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94|回复: 8

[诗词联赋] 也次韵跟帖

[复制链接]

1102

主题

5578

帖子

3万

积分

副首版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836
贡献
7268
金钱
1273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5-16 12:06: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霞光 于 2021-5-16 15:24 编辑

数载习文当自扪,羞于先古伴灯昏。
袋囊总负朋侪愿,泪水还欺父母恩。
每望前方过仄径,何愁大道起幽魂。
清聊茅屋一杯酒,雁去雁来不落痕。

943

主题

7万

帖子

2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71
贡献
74484
金钱
92918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5-16 19: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数载习文当自扪,羞于先古伴灯昏。起得好,德才兼备,点精


七言律詩 押元韻
数载习文当自扪,羞于先古伴灯昏。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袋囊总负朋侪愿,泪水还欺父母恩。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每望前方过仄径,何愁大道起幽魂。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清聊茅屋一杯酒,雁去雁来不落痕。(尾联拗救孤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3567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02
贡献
5333
金钱
9268

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5-17 16: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数载习文当自扪,羞于先古伴灯昏。起得好,德才兼备,点精


七言律詩 押元韻
数载习文当自扪,羞于先古伴灯昏。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袋囊总负朋侪愿,泪水还欺父母恩。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每望前方过仄径,何愁大道起幽魂。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清聊茅屋一杯酒,雁去雁来不落痕。(尾联拗救孤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
点评

原上草
专版好作品,激赏  ///

整体较有功夫,致于“孤平”句,个人认为还是本句自救最好!避免与人口舌。

嵐飛生翠常疑雨,峯有真姿不藉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2

主题

5578

帖子

3万

积分

副首版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836
贡献
7268
金钱
1273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5-17 17:57: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霞光 于 2021-5-17 18:02 编辑

转发一篇文章供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2

主题

5578

帖子

3万

积分

副首版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836
贡献
7268
金钱
1273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5-17 17: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写过一首五绝《除夕口占》:“心驰千里外,身卧一灯前。除夕空除岁,盼春不盼年。”柳泉诗社有位老先生发来邮件指正说:“盼春不盼年”的“不”字应为平声,建议改为“盼春非盼年”。
诗家都知道,“不”字在格律诗中一般用作仄声,属《平水韵》的入声“五物”。但“不”也可用作平声,只不过是在平声“十一尤”中,用法同“否”,一般用作句尾韵脚字,如白居易诗句:“志气吾衰也,风情子在不?”
而“盼春不盼年”显然不是“否”的用法,这里当仄声用肯定是不合适的,所以老先生才热情地来函予以指正。但是,我觉得“盼春非盼年”似不如“盼春不盼年”干脆有力。再说,“不”字一定是仄声吗?如果可平可仄,“盼春不盼年”不就合律了吗?
就像麻将中的“混子”一样,在格律诗中“看望探忘醒过听”这七个字是可平可仄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诗人遣词造句的自由度。那么,在格律诗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不”字,是否可以平仄两读呢?
我认为,“不”字在格律诗中,可平可仄,用法比较灵活。这有唐宋时人的创作实践为证。
从诗词理论的角度来看,古人对“不”字平仄用法的论述不多,好像只有宋代文学家司马光明确指出,“不”字虽是入声仄韵,但可以转为平声来用,意思不变。明末张自烈的《正字通》引述云:“不字在入声者,方音各殊,或读逋入声,或读杯入声。司马光《切韵图》定为逋骨切,今北方读如帮铺切,虽入声转平,其义则一也。”
“不”字若可平可仄,那么,古人诗中的那些令人费解的“拗句”,就迎刃而解了。
如白居易的五律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上联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其中“烧”字可仄,但“不”字必须是个平声才合律。如果把“不”字当作仄声,这一句就成了“仄仄平仄仄”,难用“拗句”来解释。
在格律诗中,每句后三字的平仄正格为“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四种格式(也可以是“仄平仄”、“平仄平”,属于小拗句,可救可不救。如果上联后三字是“仄平仄”,下联后三字可用“平仄平”来救),但不得出现“三连平”(平平平)或“三连仄”(仄仄仄)。我们看到的是,古人格律诗中,后三字中带“不”字的,经常出现“三仄调”。
如李商隐五绝《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适”为入声字,仄韵。如果把“不”字当作仄声,“向晚意不适”则成“仄仄仄仄仄”,显然出律了。句中最关键的一字就是“不”,如果把“不”字当作平声,“仄仄仄平仄”属小拗句,不算大毛病。而且下句“登古原”为“平仄平”,恰好来救“仄平仄”。
唐诗中类似的例子有很多,如:
李白《友人赠乌纱帽》(五绝):“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
祖咏《别怨》(五绝):“相看尚不远,未可即回舟。”(注:上联“不”读作平声,则属于特殊律句“平平仄平仄”)
祖咏《江南旅情》(五律):“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注:“极”为入声)
楼颖《西施石》(七绝):“一去姑苏不复返,岸旁桃李为谁春?”
王昌龄《春楼怨》(七绝):“肠断关山不解说,依依残月下帘钩。”(注:“说”为入声)
杜甫《漫兴九首》之九(七绝):“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张祜《别玉华仙侣》(七绝):“尘机不尽住不得,珍重玉山山上人。”(注:“得”为入声)
权德舆《玉台体》(五绝):“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杜荀鹤《春宫怨》(五律):“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韦庄《章台夜思》(五律):“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
如果把“不”字读作平声,那么,古人上述这些“出律”的句子,就都合乎格律了。
窃以为,“不”字平仄两读,并非古人为了写诗方便而随意变通,实是因为吟诵的需要。在现代汉语中,有时必须把“不”字读作阳平(bú)才通顺谐调,这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不”字平仄两读。
那么,在现代汉语中,什么时候“不”字可以读作阳平(bú)呢?这要看“不”字后面的字是平还是仄。如果“不”后面的字是平声,“不”字应读仄声(bù),如“不来”、“不平”、“不行”;如果“不”后面的字是仄声(特别是去声),那么“不”就要读作阳平(bú),如“不去”、“不愿”、“不是”。
比较典型的是“不……不……”句式,如“不见不散”、“不破不立”,如果“不”字读仄声(bù),就很拗口;同样,如“不阴不阳”、“不方不圆”,如果“不”字读平声(bú),也很别扭;“不干不净、“不明不暗”、“不卑不亢”这类句式,前一个“不”字应读仄声,后一个“不”字应读平声。
总之,我认为,“不”字在格律诗中是可以读作平声的,前提是“不”字后面的字必须是个仄声字。如“盼春不盼年”,“不”字就应读作平声。
恕我孤陋寡闻,我尚未看到前人对“不”字的平仄用法有过详细论述,故而略作辨析,聊作献芹,也以此就教于诗坛方家。
遮眼莫观身外影  一壶龙井自春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3567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02
贡献
5333
金钱
9268

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5-17 18: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霞光 发表于 2021-5-17 17:59
我曾写过一首五绝《除夕口占》:“心驰千里外,身卧一灯前。除夕空除岁,盼春不盼年。”柳泉诗社有位老先生 ...

“不”字平仄两用,从古人这些大家的创作实践来看应该是合理的,也基本上解决了古人那些带“不”字的三仄尾问题。同理,也适合于今人之创作。
嵐飛生翠常疑雨,峯有真姿不藉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2

主题

5578

帖子

3万

积分

副首版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836
贡献
7268
金钱
1273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5-17 19:14: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行吟潇湘 发表于 2021-5-17 18:38
“不”字平仄两用,从古人这些大家的创作实践来看应该是合理的,也基本上解决了古人那些带“不”字的三仄 ...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3

主题

7万

帖子

2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71
贡献
74484
金钱
92918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5-17 20: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原上草 于 2021-5-17 21:00 编辑
霞光 发表于 2021-5-17 17:59
我曾写过一首五绝《除夕口占》:“心驰千里外,身卧一灯前。除夕空除岁,盼春不盼年。”柳泉诗社有位老先生 ...

学习,点赞,如:野火烧不尽,理论版那几个杂耍认定“不”只有仄声。如此说来此作尾联不存在孤平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3

主题

7万

帖子

2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71
贡献
74484
金钱
92918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5-17 21: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点赞,如:野火烧不尽,理论版那几个杂耍认定“不”只有仄声。如此说来此作尾联不存在孤平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9-8 21: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