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 成。并且,人工合 成淀粉的成分、功能与自然淀粉完全一样,也就是可以放心吃。这项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9月24日由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人工合 成淀粉比自然淀粉的生产速度快得多,这项科研突破如果能实际应用于生产,全球的粮食危机有望得到极大缓解。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简称“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选择的是“光能-电能-化学能”的转换方式。首先,光伏发电将光能转变为电能,通过光伏电水解产生氢气;然后,通过催化剂利用氢气将二氧化碳还原生成甲醇,将电能转化为甲醇中储存的化学能。下一步是将甲醇转化为淀粉,自然界中并不存在这样的生命过程。对人工合成而言生产效率提高了,但普通人最关心的问题可能是:这种人造淀粉能吃吗?能,完全能!核磁共振等检测与分析鉴定证实:中国科学家团队这次人工合成的淀粉分子与天然淀粉分子的结构组成一致,无论成分还是理化性质,都和自然生产的淀粉一模一样。联合国2020年7月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显示:全球近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如果趋势持续,世界饥饿人口数量到2030年将超过8.4亿,占全球总人口的9.8%。粮食安全深刻地关系到国家安全,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丝毫不能掉以轻心的头等大事。因此,多国科学家一直在探索人工合成淀粉,但之前未取得实质性重要突破。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从2015年开始聚焦该领域的研究。至今获得突破后,德国科学院院士曼弗雷德•雷兹、美国工程院院士延斯•尼尔森等国际知名专家都给出了一致赞誉,认为这一重大突破将该领域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不仅对未来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具有革命性影响,而且对全球生物制造产业发展也有里程碑意义。”
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晏殊体,新韵十一庚
破阵子•中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 成
世界执着探索,中华最早合 成。
光电化学能量转,催化氢醇淀粉生。安全试验中。
效率增加十倍,粮食库满仓丰。
农业引发新影响,饥饿消除话共情。车间替垄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