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林长信 于 2021-7-16 00:05 编辑
《杂中纯》+诗路68. 文/林长信
1) 在饥荒岁月 自然而然把百草尝遍 而逢有闲狩猎的轻狂日子 也吃过多少不知名的肉腱 鳞甲虫等当然都勿忌口 我咀嚼于这杂食的世间
2) 杂食人走入国家图书馆的腹腔 杜威分类法仅供容易翻找 但凡知识都该浸入畅游 欢欣饮到沧海之一瓢 啊~人心、世界、宇宙 本是单纯到一般大小//
2021-2-15#2128(隔行押韵) > > >附【参考部分】如次,读者大可略去不看.谢谢! > 附:评《当代人的诗和唐代大诗人的诗差别何在?》黄河波滔/2020-05-08的博文 诗路68.《思路/诗思/动情才成就了诗歌》林长信/2020-2-15 句子通顺,脉络清晰:这是指诗歌的[思路]是有条理且有方向的; 思想朴实:这是指有[诗思(意旨)]的; 生活气息浓厚,土气中散发着丝丝芳香:这是诗文有触动人心的[情感]表现。 至于格式/形式是从头至尾齐整的七字数、六字、五字、四字、...或杂用之;或押韵、免押韵;或白话、或文言,都在思路/诗思/动情的重要元素之下皆可任由创作者随意选用。故,白话现代诗的格式/形式不求齐整、不求押韵,只要是能保有思路/诗思/动情之要素,也就都是诗;或好诗,或劣诗而已。 我们欣赏现代诗歌不在分段分行与否。唐宋代以前的书写与印刷的媒材都昂贵,故不管是文章与诗歌的刊行发布,都是不分段、不分行的连接着刻刊,尚且也没有句读/标点符号,甚至古语的押韵令今人也未能全然发音、解读;即令如此,诗依然是诗。这在更远古时代的童谣/神话/史诗上就特别明显。所以,诗歌与否乃以“诗思”及根源诗思所衍出的内容为取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