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遥远的筑声

与北山君商榷古风式律诗的归属

[复制链接]

14

主题

91

帖子

4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7
贡献
100
金钱
166
发表于 2021-7-12 00: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7-11 23:43
王力的附注十分明确地回答了你主贴的疑问,王力说:“杜甫寄赠王十将军承俊:将军胆气雄,臂悬两角弓……” ...

看起来是王力的学生们误会了王力先生。一举例说三平尾三仄尾孤平等,他们会一致说:这不合律,不是律诗,不算数,连崔颢的黄鹤楼都不算七律,连王维都不成熟。

点评

是的,不关王力的事,都是现代人的观念,我有过《诗词断代后的怪现象》一文,也尝试对此做过解释,贴来一观: 五四以后打倒孔家店,新文化兴起,国学被生生隔断,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理工科数理化取代了旧学堂的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7-12 07:21
王力的学生们误会了王力先生——问题是,你不如王力的学生们。你不如王力的学生们,你怎么论得好王力与他的理论? 逻辑在这里呢,兄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7-12 05:02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91

帖子

4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7
贡献
100
金钱
166
发表于 2021-7-12 00: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7-11 20:12
第二个问题,王力说的很明白,古风式律诗只是字数合,对仗合,平仄却不合。既然平仄不合,自然不忌孤平了 ...

"王力说过科考若犯了孤平就落榜了"

好像记得查过历史上有过写诗犯孤平得状元的例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91

帖子

4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7
贡献
100
金钱
166
发表于 2021-7-12 00: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鹗飞 于 2021-7-12 01:02 编辑

我理解王力算孤平的诗的数时,是把杜甫的那首诗排除在外的。
谁找到犯“孤平的诗,他们就会说,你这是古风式律诗,古律古绝,不算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0

主题

744

帖子

4095

积分

栏目顾问

诗词理论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92
贡献
1038
金钱
1729
发表于 2021-7-12 05: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28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96
贡献
1660
金钱
3440
 楼主| 发表于 2021-7-12 06: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7-12 00:15
这的确是一个矛盾现象,古人近体诗专集编入了大量古风式律诗,而各大律诗论坛和律诗竞赛完全排斥古风式律 ...

先生的比喻不伦不类。科举考试的试帖诗是封建社会选拔朝廷命官,为皇帝老子卖命,写作试帖诗与抒发性灵的文学创作毫不相干,考试制度从来不考虑试帖诗是不是符合艺术规律。而上论坛写诗是群众性的文学创作活动,追求的是抒发心灵,理应追求艺术规律。先生却把科举考试和文学创作混为一谈,恐怕不妥吧?

符合试帖诗的作品才是一流作品,不符合试帖诗的要求就是二三流作品,此语一针见血道破了不合理的平仄法则的弊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28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96
贡献
1660
金钱
3440
 楼主| 发表于 2021-7-12 06: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遥远的筑声 于 2021-7-12 06:43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7-11 23:49
附注十是王力2005版《汉语诗律学》加入的,代表王力最新见解,我非常遗憾你的阅读理解能力,附注十明摆着 ...

   首先,王力的《汉语诗律学》出版于1958年,而增订版出版于2005年。也就是说,在这53年之内,所有读者都根据汉语诗律学把古风式律诗视为古体诗,一直延续到今天,可说是这一误导已经根深蒂固了。当代诗坛,无论是网络诗歌创作,还是各地诗社的诗歌创作集的编撰〔我们益阳地区的多个诗社普遍如此〕,乃至各种赛事,近体诗入围作品一直是排斥所谓古风式律诗的,这是当代诗坛的普遍现象。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与王力先生当年的误导有密切联系,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其次,即便是增订版王力的附注中补充说明了古风式律诗是正格律诗的变体,但他并没有明确地指出《汉语诗律学》里把古风式律诗列入古体诗不妥。可见他的所谓最新研究,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当年的分类方法不正确,更没有意识到这种错误的分类对于当代诗坛造成的误导有多严重。——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做学问应当实事求是,而不能罔顾事实,一味为尊者讳。相信王力先生如果在世,看到了近几年声律理论界的激烈争执,他也会实事求是地撰文纠正自己当年的不合理观点的。

点评

潘大军先生说的对,古风式律诗从中晚唐以后就消声匿迹了,可以说宋元明清都是做正体律诗,拗律很少,这与王力没有关系。孙先生感觉是在做唐吉诃德战风车的努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7-12 07: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1-7-12 07:17: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遥远的筑声 发表于 2021-7-12 06:32
   首先,王力的《汉语诗律学》出版于1958年,而增订版出版于2005年。也就是说,在这53年之内,所有读 ...

潘大军先生说的对,古风式律诗从中晚唐以后就消声匿迹了,可以说宋元明清都是做正体律诗,拗律很少,这与王力没有关系。孙先生感觉是在做唐吉诃德战风车的努力。

点评

先生说中晚唐后古风式律诗已经消声匿迹 ,不过是信口开河,因为先生根本没有合适的统计数据。据我的观察恰恰相反。[/backcolor] [/backcolor] 口说无凭 ,我们今后相互给出合适的统计数据如何?[/backcolor]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7-12 15:10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1-7-12 07:21: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鹗飞 发表于 2021-7-12 00:42
看起来是王力的学生们误会了王力先生。一举例说三平尾三仄尾孤平等,他们会一致说:这不合律,不是律诗, ...

是的,不关王力的事,都是现代人的观念,我有过《诗词断代后的怪现象》一文,也尝试对此做过解释,贴来一观:

五四以后打倒孔家店,新文化兴起,国学被生生隔断,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理工科数理化取代了旧学堂的四书五经,古典诗词被新诗取代,持续近百年后的今天,随着最后一位国学大师周汝昌的去世,人们对古文化已经很陌生了,在改革开放后,诗词重新复兴,然后由于缺乏传承,象断了奶的婴儿一样,网络诗坛出现了许多营养不良的怪现象,列举如下:
一、过度追求格律完美,否认七律第一的《黄鹤楼》为七律
古人从小就接受平仄训练,笠翁对韵等烂熟于胸,写格律诗合平仄不是很难的问题,反而对不合平仄的《黄鹤楼》等拗体变体诗大加赞赏,比如《唐诗别裁》评论说: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瀛奎律髓汇评》冯舒说道:何有声病,即是律诗,且不拘平仄,何况对偶?然而今天的诗人由于从小缺乏平仄训练,一般人是退休后才拿起笔写诗词,因此写一首合平仄的律诗成了网络诗坛的稀缺功夫,故合平仄成了他们的最高追求,并以此来要求别人,对《黄鹤楼》的评价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声音,认为此诗完全不合平仄,应该大加讨伐,比如羊春秋说道:“我则认为有了奇句,虽平仄,虚实,对偶可以不去讲究,然究非诗之正”,更有一些网络诗坛诗词爱好者比如金筑子,三羊,原野丁等先生否认这是一首律诗,认为是一首七古。
      这种现象我们可以打个比方来理解,五六十年代贫困时期,白面是稀缺的,玉米高粱野菜比较常见,那时候家里有一袋白面就是富人家了。现在白面不缺了,人们反而争相追逐野菜高粱。合律与不合律也是如此物以稀为贵。

二、律诗身价攀高,古诗弃如敝帚
古人重古诗轻律诗,所编诗集中古诗置于前,律诗居于后,比如《白氏长庆集》前为古调诗,后为律诗,最后为赋,《唐诗三百首》前为五七古,后为五七律,最后绝句。今人重律诗轻古诗,所编诗集中律诗居于前,很少的几首古诗居于后。比如《金筑子网络诗文集》顺序为律绝在前,几首歌行居后,没有古诗目录。号为中华诗词论坛的网络论坛,只有绝句律诗板块,没有古诗板块,脱出反应了古诗在现代网络的衰落。这其实是诗歌衰落的表现,诗歌衰落时候,总是形式主义大行其道。古人对这种风气的评论是:
《唐音审体》批评道:故昔人谓七言律诗莫工于晚唐。然自此作者愈多,诗道日坏。大抵组织工巧,风韵流丽,滑熟轻艳, 千手雷同;若以义求之,其中竟无所有。世遂有开口便是七言律诗,其人可知矣之诮。
清朝王夫子《姜斋诗话》说:不能作五言古诗,不足入风雅之室;不能作七言绝句,直是不当作诗。

三、歪解古诗词义
由于从小受数理化白话语文教育为主,文言文功力不足,肚子里缺乏起码的古文素养,于是借助百度词典之便,对浅显易懂的古诗纷纷乱解,比如李白静夜思里有句“床前明月光”,床就是睡床,千百年来没有歧义,也不需作注解,但是现在有人查字典后怀疑此床为井栏,更有古董家马未都解为胡床。长期引起纷争。

三、兴起各种新型诗体
古人作诗追求温柔敦厚,奉诗经为典要,以风雅颂为内容,赋比兴为手法,今人诗词断代后,没有传统束缚,各自为政,创立各种新型诗体,真是“纷纷诗坛乱入麻,有枪就是草头王”,什么李子体、实验体、新国风新风乱刮。

四、为李白修改诗词
时下诗坛奉行格律至上的风气,一般人虽然如此观点,但只敢用平仄来要求初学者,评点当下人的平仄毛病,对古人尚不敢指指点点。但百人之众,必有勇夫,风气流行,岂能不出杰出人物,有中大教授张士方撰写多篇文章为古诗词美容,为李白修改格律,并作讲座。其所美容的李白两首绝句为:
故友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铺霜。
举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28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96
贡献
1660
金钱
3440
 楼主| 发表于 2021-7-12 15: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7-12 07:17
潘大军先生说的对,古风式律诗从中晚唐以后就消声匿迹了,可以说宋元明清都是做正体律诗,拗律很少,这与 ...

先生说中晚唐后古风式律诗已经消声匿迹 ,不过是信口开河,因为先生根本没有合适的统计数据。据我的观察恰恰相反。


口说无凭  ,我们今后相互给出合适的统计数据如何?

点评

期待孙先生能找出诗例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7-12 16: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1-7-12 16:04: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遥远的筑声 发表于 2021-7-12 15:10
先生说中晚唐后古风式律诗已经消声匿迹 ,不过是信口开河,因为先生根本没有合适的统计数据。据我的观察 ...

期待孙先生能找出诗例来。

点评

先给点实证,刚才信手查《瀛奎律髓》第三卷五律,选宋朝梅圣俞七首五律,有五首古风式律诗。分析于下:〔见《瀛奎律髓汇评》五卷本第二卷第106-110页〕 《金陵》〔三个古句,半古半律的古风式律诗〕 恃险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7-12 16: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28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96
贡献
1660
金钱
3440
 楼主| 发表于 2021-7-12 16: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7-12 16:04
期待孙先生能找出诗例来。

先给点实证,刚才信手查《瀛奎律髓》第三卷五律,选宋朝梅圣俞七首五律,有五首古风式律诗。分析于下:〔见《瀛奎律髓汇评》五卷本第二卷第106-110页〕






《金陵》〔三个古句,半古半律的古风式律诗〕


恃险不能久,六朝今已亡。〔按:上句乙种拗,下句孤平自救,两句对救,两个古句〕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山形象龙虎,宫地牧牛羊。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搜韵注:本联上句为本句自救的拗救方式。)〔按:上句古句〕
江上鸥无数,城中草自长。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中。
临流邀月饮,莫挂一毫芒。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丫头巌》〔三个古句,半古半律的古风式律诗〕


丫头石虽断,文字未全讹。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搜韵:本联上句为本句自救的拗救方式。)
年筭赤乌近,书疑黄象多。〔按,对句相救的两个乙种拗〕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几时经霹雳,异代见干戈。
仄平中仄仄,仄仄仄平平。
更与千秋看,松煤定费摩。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夏日陪提刑彭学士登周襄王故城》〔大半古体,五个古句〕


聊随汉使者,一上周王城。(搜韵:本联上句三仄尾)〔按:下句三平尾,两句他救的乙种拗〕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中平
片雨北郊晦,残阳西岭明。〔按:两句他救的乙种拗〕
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野禽呼自别,香草问无名。
仄平中仄仄,平仄仄平平。
谁复歌离黍,惟兴箕颍情。〔按:下句乙种拗〕
平仄平中仄,平中平仄平


《淮阴》〔三个古句,半古半律〕
青环瘦铁缆,系在淮阴城。(搜韵:本联上句三仄尾,下句三平尾)〔他救句〕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水胫多长短,林枝有直横。
仄仄平中仄,平平仄仄中。
山夔一足走,妖鸟九头鸣。(搜韵:本联上句三仄尾)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韩信祠堂古,谁将胯下平。
平中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与夏侯绎张唐民游蜀冈大明寺》〔四个古句,大半古体〕
秋叶已多蠹,古原看更荒。〔按:上句乙种拗,下句“看”和“更”无论怎么读,都是古句〕
平仄仄平仄,仄平中中平
废城无马入,破冢有孤藏。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中。
寒日稍清迥,寒山分漭苍。〔按:下句应为平平平仄平,乙种拗〕
平仄中平仄,平平中仄中。
田衣指白水,此下是雷塘。(搜韵;本联上句三仄尾)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分析:“古原看更荒”的四种读法
仄平仄仄平——孤平
仄平平仄平——孤平自救
仄平仄平平——大拗句
仄平平平平——大拗句
最合理的读法是孤平自救句,此联既自救又他救。


又按,梅圣俞还有两首五律,一首两个古句〔涂山〕,一首一个古句〔夏日晚霁与崔子登周襄王古称〕,可见古句随处可见。




更多的实证,以后提供。


希望持反对意见的朋友提供可靠的统计实证为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5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7-12 17: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放在【古体诗】的目录之下,自然就是古体诗!

------王力为什么把古风式律诗放到古体诗,并非说古风式律诗就是古风,因为那与“入律的古风”一节就没了区别。所以放在古体诗一章讲解,是因为古风式律诗在声律上属于古风,即不遵守律诗诗律,这与古体诗内容上是一致的,只是字数和对仗与律诗一样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5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7-12 17: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一首近体定型人沈佺期一首“古风式律诗”:
入卫作 唐·沈佺期
五言律诗
淇上风日好,纷纷沿岸多。
绿芳幸未歇,泛滥此明波。
采蘩忆幽吹,理棹想荆歌。
郁然怀君子,浩旷将如何。

淇上风日好,      纷纷沿岸多。  
平仄平仄仄(拗) 平平平仄平 (律)

绿芳幸未歇,泛滥此明波。  
仄平仄仄仄(拗) 仄仄仄平平 (律)

采蘩忆幽吹,理棹想荆歌。  
仄平仄平仄(古) 仄仄仄平平 (律)

郁然怀君子,浩旷将如何。  
仄平平平仄(古) 仄仄平平平 (古)

-----该诗平仄粘对不合五律,只有字数与对仗(颈联)合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6 21: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