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75|回复: 20

转载《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理由律》

[复制链接]

465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76
贡献
102926
金钱
11621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5-31 10: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恰若初见(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33889525/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理由律
一、矛盾律:

传统逻辑基本规律之一。又称不矛盾律。它通常被表述为A不是非A,或A不能既是B又不是B。在传统逻辑里,矛盾律首先是作为事物规律提出来的,意为任一事物不能同时既具有某属性又不具有某属性。它作为思维规律,则是任一命题不能既真又不真。矛盾律也被当作一种关于认识活动的规范性规律,意为任何人不应同时断定一个命题 (A)及其否定 (并非A)。这就是说,对一个命题及其否定不应持两可之说,以免自相矛盾。矛盾律还被看成是关于逻辑语义的规律,即在同一上下文中,同一语词或语句不应既表述某一思想又不表述某一思想。违背了矛盾律的要求,思维就会陷入逻辑矛盾(A并且非A) 。而任何包含逻辑矛盾的思想又总是错误的,所以思想的无矛盾性是正确思维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构造一个理论体系的重要原则之一。在现代逻辑中,(A∧A) ( 读作A并且非A是假的 ),是矛盾律在命题逻辑中的体现;x(F(x)∧F(x)) (读作并非存在着一个个体x,x既有性质F又没有性质F),是矛盾律在谓词逻辑中的体现。

二、排中律:

传统逻辑基本规律之一。通常被表述为A是B或不是B。传统逻辑首先把排中律当作事物的规律,意为任一事物在同一时间里具有某属性或不具有某属性,而没有其他可能。排中律同时也是思维的规律,即一个命题是真的或不是真的,此外没有其他可能。排中律还是关于认识活动的规范性规律,意为任何人不应同时否认一个命题(A)及其否定(并非A),即对一个命题及其否定不能持两不可之说。排中律还被当作逻辑语义的规律,即任一语词或语句在同一上下文中应表达某一思想或不表达这一思想。作为后两种规律,也叫做排中律的要求。排中律并不排除具体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中间环节以及有多种状态和各种可能性。在现代逻辑中,A∨A(读作:A或非A),是排中律在命题逻辑中的体现;"x(F(x)∨F(x))(读作:对任何个体x而言,x有性质F或没有性质F)是排中律在谓词逻辑中的体现。由于构造逻辑不承认现实世界里存在着实无穷,只承认无穷是一个过程,因此,在该逻辑中,涉及无穷对象时排中律不成立;用反证法证明存在命题,也不是一种有效的证明方法。

例句:既说“此茅锋利,无坚不摧”,又说“此盾坚固,任刺不入”,这就违反了排中律的原理。

三、同一律: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混淆不相同的概念和判断.

公式是:"甲是甲"或"甲等于甲"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思维对象的同一。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思维的对象必须保持同一;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或反驳别人的时候,各方的思维对象也要保持同一。

(2)概念的同一。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使用的概念必须保持同一;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或反驳别人的时候,各方使用的概念也要保持同一。

(3)判断的同一。同一个主体(个人或集体)在同一时间(相应的客观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从同一方面对同一事物作出的判断必须保持同一。同一律要求思维的确定性,但是并不否认思维的发展变化。它完全是对思维过程说的,并不要求客观事物保持同一,绝对不变。

逻辑的“同一律”方面的内容中,应该包括“同一立场”和“同一时空”在里面。

四、充足理由律:

主张充足理由律也是传统逻辑基本规律之一的逻辑学家﹐通常把这条规律表述为﹕任何判断必须有(充足)理由。充足理由律的提法源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G.W.。他在《单子论》中说:“我们的推理是建立在两个大原则上﹐即是﹕(1)矛盾原则﹐……(2)充足理由原则﹐凭着这个原则﹐我们认为﹕任何一件事如果是真实的﹐或实在的﹐任何一个陈述如果是真的﹐就必须有一个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的充足理由﹐虽然这些理由常常总是不能为我们所知道的”。不过﹐莱布尼茨本人并未把充足理由原则当作逻辑规律。他所说的充足理由原则的确切含义是什么﹐也是一个历来有争论的问题。康德﹐I.认为﹐矛盾律与充足理由律都是真理的逻辑标准或形式标准。在他看来﹐矛盾律是反面的标准﹐因为遵守矛盾律的思想不一定真﹐而违反矛盾律的思想不可能真﹔充足理由律则是正面的标准﹐因为遵守充足理由律的思想一定是有根据的﹐是从一些原则得出而且不会导致假的结论的思想。但传统逻辑学家一般认为﹐与其说充足理由律是关于思维形式和形式逻辑的规律﹐不如说它是关于存在和事实的规律。正因为如此﹐许多传统逻辑著作中不叙述这条规律﹐现代逻辑也不讨论这个问题。

550

主题

4405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42
贡献
4449
金钱
6600
发表于 2021-5-31 15: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都是逻辑的基本知识,是要学的。

点评

谢谢诗友的提醒,确实如此,我也要好好学习逻辑学,只有这样才能更正确和准确的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31 16: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5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76
贡献
102926
金钱
11621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5-31 16: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射雕人 发表于 2021-5-31 15:24
这些都是逻辑的基本知识,是要学的。

谢谢诗友的提醒,确实如此,我也要好好学习逻辑学,只有这样才能更正确和准确的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5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76
贡献
102926
金钱
11621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6-1 06: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排中律还是关于认识活动的规范性规律,意为任何人不应同时否认一个命题(A)及其否定(并非A),即对一个命题及其否定不能持两不可之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5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76
贡献
102926
金钱
11621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6-1 07: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同一律与矛盾律是一条规律的两个方向,同一律是一种肯定的形式,而矛盾律是否定形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5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76
贡献
102926
金钱
11621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6-1 07: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矛盾律:

X不能既是真的又是假的。

排中律:

若X是假的,非X就是真的。

矛盾律是说关于事物的某个属性不能有两种真值;

排中律是从事物的某个属性之真值推出其反面的真值。

(真值:事物是真还是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5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76
贡献
102926
金钱
11621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6-1 07: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排中律指:任何判断或者为真、或者为假。也可以表述为,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不可能同时为假,其中必有一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5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76
贡献
102926
金钱
11621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6-1 07: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逻辑中,命题的真值只有两个:真和假。任何一个命题的真值都必居其一,或者为真,或者为假,不可能既是真的,又是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5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76
贡献
102926
金钱
11621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6-1 07: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排中律要求不能同时否定两个不可同假的命题。命题之间的矛盾关系是一种既不可同真又不可同假的关系。例如,“这个杯子是金属的”和“这个杯子是非金属的”不可能都假,如果对两者都加以否定,就会违反排中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5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76
贡献
102926
金钱
11621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6-1 07: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排中律要求保持思想的明确性。一个思想如果被认为既不真又不假(既不符合事实,又符合事实),就会令人难以理解、不知所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5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76
贡献
102926
金钱
11621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6-1 07: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1、矛盾律: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可能同时为真,必有一假。

2、排中律: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可能同时为假,必有一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5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76
贡献
102926
金钱
11621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6-1 07: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矛盾律指明“有假”,即指明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排中律指明“有真”,即指明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违反矛盾律,导致的错误叫“模棱两可”;违反排中律,导致的错误叫“两不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5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76
贡献
102926
金钱
11621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6-1 07: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矛盾律是由真推假;而排中律是由假推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6-1 11: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能各举例说明就更好了,如它通常被表述为A不是非A,或A不能既是B又不是B,举例

月亮既是星星又不是星星,月亮虽属地球的卫星但在传统的观念和表述上月亮是独立的,如三光者,日月星

点评

谢谢诗友的留言,这些文章不是我写的,是我在网上发现好文章转载过来的。我想是这样的,月亮的话在中国传统的认识观念中不属于星,这属于科学认识的局限所致,按当今科学来说月亮也属于星球,我们今天人的认识要以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1 11: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6-1 11: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同一律: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混淆不相同的概念和判断.

也许可用白马非马之例

点评

谢谢诗友的留言,没错,觉得不能混淆概念和偷换概念,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必须同一。白马非马是名实之辨,是不同的概念,千年来一直启迪着中国人的逻辑观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1 12: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6-1 11: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1-6-1 11:18 编辑

三、同一律: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混淆不相同的概念和判断.

公式是:"甲是甲"或"甲等于甲"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或者可以用1加1=2而不是脑筋急转弯的1加1=11去说明,1加1=2用的是数学加减法,而脑筋急转弯的1加1=11用的却是排列组合法,这叫偷换概念,违反了同一律

点评

诗友说的非常好,浅显易懂,学习了,向您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1 12: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5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76
贡献
102926
金钱
11621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6-1 11: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1-6-1 11:08
如果能各举例说明就更好了,如它通常被表述为A不是非A,或A不能既是B又不是B,举例

月亮既是星星又不是星 ...

谢谢诗友的留言,这些文章不是我写的,是我在网上发现好文章转载过来的。我想是这样的,月亮的话在中国传统的认识观念中不属于星,这属于科学认识的局限所致,按当今科学来说月亮也属于星球,我们今天人的认识要以科学为标准。

点评

这可榷,譬如思想、情感,古人一直以来均认为出于心,现代科学则认定出于脑,要以科学为标准的话,古往今来的诗文都得改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1 11: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6-1 11: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家小院 发表于 2021-6-1 11:41
谢谢诗友的留言,这些文章不是我写的,是我在网上发现好文章转载过来的。我想是这样的,月亮的话在中国传 ...

这可榷,譬如思想、情感,古人一直以来均认为出于心,现代科学则认定出于脑,要以科学为标准的话,古往今来的诗文都得改写

点评

谢谢诗友的留言,您说的有理,不过古人的心这个概念和今天生理学上的心不能同等,而是包含了心脑的功能。比如中医讲肾虚,就不是单单指肾功能不全,事实是肾功能全的人,在中医看来未必没有肾虚。由此可见,中国古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1 12: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5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76
贡献
102926
金钱
11621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6-1 12: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1-6-1 11:49
这可榷,譬如思想、情感,古人一直以来均认为出于心,现代科学则认定出于脑,要以科学为标准的话,古往今 ...

谢谢诗友的留言,您说的有理,不过古人的心这个概念和今天生理学上的心不能同等,而是包含了心脑的功能。比如中医讲肾虚,就不是单单指肾功能不全,事实是肾功能全的人,在中医看来未必没有肾虚。由此可见,中国古人的概念和今天的科学概念不是完全等同的。要加以分析以后,才能对接,这是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5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76
贡献
102926
金钱
11621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6-1 12: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1-6-1 11:10
三、同一律: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混 ...

谢谢诗友的留言,没错,觉得不能混淆概念和偷换概念,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必须同一。白马非马是名实之辨,是不同的概念,千年来一直启迪着中国人的逻辑观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5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76
贡献
102926
金钱
11621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6-1 12: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1-6-1 11:15
三、同一律: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混 ...

诗友说的非常好,浅显易懂,学习了,向您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8 10: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