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竹林七贤之一·嵇康
文/丛延春 八尺须眉,“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倡馨风玄学,精神领袖;越名礼教,竹畔英贤。 《琴赋》辞章,《短清》《长侧》,冷眼沉浮粪土官。 性刚直,纵从容东市,饱受熬煎。 - 千秋雅士名传, 演儒法,棋吟醉酒仙。 挺安求风骨,“刚肠疾恶”;泄嫌挟愤,“轻肆真言”。 狂放胸襟,高芬傲气,临斩倾怀奏烈弦。 广陵散,诉奇音永绝,慷慨长眠。 - 注释:嵇康,公元224—263年),字叔夜,谯郡銍县(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诗人与音乐家,是当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为人耿直,他幼年丧父励志勤学。创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合称“嵇氏四弄”,取意于雪,言清洁无尘之志,厌世途、超空明之趣,与东汉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嵇康喜好山水,隐居山林,一生和大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公元261年,嵇康出面为吕安作证,因此也被收押。与嵇康素有恩怨的钟会劝司马昭趁机除掉嵇康。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他顾看日影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要来琴,面对成千上万前来为他送行的人们,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铮铮的琴声,神秘的曲调铺天盖地,飘进了每个人的心里。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地就戮,时年仅三十九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