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楹联特邀顾问
精华132
注册时间2013-10-20
威望5647
金钱22497
贡献12776
栏目顾问
大中华楹联特邀顾问
 
威望- 5647 点
贡献- 12776 次
金钱- 22497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15-3-2 12: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楼晓峰 于 2015-3-2 12:56 编辑
关于对联上下联非节奏点平仄矛盾的探讨
以拙句“寻春迷路归来晚”为例,这是一个7字句,上联,属于短联或者短句,平起。此句共有4个节奏,即“寻春 迷路 归来 晚”,其中“春”、“路”、“来”、“晚”为各节奏的节奏点。其平仄组合应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实际为“平平平仄平平仄”。根据联律要求,在处理句子的平仄关系时可以套用格律诗“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因此拙句取“平平平仄平平仄”为基本合格。但是,楹联界对于7字以下的短句平仄要求较高,一般要求字字符合平仄规则,即一三五和二四六都要求分明。因此从联律要求角度看,拙句属于基本合格,要是从楹联界对于短联的严格要求看,则属于“合格的前提下存在瑕疵”。以上仅仅从上联而言。
再来说下联(限于短联范围)。楹联其实是对联,是对偶性文字,上下联词性相对、平仄相反是它的生命线,否则就失去了对联的意义(当然还有相对次要的“句中平仄交替”这一条)。要是不考虑上联,仅仅从单句而言,“走马观花领会难”属于字字符合平仄,比“走马看花领会难”好。但是联语必须要上下联俱备才能够成文,而下联行文比上联被动,只能够在上联确定的前提下进行。比如平仄组合,若上联是字字符合平仄,则下联行文不成问题,无论根据“上下联平仄相反”原则行文,还是根据“句中平仄交替”原则行文,结果都一样;要是上联是根据“一三五不论”原则写成的,比如拙句“寻春迷路归来晚(平平平仄平平仄)”,其中的“迷”字不符合平仄规律,这时下联行文就出现了平仄矛盾,要是取“仄仄平平仄仄平”格式,则第三字违反了“上下联平仄相反”原则;要是取“仄仄仄平仄仄平”格式,则违反了“句中平仄交替”原则。
那么,碰到类似上联已定不可更改(多为对句而非成联创作,因为成联创作可以调整上联)的情况该怎么办?
我认为这时的“句中平仄交替”原则应该让路给“上下联平仄相反”原则,因为前面说过,“上下联词性相对、平仄相反”是对联的首要生命线,而“句中平仄交替”则是次要性的。
所以,立足于被动的对句地位,你把“走马观花领会难”调整为“走马看花领会难”是明智的选择,它以牺牲次要的“句中平仄交替”原则保全了对联“上下联平仄相反”的首要生命线。
以上是个人关于对联上下联非节奏点平仄矛盾的拙见,仅供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