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2|回复: 6

谈知之与写诗九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8 09: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谈知之与写诗九
——在拙文《生活与提升写诗水平一》下复诗友
五十五
  首先说,朋友这首诗写得没有情,往好了看,还处于练笔和不懂得艺术阶段,也就不知道艺术怎样来源于生活和表现生活。“二子相传似火煎,寻医入镇不差钱”,即使这是对生活的描述,但也不能对生活如此照搬
  生活不差钱是好事,既然如此,也就没有这般拖累,说“二子相传似火煎”可以,但为何去想“寻医入镇不差钱”?太冷冰冰了,想炫耀吗?那么把“二子相传似火煎”置于何地?显然这样写诗,根本是以一个冷眼旁观者的身份在写,而不是感同身受于事情之中。
  感同身受,意味带着日常生活修养和积淀,所培养出来的浓郁人生热情,来看待周围世界,并被周围世界时刻所激发,处处能凝结诗意,处处能萌生灵感,进而以此投入生活,反映生活。(以下见分节)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8 09: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六
  不投入生活,就不能反映生活。写什么生活,就必须感同身受于什么生活,而非像这首诗这样,自以为生活平平淡淡,无可奈何,又不得不处于其中,如此就算有生活和反映生活,也是不懂生活和艺术的双重证明。
  在具体写诗过程中,写生活必须对生活先有交代,以便为接下来的立意归篇,形成铺垫,这叫再现,但再现不是随便谁都能理解的再现,而是艺术再现,是非懂艺术就不能理解的再现,需要的是既有生活实践功底,又有艺术实践功底,缺一不可
  实践是有意识的行为,只有积极主动才行。有实践,才有修养,才说得上积淀,其中生活实践就是社会实践,包括家庭、工作,娱乐,这方面实践都不是不动脑筋,不学习,不研究,就可当做实践的,若漫无目的,无所事事,熟视无睹于其中,都称不上生活实践,也称不上修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8 09: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七
  艺术实践则是指在高宽深广精程度上,对艺术的学习和研究怎样,以及在具体创作上,投入的时间、精力、态度,并获得的经验、阅历、真知怎样,这两方面都代表对艺术实践的真实投入,前者代表理论修养的水平和能力,后者代表付诸行动修养的水平和能力
  这两方面不可割裂看待。一割裂就成了孤立静止片面的东西,凡或多或少站在任何割裂程度上说话,哪怕只有细微的割裂,如考虑不周,顾此失彼,都算不上客观和有真见地。
  明白这些,就有能力理解,也不难理解,艺术的再现式铺垫,不是照搬生活,而必须通过作者的大脑,特别是高度的认识和强烈的情感,经过对素材的筛选、加工和提炼,为艺术创作服务,这属于美的再现,或再现的美,绝不是为了再现而再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8 09: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八
  美的再现,首先要求的就是真情实感,不然冷冰冰何以言美?这上对写诗没的商量,也没的探讨余地,像这首诗,只有就诗论诗者,或为写诗而写诗,才可能这么写,无非是拿语言搭架子,拿想法想怎么弄就怎么弄,还自以为蛮有理,蛮是那么回事。
  甚至,还想以这个层次,到处传播“经验”,老想改变自己看不惯的地方,殊不知这恰恰证明的是,歇斯底里的无知和愚昧,是井底之迫不及待,无非想自我证明什么。这实际是,越缺什么,越想掩饰什么,所以一掩饰,就必然找人看,不然也没必要掩饰。
  其次,有了真情实感,才有了走向艺术的资格。不要怕提资格”二字,资格越多,说明基础越扎实,眼睛越亮,顿悟越高,毕竟会说、能懂,都与做是两码事,任何自以为会说、能懂,就会做的情形,都最终因不存在这样的可能,而注定是假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8 09: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九
  非此,就不能最深、最彻底明白什么是艺术所要反映的生活,即艺术真实,以及艺术真实在哪里,是什么,怎么看,如何对待和把握好。
  就如,“二子相传似火煎,寻医入镇不差钱”这两句,要想改作艺术铺垫来再现生活,就不仅必须摆脱冷冰冰,还要懂得怎样才是艺术,怎么写才是艺术再现。
  假如把这两句,说成“二子相传似火煎,寻医入镇为安全”,就好些,意味着急之中,既然不差钱,就别老想着钱,这才合理,如果是差钱,才可想到钱,毕竟没钱办不了事,这是客观,忽视客观,才是不合理。
  由此看出,就诗论诗者为什么总护住就诗论诗不放?就是因为非但不懂生活,看不到生活,实际更是不懂写诗,也就不会运用艺术真实,甚至把艺术真实理解成随意虚构,全不知虚构也有原则,需要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能力,并非浅浅一知即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8 09: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十
  正因如此,就诗论诗者才老想规避生活,反对从生活修养来评价写诗,无外乎是想找到一条他们自己认可的道路,其实这也是因搬不动生活,而没有自信,转而拈轻怕重的结果,把虚构当成了救命稻草,也促成了无病呻吟。
  这种意识,让他们的脑筋总是割裂孤立静止和片面的,也就是缺这少那的,除了冷冰冰,便难以体现出人自身及其智慧是活生生的,并有着围绕认识和情感,在反映和认知上,对客观科学严谨周到合理等精神信仰和学术作风的追求。
  所以,他们即使有生活,或自以为有生活,笔下也逃不出总是脱离实际,看不到实际,转而自造实际的,进而又不得不是扭曲的,东施效颦的,因为根子长得不正,也就带不来有效的途径,还不得不找来找去,最终都是死胡同,而且不自知地钻牛角尖,导致越不能自圆其说,越想自圆其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8 09: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十一
  就此想起几句,记下,----
  人有无知承认难,只因麻木善偷安。脑筋割裂疏联系,事理交融图简单。
  孤立指挥头或脚,周思害怕苦和难。一枪树上还余鸟,嘴仗纷纷辩不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7 23: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