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5-6-22
威望2573
金钱11911
贡献8110
金牌会员
 
威望- 2573 点
贡献- 8110 次
金钱- 11911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0-11-26 19: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20-11-28 12:51 编辑
诸君,在王力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他的雕像也要落成了。
王力先生不仅仅是语言学家,更是一名诗词理论家。所以,他的雕像的落成也是我们诗词界的一件幸事。
这件事说明当今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诗歌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在古代,儒家奠定了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其中诗经被排在了五经之首,可见其地位的重要性。
诗歌是庙堂文化与市井文化的结合体。诗词几度被纳入科考又几度被逐出。究其原因是常年以来市井文化占据了主导。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没落贵族的颓风影响到了唐代,使其诗风趋于流淫、哀怨,脱离主流社会。
然而我中华从不缺有识之士,我大宋王安石明察秋毫,深感唐诗歌遗风之危害,力主驱离诗词出科考,并亲自撰写许多禅诗、哲理诗,功不可没。
大宋理学诗的兴起使诗词的内涵渐趋深刻、丰富。后蒙元入主中原,诗词的发展便处于无序、放任甚至停滞状态。后明清再度兴盛,诗词受程朱理学影响在其哲理性上有了更高的升华,远胜于唐诗。特别是我大清乾隆帝及一班臣子把论理诗推向了一个巅峰。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哲理性上都力压《全唐诗》。乾隆帝不愧为诗圣二皇之一的称号,为中华诗词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王力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如观特撰此文。一是缅怀王力先生对语言学、对中华诗词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二是想借此机会提醒诸君,在振兴中华诗歌上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比如,在摈弃或弱化李杜之颓风上,在对诗词理论的进一步整理、修正、补充、完善上,我们仍然有繁重的工作去做。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在此方面有些建树、有所作为,能够在中华诗词发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并翻开崭新的一页。
希望下一个被塑像、被铭记的人是你。一切皆有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