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精华805
注册时间2021-2-27
威望18572
金钱60940
贡献24966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威望- 18572 点
贡献- 24966 次
金钱- 60940 枚
 
|
发表于 2021-3-26 13: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能进行有效互动,即,有一定信息,才能看出真诚,也让人觉得为之评点有意义,不白劳动。朋友这样做就很好,使人心慰,且不虚人与人之间的人味。另外,咱们不搞留言数虚量,能搁在一栏里说,就放在一栏里,免得看着晃眼。
根据朋友的透露的情形,先说一下日常做法。日常学诗写诗评诗,多受朋友间影响和有一定师生渊源,才好进行和交流,因为人与人较熟悉,背景一般信息可省略,相互欣赏和评论时,说一下特殊情况即可,像朋友提供的这些内容,通常仅说说写诗时怎么回事就可以。
由于受自学影响,造成了写和评点论之间并不熟悉,往往就需要写诗的人提供必要,甚至充足的背景信息,才能得到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欣赏,恰恰在自学中,因人与人不熟悉,信任度低,写诗的人大多不愿意吐露背景情况,还渴望得到评价和欣赏,这不仅不正确,也不可能实现正常的取长补短。
久而久之,这倒给写诗的人以错觉,以为越隐去背景信息,越让人对诗有想想空间,其中驴屎掺马屎的错误印象,于此中不仅不知道,怎么运用写诗留有的想象余地,也割裂了艺术创作与真实的联系,让写诗学诗评诗永远走不上真正的路子。
约评是学写诗必要的经历,若不善于约评,或没有人评,写诗就只能停留于孤芳自赏,而不知诗为何物的阶段。任何情况下,一个人怎么认识写诗,怎么看自己写到什么程度,都是用自己的本领看自己的本领,不仅意味看不出啥来,相互间也如是,都摆脱不了盲人摸象对盲人摸象,乃至弄得还人人以为见仁见智,殊不知盲人摸象和明眼人中的见仁见智,永远说的不是一家话。
正是这样,写诗学诗不能盲人摸象,约评也不能让对方盲人摸象,如此才是正确对待写诗学诗和应有的一点基本文化常识,实际又跟做什么事情都一个道理了。
当然,我因为长期接触自学写诗的人,深感对这些强求不来,也不可能一次次老提出要求,所以一般情况下,通过看字里行间,对我已经大体足够,对朋友这首诗也是这样来看的,故除了受伤于什么时间不好判断,其它与朋友提供的这些情况并没有什么出入。
这时就明白,“目圆瞳”虽实,却不美,还是应说成“目无憧”更准确,若从听读和谐自然考虑,前后壳说成“轮椅自驱浑有力,稳操手柄信由衷”,前面改过的“缘遭车祸惊飞梦,平忍残伤做跛翁”可不变。
这样改,也是因为原来“霜”合不合指季节,都在此诗中意义不大,若独独借比年龄,要说成“满头霜”,“霜满头”,“霜满脑袋”,“满脑袋霜”,不能用其它说法,减个字都不行,否则便不是约定俗成,而且这处也不必说年龄,末尾有个“夕阳红”已然足以。
再至于什么时间出现的遭遇,伤势具体描述,在这首诗里不必提及。写诗有重点非重点之分,有说出来有益无益之别,还有空间允许不允许之虑。
说这些调整,是说到了创作的处理和加工问题,如何具体处理和加工,不管从普遍规律上讲,还是就一首诗讲,都非一两句话可说清楚,不再多说,通过这两次长复,已经超2000字,若朋友能细细感悟,依然会得之不少。
与朋友互动,莫怨我总强调有效反馈,这是版块特定,是写在须知里的,也是想有意改变一下论坛的不良氛围。几句自述,----
我本真诚磊落人,好帮总有可帮因。心心能比为常识,点点应承非可亲。
崇尚需求先付出,厌烦索取不相珍。丝丝努力皆劳动,岂任斯文不值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