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九门提督 于 2021-12-28 23:56 编辑
哪株“杕杜” 《杕杜》在《诗经》里一共有三篇,不错,是三篇。《唐风》里有两篇,《小雅》里有一篇。《唐风》里,一篇名为《杕杜》,另外一篇名为《有杕之杜》,就像孪生弟兄也不能叫同一个名字,只是为了区分而已。对于靠度娘活着的潘氏伯围之辈而言,就是数数也数不到三,只能到二。
《诗经·唐风·杕杜》: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叶菁菁。独行睘睘。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诗经·唐风·有杕之杜》: 有杕之杜,生于道左。彼君子兮,噬肯适我?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有杕之杜,生于道周。彼君子兮,噬肯来游?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诗经·小雅·杕杜》: 有杕之杜,有睆其实。王事靡盬,继嗣我日。日月阳止,女心伤止,征夫遑止。 有杕之杜,其叶萋萋。王事靡盬,我心伤悲。卉木萋止,女心悲止,征夫归止!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王事靡盬,忧我父母。檀车幝幝,四牡痯痯,征夫不远! 匪载匪来,忧心孔疚。期逝不至,而多为恤。卜筮偕止,会言近止,征夫迩止。
那么问题就来了,杜甫先生在《收京三首·其三》之中,究竟指的是哪一株“杕杜”呢? 汗马收宫阙,春城铲贼壕。赏应歌杕杜,归及荐樱桃。 杂虏横戈数,功臣甲第高。万方频送喜,无乃圣躬劳。
问题一:是《唐风》里的《杕杜》,还是《小雅》里的《杕杜》? 回答问题一,就要分别看看这三篇《杕杜》之诗旨。
《诗经·唐风·杕杜》: 诗旨:孤苦无依、流离失所者,失去了所有的亲人——战乱或者饥馑大灾之后。
《诗经·唐风·有杕之杜》由于对“曷饮食之”理解不一致,诗旨有二: 诗旨一:女子思念情人而不得(曷饮食之,隐喻男欢女爱)。 诗旨二:有国者思得贤人(上博楚竹书《孔子论诗》:曷饮食之,隐喻俸禄)
《诗经·小雅·杕杜》: 诗旨:室家之怨女思慕征夫之词,控诉了官家无休止繁重的徭役。
显然,首先被排除的就是《诗经·小雅·杕杜》,无疑老杜指的是《唐风》其中的一株“杕杜”——究竟是《唐风》里的哪篇,就要回到原诗了。
老杜在这首诗里用了春秋之笔法,寓褒贬于诗句。在收复两京,与叛军作战过程中,唐军其实从其他少数民族借来很多兵马,唐军本身战斗力很差,英勇善战的倒是那些借来的兵马,故首句“汗马收宫阙”暗示了这种局面——老杜之忧可谓深矣。
“赏应歌杕杜”——这句里的“赏”、“应”、“歌”三个字,极具分量,分别论述如下:
赏:犒赏士兵及有功的幸存者。 应:表达了老杜的态度:“应歌”——似乎不歌不行——谁“应歌”:幸存者应该唱“杕杜”。 歌:不用乐器伴奏,可以直接唱的就是“风”,不会是“雅”,“雅”要正式伴奏,须在室内。
幸存者要缅怀、纪念那些在战乱中死去的,安置那些失去家园、流离失所、失去至亲的流民,战后还得重建。幸存者唱《杕杜》之目的,其实为了以动天听——因此,《诗经·唐风·杕杜》正是老杜诗那棵“杕杜”——“应”,正是老杜自己的主张,也体现了老杜一贯对下忧民对上忠君。
如果再想得远些,老杜之所以用《唐风·杕杜》,也是提醒君王,不要忘了唐高祖李渊起兵于三晋大地,受封唐国公——三晋大地,正是唐虞故地,《唐风》即《晋风》。
对于像潘氏伯围之流,只知道读死书,正如《红楼梦》里贾老爷骂宝玉:“那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都是掩耳偷铃,哄人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