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从兴 于 2021-6-2 20:09 编辑
五古·辛巳日读吾友怀鹰兄《读点诗和词67——生命律动》有感而作
溯古觅诗始,骚同雅颂风。 统称以诗字,佳辞不绝踪。 何以辨优劣?如何明巧工? 诗论应时出,高议似群峰。 钟嵘创诗品,接踵有司空。 皎然作诗式,空海文镜弘。 六一与沧浪,诗话两宋崇。 金元亦兴盛,明清更硕丰。 好问论绝句,滹南真情浓。 东阳怀麓壮,谢榛四溟雄。 随园性灵抒,人间词话宏。 更有饮冰室,首创革命功。 辛亥鼎革后,西学渐趋东。 光潜说趣味,白华体无穷。 钟书神韵举,泽厚意境雍。 究其学所本,浮现德哲容。 康德是其祖,黑格尔称宗, 马克斯荣格,中土巧相逢。 美学大师匠,巧手作裁缝。 参透西来意,古今一炉融。 与时须俱进,诗论待补充。 骊珠探不易,也要近骊龙。
附原文于下:
何谓生命律动?即意境展示的生命本真的幽情壮采,或曰生命本身的美。宗白华(1897年-1986年,原名宗之櫆,字伯华。美学家、哲学家、诗人。被称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认为“物象呈现著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
“体尽无穷而游无朕”一语,出自《庄子.应帝王》,用今天的话来说是诗人对生命律动的体验;而意境便是这种生命律动的表现;“游无朕”,原意是对“道”的审美把握,是一种“振于无境故寓诸无境”(《庄子·齐物论》)的自由境界,这里是指意境追求的最高审美效果,“无朕”兼有无我、无形、无迹之意,即在一种“超以象外”的生命律动(如阴阳、虚实)中,体味到生命节奏--道的本真状态。前者的生命律动是形而下的状态,后者则是生命律动的形而上的状态。然而不论形上或形下,表现的都是生命的律动。因此,生命律动便是意境的本质特征。
其二是状飞动之趣。“状飞动之趣”一话出自唐皎然《诗式》,他提出,在意境中要“采奇于象外,状飞动之趣,写真奥之思”。意境作为一个诗意的空间,不是空旷无物,更不是一片死寂的静土,而是一个充满了人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情调的空间,这是一个鹰飞在天,鱼跃于渊的空灵动荡的世界。唯其动态千种,方能显示生命的律动,意境的魅力。清人王夫之说:“自然之华,因流动而生变而成绮丽……动人无际矣!”看来,努力描写意境的“飞动之趣”已成了一条普遍的艺术规律。自古佳句无不状飞动之趣,杜甫名句云:“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在古人那里,不仅像这样的景物要状出“飞动之趣”来,就是静的事物,也要化静为动,写出“飞动之趣”来。王维在《书事》中有一联用得特别好。其云:“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颜色不论怎麽说都是不会动的,但王维为了表达苍苔的生命律动,竟然让它有了“行动”,有了意念,增添了“飞动之趣”,从而把苍绿色的苔藓鲜嫩可爱的生命写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