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 难道真的如此吗?是的。凡写诗的人没有不想把诗写好的,不然也不会争论什么是好诗,闹得好诗也没了标准,实际是偷换了“好诗没有标准”这句话的概念。 什么是好诗?好诗就是那些脍炙人口,普遍喜闻乐见,传咏不衰的作品,每一首作品都是好诗的样板,为何对此视而不见,反而要另外争论个没完没了? 如果以为我这个说法合理,就会发现,凡是能创作出这样作品的人,背后都有各自的故事,不可能是白板一块,哪怕生活中人性有曲折,作品中认识有扭曲,背后都离不开修养,无非修养得怎么样罢了。 背后有故事,才能给写诗添做柱脚,成为写诗的基础和内容,像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乌夜啼·昨夜风兼雨》,王维《渭城曲》《鹿柴》,李白《赠汪伦》《望天门山》,杜甫《客至》《春夜喜雨》,张继《枫桥夜泊》,苏轼《题西林壁》,文天祥《过零丁洋》,等等,哪个也不是作者在无端中,仅仅凭语言文字功夫写出来的。 正是如此,要想通过一首诗,了解技术到底掌握在什么人手里,到底路子是对的,还是错的,并从中反思到应该怎么学诗写诗,就离不开实践论,只要尊重客观实践,洞悉内在的规律和非规律,才能本着一次次彻悟,养成真正的本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