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1-8-26 12:00 编辑
近体诗不能 ”一三五不论”也不要求“二四六分明”
桂召普、三羊都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是律诗的根本大法。如观也说:“‘沈宋律’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与‘平不令单’”,他们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
诗史上也不称呼近体诗格律是“沈宋律”。若指沈宋可以作为定型近体诗的代表人物,那么“沈宋律”应该就是指近体诗格律。
唐近体诗是从古风中诞生出来的,所以必然带有古风的痕迹。并非完全孤立的新体诗。其特点是:
1,近体诗体裁分为:五言和七言(绝句4句、律诗八句、排律10句或以上);
2,声律:句内音节节点一般平仄交替,出句也可以不交替;联内平仄基本相对,联间相粘;
3,韵律:双数句(下联)押平声韵且一韵到底,首句可押可不押;
4,对仗:除首尾二联均要求对仗。
一、为什么“一三五”要论:
1,五言律句按“一三不论”共有16种句型:其中违律句型有3种(孤平句1种、三平尾句2种):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 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仄 平仄平平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2,七言律句按一三五不论的变化共32 种句型,其中违律句型6种(孤平句2种,三平尾句4种):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首字毋论
平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仄仄仄 平平平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仄仄平仄仄仄 仄平平仄平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平仄平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仄平平仄仄仄 仄平平仄平平平
----可见:
1,为了避免产生孤平句和三平尾句,一三五字平仄变化时要论。
2,允许一三五不论的时候必然会产生7种单平的句型(不包括孤平句)。
二、“二四六”字平仄不一定分明。
主要原因有(2):
(1),根据拗救原理,出句允许大拗,如:仄仄平仄仄,
(2),特殊拗句的使用:“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
例:
唐 宋之问五律73首,含“平平仄平仄”(单平)34首(占47%)。
1徒闻赋君子,无以和神仙。敬和吏部韦郎中庭前朱槿之作唐·宋之问
2空怜上林雁,朝夕待春还。登北固山 唐·宋之问
3从来梦兄弟,未似昨宵中。钱江晓寄十三弟 唐·宋之问
4君门九重闭,中有天泉池。 题九州院双鹤 唐·宋之问
5唯馀望乡泪,更染竹成斑。晚泊湘江 唐·宋之问
6谁怜在荒外,孤赏足云霞。过蛮洞 唐·宋之问
7离舟意无限,催渡复催年。渡吴江别王长史 唐·宋之问
8岩花候冬发,谷鸟作春啼。泛镜湖南溪 唐·宋之问
9犹闻可怜处,更在若邪溪。
10寥寥隔尘市,何异武陵源。宿清远峡山寺 唐·宋之问
11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题大庾岭北驿 唐·宋之问
12城边问官使,早晚发西京? 度大庾岭 其二 唐·宋之问
13明朝共分手,之子爱千金。端州别袁侍郎 唐·宋之问
14旧交此零落,雨泣访遗尘。 过史正议宅 唐·宋之问
15唯馀孔公宅,长接鲁王家。鲁忠王挽词三首 其一 唐·宋之问
16悠然紫芝曲,昼掩白云扉。 春日山家 唐·宋之问
17攀岩践苔易,迷路出花难。 春日宴宋主簿山亭得寒字 唐·宋之问
18平生厌尘事,过此忽悠悠。秋晚游普耀寺 唐·宋之问
19明朝散云雨,遥仰德为邻。答李司户夔 唐·宋之问
20旧游惜疏旷,微尚日磷缁寄天台司马道士 唐·宋之问
21情人去何处?淇水日悠悠。使往...与陈子昂不相遇唐·宋之问
22从成拒秦帝,策决问苏君。 过函谷关 唐·宋之问
23河兵守阳月,塞虏失阴山。 送朔方何侍郎 唐·宋之问
24旋闻受降日,歌舞入萧关。送朔方何侍郎 唐·宋之问
25当闻力为政,遥慰我心愁。 送许州宋司马赴任 唐·宋之问
26南登指吴服,北走出秦畿。送李侍御 唐·宋之问
27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送杜审言 唐·宋之问
28夏云海中出,吴山江上微。送武进郑明府 唐·宋之问
29氓谣岂云远,从此庆缁衣。 留别之望舍弟 唐·宋之问
30谁怜散花萼,独赴日南春。汉江宴别 唐·宋之问
31情亲怨生别,一朝俱杀身。 息夫人 唐·宋之问
32悠然小天下,归路满笙歌。夏日仙萼亭应制 唐·宋之问
33微臣一何幸,再得听瑶琴。上阳宫侍宴应制得林字() 唐·宋之问
34芳声耀今古,四海警宸威。松山岭应制 唐·宋之问
35空歌日云暮,霜月渐微微。缑山庙 唐·宋之问
36淮王正留客,不醉莫言归。 奉和梁王宴龙泓应教得微字唐·宋之问
37东山白云意,兹夕寄琴尊。冬夜寓直麟阁 唐·宋之问
38开襟坐霄汉,挥手拂云烟。 登禅定寺阁() 唐·宋之问
宋之问五律共73首,含特拗句38句,占52%。
1,采蘩忆幽吹,理棹想荆歌。入卫作 唐·沈佺期
2郁然怀君子,浩旷将如何。 入卫作 唐·沈佺期
3 唯应问王母,桃作几时花。 幸白鹿观应制 唐·沈佺期
4 天歌应春籥,非是为春风。奉和圣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应制 唐·沈佺期
5西流入羌郡,东下向秦川。 陇头水 唐·沈佺期
6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杂诗三首 其三 唐·沈佺期
7东邻借山水,南陌驻骖騑。 李舍人山园送庞邵 唐·沈佺期
8古人贵将命,之子出輶轩。送陆侍御馀庆北使 唐·沈佺期
9朔途际辽海,春思绕轘辕。
10生涯在王事,客鬓各蹉跎。 饯高唐州询 唐·沈佺期
11无言谪居远,清净得空王。 乐城白鹤寺 唐·沈佺期
12因君访生死,相识几人全。 少游荆湘因有是题 唐·沈佺期
13霏霏日摇蕙,骚骚风洒莲。览镜 唐·沈佺期
14时芳固相夺,俗态岂恒坚。
15玉房九霄露,碧叶四时春。题椰子树 唐·沈佺期
17三时欲并尽,双影未尝来。 同狱者叹狱中无燕 唐·沈佺期
18圣人宥天下,幽钥动圜狴。 则天门赦改年 唐·沈佺期
19笼僮上西鼓,振迅广阳鸡。
20犹凭少君术,彷佛睹容辉。 天官崔侍郎夫人卢氏挽歌 唐·沈佺期
沈全期五律共55首,含特拗句20句,占36%。
说明:平平仄平仄句型,是一种古老的句型。在两汉乐府和永明体中就被经常使用,到唐近体诗仍被广泛使用,所以这是律诗不能严守“二四六分明”的主要原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