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道家的上德,下德,分别指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道家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思是上德,是最高的道德。最高的道德,是不需要提倡道德,所以才道德;下德,是下等的道德,下等的道德是生怕丢掉道德,所以最后会变成没有道德。这是道家辩证法,道家的意思是,越是追求,越是没有,越是执着,越是虚妄,因为没有了,才去提倡,如果有,何必要提倡呢?没有道德了,才靠仁义去弥补。什么仁啊,义啊,礼啊,都是下等的道德,是为了不让道德沦丧,才提出来的下德。但这种要求,不是人的天性。真正天性的东西,是不需要去提倡和约束的。 道家把德,分为上德和下德,上德是啥呢,就是无为,叫无为,而无以为。意思就是不做,也不想做。而下德呢,就是仁义礼,这三样。仁是啥,是为之,而无以为,就是做了,但是不想做的;义是啥,为之,而有以为。 就是既做,也想做;礼是啥,人家不愿意,不回应,你非跑去拉着人家,让人家按照你制定的礼去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