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53|回复: 18

《怎样区分古体诗和近体诗》——拗救理论批评之一

[复制链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8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6
贡献
1620
金钱
3356
发表于 2021-9-29 06:5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遥远的筑声 于 2021-10-4 04:55 编辑

  前言:王力的拗救理论是个画蛇添足、南辕北辙的错误理论,其错误要害,是它根本无法区分近体律诗和古体诗。现针对这一要害写一个专题系列——《拗救理论批评系列》于后。


  《怎样区分古体诗和近体诗》——拗救理论批评之一
  
  唐诗是古代诗歌的黄金时代,而近体律诗和古体诗并驾齐驱,是唐诗不可或缺的两大诗体。要写好近体律诗和古体诗,就必须有明确的区分标准和具体法则。
  
  对此,王力《汉语诗律学》是这样论述近体律诗和古体诗的区分法则的:
  
  律诗有三个要素:第一是字数合律,五言诗四十个字,七言诗五十六个字;第二是对仗合律,中两联必须讲对仗;第三是平仄合律,每句平仄须依一定的格式,并且讲究粘对。如果三个要素具备,就是纯粹的律诗;如果只具备前两个要素,就是古风式的律诗,亦称拗律;如果只具备第一个要素,就不算是律诗,只是字数偶然相同而已。
  
  按此标准,大凡字数或对仗不合律的诗歌,就根本无须去考察平仄,就一定是古体诗,这一点是很容易做到的。《汉语诗律学》在古体诗的变体之一的“入律的古风”里就分析了许多字数或对仗不合律的诗歌,它们一定是古体诗,至于它们的平仄声律是不是合律已经无关紧要了。
  
  而最难区分的是字数与对仗与近体诗完全相同,即字数是“五言诗四十个字,七言诗五十六个字”,且“对仗”也符合近体律诗的要求,但“平仄不合律”的诗歌,王力认为这一部分诗歌不是近体律诗,而是古体诗中的另一个分支——古风式律诗〔王力又称之为拗体律诗。换言之,“古风式律诗”〔拗体律诗〕是貌似近体诗的古体诗。
  
  由此可见,把貌似近体律诗的古风式律诗从近体律诗中区分开来,是识别近体律诗与古体诗的难点。而平仄是否合律,是区分近体律诗和古风式律诗的关键。

  如果大家对于以上看法没有异议的话〔有异议就请批评指正〕,后面我们将继续考察王力是怎样制定区分近体律诗和古风式律诗的平仄法度的。
  〔待续〕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1-9-29 07:19: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而是古体诗中的另一个分支——古风式律诗〔王力又称之为拗体律诗。换言之,“古风式律诗”〔拗体律诗〕是貌似近体诗的古体诗。

……
辨别一个诗体所属的种类,应该从他的名称,还是从他所在章节判断?

点评

名称是约定俗成的,名称不一定与事实相吻合,所以单看名称是不可能判定其具体所属。例如白菜不是白色的菜,新诗不是新写的诗, 古风式律诗的所属当然是看王力把这种诗体放在哪一种诗体的章节里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9-29 09: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9-29 09: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力【古风式的律诗】与【古风】或【古诗】有什么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8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6
贡献
1620
金钱
3356
 楼主| 发表于 2021-9-29 09: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遥远的筑声 于 2021-9-29 10:27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9-29 07:19
而是古体诗中的另一个分支——古风式律诗〔王力又称之为拗体律诗。换言之,“古风式律诗”〔拗体律诗〕是貌 ...

名称是约定俗成的,名称不一定与事实相吻合,所以单看名称是不可能判定其具体所属。例如白菜不是白色的菜,新诗不是新写的诗或新的诗。


古风式律诗的所属当然是看王力把这种诗体放在哪一种诗体的章节里面。

点评

王力古风式的律诗,与王力《汉语诗律学》是律诗范围!与王力的《诗词格律》是古风范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9-29 11: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9-29 11: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1-9-29 12:01 编辑
遥远的筑声 发表于 2021-9-29 09:59
名称是约定俗成的,名称不一定与事实相吻合,所以单看名称是不可能判定其具体所属。例如白菜不是白色的菜 ...

王力古风式的律诗,与《汉语诗律学》是古诗范围!与《诗词格律》是律诗范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9-29 12: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力颠三倒四的出尔反尔,三羊不信孙逐明你能说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1-9-29 14:10: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力古风式的律诗,于《汉语诗律学》是古诗范围!于《诗词格律》是律诗范围!

……
三羊说的很明白,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为方便将古风式律诗置于古体诗章节,但顾名思义,谁也不会将古风式律诗当作古体诗,而在《诗词格律》仍归律诗,可见王力并不乱。

至于王力所说的律诗三个条件,以及符合前两条件即古风式律诗,也是一家之言,古人还有不同论述。

点评

王力《汉语诗律学·第三十二节·古风式的律诗》 要谈古风式的律诗,首先应该把那些似律非律的诗分辨清楚。律诗有三个要素:第一是【字数合律】,五言诗四十个字,七言诗五十六个字;第二是【对仗合律】,中两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9-29 14: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9-29 14: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9-29 14:10
王力古风式的律诗,于《汉语诗律学》是古诗范围!于《诗词格律》是律诗范围!

……

王力《汉语诗律学·第三十二节·古风式的律诗》
    要谈古风式的律诗,首先应该把那些似律非律的诗分辨清楚。律诗有三个要素:第一是【字数合律】,五言诗四十个字,七言诗五十六个字;第二是【对仗合律】,中两联必须讲对仗;第三是【平仄合律】,每句平仄须依一定的格式,并且讲究粘对。如果三个要素具备,就是纯粹的律诗;如果只具备前两个要素,就是【古风式的律诗】,也称【拗律】;如果只具备第一个要素,就不算是律诗,只是字数偶然相同而已。

王力关于【古风式的律诗】的定义,本身就是错误的!
通常的说法,律诗和律赋的【律】,都是专指声律!
王力古风式律诗的【律】,竟然与声律没有任何关系,王力这不是在颠三倒四的胡搅蛮缠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9-29 14: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力晚年《诗词格律概要》的三不提:
1、不提三平句是近体诗的大忌!
2、不提孤平句是近体诗的大忌!!
3、提【入律的古风】,不提【古风式律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8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6
贡献
1620
金钱
3356
 楼主| 发表于 2021-9-30 06: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遥远的筑声 于 2021-10-4 04:54 编辑



  律诗古风体之所以只能是古体诗,不能单纯看王力把它放在哪一种诗体的章节之中,主要应当看它内在的平仄规律。


  王力判别古风式律诗的标准既不是律句也不是拗句的多寡,而是“古句”的多寡,八个古句者为”全篇古体“,五至七个古句者为”大部分古体“,三至四个古句者为”半古半律“
  
  王力在古风式律诗里归纳古句的判别标准如下:


  第一次的标准是:
  “赵氏把古诗的规律叫做“别律”。意思是另外一种律诗,其规律的严格不让于今体律诗。譬如下面这些关于平韵五古的规律:
  〔1〕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指平仄〕;
  否则 〔2〕第三字与第五字同声;否则 
  〔3〕出句用平脚。”


  第二次给出的标准是:


  诗论家在这些地方尽管有意见上的不同,然而赵氏所提的定理却为它们所公认:就是古体诗无论五言或七言,总以每句的下三字为主,而腹节的下字尤为重要〔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平脚的句子,腹节下字以用平声为原则;仄脚的句子,腹节下字以用仄声为原则。这样,专就下三字而论,下面四种情况乃是古体诗的常规:
  〔甲〕平脚1、平平平2、平仄平
  〔乙〕仄脚1、仄平仄2、仄仄仄”。


  王力在具体介绍五律中的古风式律诗时,又第三次给出了标准:


  ……现在勉强定出古风式的五律的标准如下:
  1.用三平调者;
  2.第三字拗而不救者;
  3、用丑类特拗〔仄仄平仄仄。或仄仄仄仄仄。或平仄仄仄仄〕而不救者;
  4、除了子类特拗〔平平仄平仄〕之外,第二四字声调相同者。
  
  
  而王力的古句概念出自于第二章第二十八节五古的平仄和第二十九章七古的平仄


  《汉语诗律学》第一次出现“古句”是在第二章第二十九节“七古的平仄”之中:
  
   “28.4总之,古人并没有着意避免哪一类的平仄形式,其所以很少合于后代的律句者,只是机会使然。但是,自从律诗产生以后,诗人们做起古风来,却真的着意避免律句了。试比较古诗十九首和杜甫的古风,则见前者的律句较多,后者的律句倒反极为罕见,这当然是极意避免的结果。越不象律句就越象古句,至少有些唐人的心理是如此。”
  上面古风式律诗的三个标准,基本上引自于五古的平仄和七古的平仄,原文于下:


  28.1古风的平仄以避免入律为原则。所谓入律,就是合于上文第六节里所述近体诗的平仄格式。如果不能句句避免入律,至少不能让出句和对句同时入律,这是诗论家所谓以对句救出句,或出句救对句。


  28.5 ……比如下面这些关于平韵五古的规律:
  (1)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指平仄);否则
  (2)第三字与第五字同声;否则
  (3)出句用平脚。
  
  28.6……专就下三字而论,下面的四种形式乃是古体诗的常轨:
(甲)平脚
  1.平平平。
  2.平仄平。
  (乙)仄脚。
  1.仄平仄。
  2.仄仄仄。
  
  王力在介绍七古的平仄时候又说:
  29.1 七古的平仄,也像五古一样,以下三字为主下三字的四种常式,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都和五古相似,又可以是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只需上四字配起来不入律就是了。


   由此可见,王力的所说的古句,基本上就是五古和七古使用的句型。


   采用王力自己归纳的五古和七古的古句写出来的”全篇古体、大部分古体和半古半律“竟然是近体律诗?岂能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219

帖子

217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98
贡献
442
金钱
908
发表于 2021-10-7 06:59: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诗包括,格律诗和非格律诗。时代不同,写法不同。到了唐朝时,格律诗盛行。唐人之后,所做的古体诗,也就是古风,是遵循前人的仿写,和唐之前的古诗,有些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219

帖子

217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98
贡献
442
金钱
908
发表于 2021-10-7 07:13: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古体诗,不必在意“同声三字尾”、“孤平”。古体诗是相对格律诗而言,恰恰要避免格律,少用律句。这样才能体现“古”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0-7 18: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力判别古风式律诗的标准既不是律句也不是拗句的多寡,而是“古句”的多寡,八个古句者为”全篇古体“,五至七个古句者为”大部分古体“,三至四个古句者为”半古半律“

-------明显是误读、或者故意歪曲王力原意。王力提出判断古风和律诗的三条标准你怎么解释?

点评

【王力判别古风式律诗的标准既不是律句也不是拗句的多寡,而是“古句”的多寡,八个古句者为”全篇古体“,五至七个古句者为”大部分古体“,三至四个古句者为”半古半律“】 这是王力的说法还是你针叶林臆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0-7 18: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10-7 18: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1-10-7 18:12
王力判别古风式律诗的标准既不是律句也不是拗句的多寡,而是“古句”的多寡,八个古句者为”全篇古体“,五 ...

【王力判别古风式律诗的标准既不是律句也不是拗句的多寡,而是“古句”的多寡,八个古句者为”全篇古体“,五至七个古句者为”大部分古体“,三至四个古句者为”半古半律“】

这是王力的说法还是你针叶林臆断?

点评

这是指孙逐明的观点。三羊读不懂汉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0-22 11: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0-8 08: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拗救理论是可以质疑的。这不是质疑王力,这是质疑清人的理论。孙逐明先生错在长篇大论却如一锅浆糊,总也说不清楚!

点评

王力是满清拗救邪说的徒子徒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0-8 08: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10-8 08: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1-10-8 08:02
拗救理论是可以质疑的。这不是质疑王力,这是质疑清人的理论。孙逐明先生错在长篇大论却如一锅浆糊,总也说 ...
王力是满清拗救邪说的徒子徒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8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6
贡献
1620
金钱
3356
 楼主| 发表于 2021-10-8 12: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朝创造了近体诗,并将之推向高峰,但是对于近体格律却缺乏系统研究,尤其没有平仄谱流传下来。宋元对此有所研究,但仍然不成系统;明朝僧人真空的《贯珠集》首次出现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平仄口诀,而它们都没有平仄谱。直到重视考据的清朝才有人开始研究古体和近体的平仄,《声调谱》、《律诗定体》、《声调四谱图说》诸书里出现了近体平仄谱,可称之为清律现代王力先生对清律进行了系统化整理,建立成自己的近体声律体系,可称之为现代律,且因其系统化的优势而成了当代人写作近体的圭臬。

点评

早南北朝时期沈约的平上去入四声谱就够了,唐近体诗三百多年都归于一致,要什么平仄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0-8 13: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0-8 13: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遥远的筑声 发表于 2021-10-8 12:10
 唐朝创造了近体诗,并将之推向高峰,但是对于近体格律却缺乏系统研究,尤其没有平仄谱流传下来。宋元对此 ...

早南北朝时期沈约的平上去入四声谱就够了,唐近体诗三百多年都归于一致,要什么平仄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0-22 11: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1-10-7 18:18
【王力判别古风式律诗的标准既不是律句也不是拗句的多寡,而是“古句”的多寡,八个古句者为”全篇古体“ ...

这是指孙逐明的观点。三羊读不懂汉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4 22: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