荡心此刻未图华。
高楼住久人先懒,富日居长情也麻。
地气不沾如失本,出田最怕忘泥巴。

463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0
贡献
102436
金钱
1156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7-18 15: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家小院 于 2022-7-18 15:18 编辑

七律 郊外小憩


惬看野郊思易遐,小桥流水傍人家。
苍山约影时时见,黄鸟缄声处处哗。
柳色垂堤三十里,烟波泛鲤五千花。
桃源梦好无长景,喇叭催来不剩虾。
谢谢老师的诗作,解读如下:
首联,惬意的看着郊野思绪就容易想远,小桥流水傍着人家。客观总括,言好景怡情和使人爱护之心油然而生,突出“思”字。
颔联,苍山隐约的身影时时可以看到,黄鸟缄口却听到处处喧哗。客观描写,言山林之美和静谧,也同时给人心灵上的宁静。
颈联,翠绿的柳色垂挂三十里那么远,烟波中的泛出水面的鲤鱼像五千朵花。客观描写烟波柳岸之动态美,亦是静中之动。
尾联,如这般的桃源梦境虽好却难以长久,狐假虎威的贪官催来恐怕连虾米也不会剩下。总揽全文,言人为的合村并镇以来对自然和人性的双重破坏,破坏了血缘形成的自然村落也就等于破坏了神州大地上仅存的一点凝聚力和乡土文化,带来的是农村的自然环境也就没人能用心保护了,呼应首联的“思易遐”。



城中一去访农家,且趁归来享日斜。
骋目当年非忆旧,荡心此刻未图华。
高楼住久人先懒,富日居长情也麻。
地气不沾如失本,出田最怕忘泥巴。
谢谢老师的诗作,解读如下:
首联,一次离城去访问农户人家,且趁归来途中享受了一下斜阳光景。客观陈述,说事。
颔联,远望当年的旧物并非为了忆旧,此刻激荡的心情也不是为了荣华富贵。客观陈述,扩充上联内涵。
颈联,高楼住久了人就先懒惰了,富足的日子过久了也会麻木不仁。客观陈述,言脱离体力劳动后思想也跟着退步,反过来也是说言劳动精神对于提高人性的重要性。
尾联,可见,不沾地气就如同失去了劳动人民的本色,出田也最怕忘记了泥土的气息。总揽全文,提醒做人不能忘本。
总的来说,前两联言所做,后两联言所想所思,拷问人性和反思自身,体现了作者良好的自我意识和忧国忧民之心。

点评

这样解释,脑瓜子想的太多,乱想一气还能写诗?抓住题目,再设身处地想一想,注意次首实际是对前首的交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18 16: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18 16: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解释,脑瓜子想的太多,乱想一气还能写诗?抓住题目,再设身处地想一想,注意次首实际是对前首的交待。。

点评

谢谢老师的批评和教诲,是我看题不清,阅读时也没有前后照应着思考,前一首应该是回忆当年的农村风景。我再重新解释一下,如下: 七律 郊外小憩 一 惬看野郊思易遐,小桥流水傍人家。 苍山约影时时见,黄鸟缄声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18 17: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3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0
贡献
102436
金钱
1156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7-18 17: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7-18 16:15
这样解释,脑瓜子想的太多,乱想一气还能写诗?抓住题目,再设身处地想一想,注意次首实际是对前首的交待 ...

谢谢老师的批评和教诲,是我看题不清,阅读时也没有前后照应着思考,前一首应该是回忆当年的农村风景。我再重新解释一下,如下:

七律 郊外小憩


惬看野郊思易遐,小桥流水傍人家。
苍山约影时时见,黄鸟缄声处处哗。
柳色垂堤三十里,烟波泛鲤五千花。
桃源梦好无长景,喇叭催来不剩虾。
谢谢老师的诗作,解读如下:
首联,惬意的看着郊野风景时,思绪就容易想到遥远的以前农村风光,那时候到处是小桥流水傍着人家的美景。回首以前,客观陈述。
颔联,苍山隐约的身影也时时可以看到,就算黄鸟不唱歌却仍能听到山林中处处喧哗。客观陈述,言山林鸟类繁多。
颈联,翠绿的柳色垂挂水堤三十里那么远,烟波中泛出水面的鲤鱼像五千朵花。言水中鱼类资源亦丰富。
尾联,如这般的桃源梦境虽好却难以长久,如今已经被贪官们摧残的连虾米也不剩了。总揽全文,言变了性质的“人民公仆”和旧社会的宦官一样贪得无厌,为了钱大肆破坏环境。表达了作者对贪官的痛恨,也同时显露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解读的比较主观,错谬之处还请您严厉批评,问好。

点评

末联再想一想,别老想到贪官之类,该想再想,不该想别想,不能患强迫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18 17: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3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0
贡献
102436
金钱
1156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7-18 17: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城中一去访农家,且趁归来享日斜。
骋目当年非忆旧,荡心此刻未图华。
高楼住久人先懒,富日居长情也麻。
地气不沾如失本,出田最怕忘泥巴。
谢谢老师的诗作,解读如下:
首联,一次离城去访问农户人家,且趁归来途中享受了一下斜阳光景。客观陈述,说事。
颔联,回目当年的旧事并非为了忆旧,此刻激荡的心情也没有为了荣华富贵。客观陈述,扩充上联内涵。
颈联,高楼住久了人就先懒惰了,富足的日子过久了也会精神上麻木不仁。客观陈述,言脱离体力劳动后思想也跟着退步,反过来也是说言劳动精神对于提高人性的重要性。
尾联,可见,不沾地气就如同失去了劳动人民的本色,出田也最怕忘记了泥土的气息。总揽全文,提醒做人不能忘本。
总的来说,前两联言所做,后两联言所想所思,拷问人性和反思自身,体现了作者良好的自我意识和忧国忧民之心。

点评

“华”,就一定指荣华富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18 17: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18 17: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家小院 发表于 2022-7-18 17:24
谢谢老师的批评和教诲,是我看题不清,阅读时也没有前后照应着思考,前一首应该是回忆当年的农村风景。我 ...

末联再想一想,别老想到贪官之类,该想再想,不该想别想,不能患强迫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18 17: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家小院 发表于 2022-7-18 17:31

城中一去访农家,且趁归来享日斜。
骋目当年非忆旧,荡心此刻未图华。

“华”,就一定指荣华富贵?

点评

谢谢老师的批评和教诲,还有”中华“的意思,那就改一改,如下: 二 城中一去访农家,且趁归来享日斜。 骋目当年非忆旧,荡心此刻未图华。 高楼住久人先懒,富日居长情也麻。 地气不沾如失本,出田最怕忘泥巴。 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18 20: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3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0
贡献
102436
金钱
1156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7-18 20: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7-18 17:41
“华”,就一定指荣华富贵?

谢谢老师的批评和教诲,还有”中华“的意思,那就改一改,如下:


城中一去访农家,且趁归来享日斜。
骋目当年非忆旧,荡心此刻未图华。
高楼住久人先懒,富日居长情也麻。
地气不沾如失本,出田最怕忘泥巴。
谢谢老师的诗作,解读如下:
首联,一次离城去访问农户人家,且趁归来途中享受了一下斜阳光景。客观陈述,说事。
颔联,回目当年的旧事并非为了忆旧,此刻激荡的心情是因为如今的人多不为强我中华而奋发。客观陈述,扩充上联内涵。
颈联,高楼住久了人就先懒惰了,富足的日子过久了也会精神上麻木不仁。客观陈述,言脱离体力劳动后思想也跟着退步,反过来也是说言劳动精神对于提高人性的重要性。
尾联,可见,不沾地气就如同失去了劳动人民的本色,出田也最怕忘记了泥土的气息。总揽全文,提醒做人不能忘本。
总的来说,前两联言所做,后两联言所想所思,拷问人性和反思自身,体现了作者良好的自我意识和忧国忧民之心。

点评

上一首更有你不知道的技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18 20:58
“华”,在这里是指景色奢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18 20: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18 20: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家小院 发表于 2022-7-18 20:31
谢谢老师的批评和教诲,还有”中华“的意思,那就改一改,如下:


“华”,在这里是指景色奢华。

点评

谢谢老师的教诲,我明白了,今人相比过去确实多有奢华之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18 21: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18 20: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家小院 发表于 2022-7-18 20:31
谢谢老师的批评和教诲,还有”中华“的意思,那就改一改,如下:


上一首更有你不知道的技法。

点评

谢谢老师的提醒,是用回忆的笔法。首句提起事件作为语境,后面陆续铺开昔日画面,再用尾联来收而,我记住了,有时间会进行创作实践的尝试。不过”喇叭催来不剩虾。“中的”喇叭“具体代指什么,查百度有“鼓吹和宣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18 22: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3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0
贡献
102436
金钱
1156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7-18 21: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7-18 20:55
“华”,在这里是指景色奢华。

谢谢老师的教诲,我明白了,今人相比过去确实多有奢华之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3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0
贡献
102436
金钱
1156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7-18 22: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7-18 20:58
上一首更有你不知道的技法。

谢谢老师的提醒,是用回忆的笔法。首句提起事件作为语境,后面陆续铺开昔日画面,再用尾联来收而,我记住了,有时间会进行创作实践的尝试。不过”喇叭催来不剩虾。“中的”喇叭“具体代指什么,查百度有“鼓吹和宣传的人”,难道是指“改革开放”的宣传,亦或是“分田到户”等等,我难以确定,故还需慢慢想想再回复。

点评

“荡心此刻未图华”,是指此刻想震荡一下内心,不图眼前景色是否奢华,实际当时只有一片空旷。 “喇叭催来不剩虾”,是指歇息时间到了,车里有人按笛,于是结束了遐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19 09: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19 09: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家小院 发表于 2022-7-18 22:14
谢谢老师的提醒,是用回忆的笔法。首句提起事件作为语境,后面陆续铺开昔日画面,再用尾联来收而,我记住 ...

“荡心此刻未图华”,是指此刻想震荡一下内心,不图眼前景色是否奢华,实际当时只有一片空旷。
“喇叭催来不剩虾”,是指歇息时间到了,车里有人按笛,于是结束了遐想。

点评

谢谢老师的教诲,我明白了,原来“喇叭催来不剩虾”是车笛盛结束了遐想,是客观真实的描写;“ “荡心此刻未图华”是和“骋目当年非忆旧,”形成今昔,写出作者的骋目和荡心都不是为了个人考虑,而是基于实事求是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19 11: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3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0
贡献
102436
金钱
1156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7-19 11: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家小院 于 2022-7-19 14:21 编辑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7-19 09:54
“荡心此刻未图华”,是指此刻想震荡一下内心,不图眼前景色是否奢华,实际当时只有一片空旷。
“喇叭催 ...

谢谢老师的教诲,我明白了,原来“喇叭催来不剩虾”是车笛声结束了遐想,是客观真实的描写;“
“荡心此刻未图华”是和“骋目当年非忆旧,”形成今昔对比,写出作者的骋目和荡心都不是为了个人考虑,而是基于实事求是的体会和反思,是一种公平公正的态度和这样的感悟及评价。

点评

你还没有体会到我写这两首诗的感觉,仅仅把意思弄通了,尚迁移不到写诗的一感一怀,也就成不了感同身受,发现不了换位之美,对自己写诗就构不成多大益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19 12: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19 12: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家小院 发表于 2022-7-19 11:47
谢谢老师的教诲,我明白了,原来“喇叭催来不剩虾”是车笛盛结束了遐想,是客观真实的描写;“
“荡心此 ...

你还没有体会到我写这两首诗的感觉,仅仅把意思弄通了,尚迁移不到写诗的一感一怀,也就成不了感同身受,发现不了换位之美,对自己写诗就构不成多大益处。

点评

谢谢老师的批评和教诲,我试着通过客观梳理事情的原委,来解读一下您当时的心理感受,如下: 1.”城中一去访农家,且趁归来享日斜。“领略农村风光后多有乡愁。 2.”惬看野郊思易遐,小桥流水傍人家。……“乡愁的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19 15: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3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0
贡献
102436
金钱
1156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7-19 15: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家小院 于 2022-7-19 20:39 编辑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7-19 12:01
你还没有体会到我写这两首诗的感觉,仅仅把意思弄通了,尚迁移不到写诗的一感一怀,也就成不了感同身受, ...

谢谢老师的批评和教诲,我试着通过客观梳理事情的原委,来解读一下您当时的心理感受,如下:
1.”城中一去访农家,且趁归来享日斜。“领略农村风光后多有乡愁。
2.”惬看野郊思易遐,小桥流水傍人家。……“乡愁的具体内涵,即脑海影像。通过对记忆中秀丽风景的描述,感觉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也感受到了作者对那样的生活环境的向往,还表现出来作者的生活态度中的情感倾向。
3.”桃源梦好无长景,喇叭催来不剩虾。“这就是情感的倾向,不过“桃源梦”虽好,终究还是被现实的“喇叭”声给警醒,并且还“不剩虾”,可见作者对现实的态度,不只是景色的差异,实际是生活的差异造引起了作者此刻的思考,梦醒时分。
4.“骋目当年非忆旧,荡心此刻未图华。”这句既是前后两首诗联系的纽带,也同样证明了作者并非为表面风景而思考,意思更递进了一层,实际是通过今昔生活的对比而形成的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5.“地气不沾如失本,出田最怕泥巴。”这就是今天人性忘本的主要原因,即劳动在人们心中不再光荣,具体表现在人的行为思想上就是“高楼住久人先,富日居长情也。”从而提醒人们要如何保持积极的劳动精神,也表现了对农民的深厚感情。
总的来说,这两首诗的第一首就是对过去劳动人民那种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奉献精神的怀念,从"烟波泛鲤五千花。"&"喇叭催来不剩虾。"对比可以看出那时候的劳动人民虽然未必吃得饱,但因为有一心为公的修养,故而并没有对自然有竭泽而渔的贪求,反而是吃饱穿暖的今天”不剩虾“了,生活修养和内涵品格高下立判。第二首诗就是在这样的思考基础上进行了总结问题,,并给出了温情的劝慰,实际上也是解决问题必须具备的正确思想意识”出田最怕忘泥巴。“作者同时也告诉了我们,今人只有继承前辈无私奉献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后才能重新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桃源“世界。
解释的比较主观和附会,比如”喇叭催来不剩虾。“作为论据就未必可靠,错谬之处,还请老师严厉批评和斧正,问好。

点评

这个分析是你很用心的分析,很好,离实际越近越好。就实践看,诗一涉及到遐想,回忆, 就自然隐含对比,你这样理解“不剩虾”,有你的道理。我则想不了这多,想多了,什么都乱交织,诗就写不下去了。 好多语言背后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19 17: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19 17: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远山绿叶 于 2022-7-19 23:41 编辑
龙家小院 发表于 2022-7-19 15:46
谢谢老师的批评和教诲,我试着通过客观梳理事情的原委,来解读一下您当时的心理感受,如下:
1.”城中一去 ...

这个分析是你很用心的分析,很好,离实际越近越好。就实践看,诗一涉及到遐想,回忆, 就自然隐含对比,你这样理解“不剩虾”,有你的道理。我则想不了这多,想多了,什么都乱交织,诗就写不下去了。
好多语言背后的东西,只能交给生活,生活厚,说出来的话就厚,缺少生活,同样一句话,厚度也会同比减少,这也是为什么要积累生活的意思,所以"喇叭催来不剩虾",就是陈述一下,当时车笛一响,脑子里的画面连虾都没影了。
读诗不能只解释大概意思,要体会作者写诗的感觉,是这个感觉里有写诗的秘密可学,弄通意思仅仅是为了明白这种感觉服务,对会写诗的人,一情一感都不是语言表面上这点意思,而是遣词造句所跟着的感觉,这个感觉是联系生活的纽带,语言有限度,这种感觉没限度,直抵一个人的腰窝硬肋,如果抵不住腰窝硬肋,语言就是浮的,空洞的,如同查字典得来的。
我这样写遐想,是纯粹在写生活,不是通常的触景生情,因为眼前没景,而是触感生情,但也是触景生情的一种,是通过一定境况,引起某种感觉,即触境触物生感,如同触发了感觉上的某根神经,由此引情而发,这样的情况对写诗,很容易因控制不住而写游离,诗的结构也会因此不好控制。
理解这两首诗,特别是第一首,一定要抓住题目,还有就是“思易遐”三个字,无非第一首是全面围绕这三个字,第二首是对这三个字的展开和交待。
看出你已经开始注意了,诗的结构布局和节奏起伏特点,以及各个环节的份量问题,这很好,但把握起来便不再是知识,甚至也不是技巧,而是对艺术的感觉,这种感觉对表达能力强的人,会说得出,一般情况下,没人能把一时一地的感觉说清楚,说不清楚不影响对感觉的运用。
希望你还是多从写诗的角度,来体会读诗,千万不要拉得太远,搞成欣赏。诗总离不开语言和表面意思,有这层语言和表面意思,就能追踪到作者写诗的感觉,以及所能联系到的言外内容和意思,而且尤其要抓住这种感觉所透露出的实际色彩和趣味,这往往是超越语言表面的,是这样才反映了写诗在一情一感下的真实实践轨迹。
对我写诗更不要多想,以为我一定写得多么深,多么远,深和远对我都是挂角一将的问题,主要还是考虑诗写出来,能不能让人懂,所以先从浅处看,才可通往广深,不然净成了引申,浅处也抓不着,等于白费了脑筋。------
紧盯实践学吟诗,马迹蛛丝要彻知。透过笔锋真感觉,查清底蕴怎支持。
掂量生活深和浅,咀嚼筹谋智或痴。各路机关能揭秘,转身研自逢时。

点评

谢谢老师的批评和教诲,是我太过于引申了,以后一定先从写诗的角度考虑问题,既要弄懂表面文字,然后也要体会作者写诗时的感觉,并通过色彩和趣味的把握来明白言外之意。我也尽量通过增加生活底蕴来增加自己的认识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19 22:12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63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0
贡献
102436
金钱
1156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7-19 22: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远山绿叶 于 2022-7-19 23:41 编辑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7-19 17:49
这个分析是你很用心的分析,很好,离实际越近越好。就实践看,诗一涉及到遐想,回忆, 就自然隐含对比, ...

谢谢老师的批评和教诲,是我太过于引申了,以后一定先从写诗的角度考虑问题,既要弄懂表面文字,然后也要体会作者写诗时的感觉,并通过色彩和趣味的把握来明白言外之意。我也尽量通过增加生活底蕴来增加自己的认识深度,从而有助于深刻的表情达意。同时还让我明了语言在生活中的具体作用,以及语言的组合规律和形成原理,以后也一并细细体会,争取最终做到“各路机关能揭秘,转身研自逢时。”问好。

点评

你不用这句,我还看不出来,研磨,改“研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19 23: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19 23: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家小院 发表于 2022-7-19 22:12
谢谢老师的批评和教诲,是我太过于引申了,以后一定先从写诗的角度考虑问题,既要弄懂表面文字,然后也要 ...

你不用这句,我还看不出来,研磨,改“研墨”。

点评

好,我记住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20 09: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3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0
贡献
102436
金钱
1156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7-20 09: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7-19 23:43
你不用这句,我还看不出来,研磨,改“研墨”。

好,我记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2 22: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