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7-11-3
威望786
金钱6700
贡献5759
金牌会员
 
威望- 786 点
贡献- 5759 次
金钱- 6700 枚
|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20-9-7 16:34 编辑
拗救理论明确于清代,但是,我们延着诗律的历史轨迹是可以寻找到历史脉络的,沈约的“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就是拗救思想的反映,拗救理论的最早的具体理论记录则可能来自于初唐调声术中的相承之术,其曰:
三,相承者,若上句五字之内,去上入字则多,而平声极少者,则下句用三平承之。用三平之术,向上向下二途,其归道一也。
三平向上承者,如谢康乐诗云:溪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去上入,故下句之上用“云霞收”三平承之,故曰上承也。
三平向下承者,如王中书诗曰: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
上句唯有一字是平,四去上入,故下句末“双双飞”三平承之,故曰三平向下承也。
当然这里是没有明言什么拗救的,但却具有明显的拗救之实质意义,从中可见的是初唐便有了以下句的多用平声而救上句的平少上去入多及平衡平与上去入三声的初级认知,不过必须说明的是,理论往往都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初唐声律未密,而近体则是形成于沈宋,近体是规避三平尾的,故,相承术中的向下承者并不为近体所取,这点希望读者诸君分辨之;
再延至晚唐,其时近体已经形成,虽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失去了一些东西,譬如平仄的论述、二四平仄交替的论述及律诗章、句、联、拗救等论述,但是我们仍可从其残存的古代诗话及国外保留的汉文献中推导出近体应有的本来面目,此是后话,不赘。先来看看唐人《炙毂子诗格》所记载的其中两个有违常格常调的诗体:
背律体
〈咏柳诗〉:“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巫娥庙里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带风。”此后第五句第二字合用侧声带起,却用平声,是背律也。“不将榆荚共争翠,深感杏花相映红。”此是大才,不拘常格之体。
讦调体
李郢诗:“青蛇上竹一种色,黄蝶隔溪无限情。”此“种”字合用平而用侧,是讦调也。
这两个其一是背律,背也者悖也,说明了它是违背了正常诗律的,运用反推法很容易就能得出正常律诗的常格是什么,此后第五句第二字合用侧声带起即常格,这样的常格跟初唐的拈二及后来的近体之平仄两两相粘是相符的;同理,讦调体即违背了句律的诗体,运用反推法也就能得出正常句律的声调是什么,此“种”字合用平就是正调,这跟近体的二四六平仄分明的相替是相符的。
宋人延袭了前人之论而把背、讦改为了拗,虽文字已变但其义不变,《瀛奎律髓》即就论及了拗及拗体,当平而仄,当仄而平及当粘不粘都是拗,又逮至清人王渔洋《律诗定体》中更有了明确的拗救之论,现代学者王力先生在前人所论的基础上也有专门论及拗救,故,这就叫一脉相承。
补充:从日本的《作文大体》中也可管窥一下近体的一些基本规则:
第二 五言诗
凡五言诗者,上句五字,下句五字,合十字成一章之名也。天宝集曰:二四不同,二九对避之。又避下三连病云云。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得与汝同归。
按:二四不同便是明言平与上去入三声在五言的第二字和第四字必须不相同,而二九对避之指的应是第二字和第九字的声调应当相对趋避,这是四声碎用特征的局限性,当然,唐人近体诗律是否平仄二元还是平仄二元与四声碎用同用是另外的话题,所谓理论是对实践的总结和提高,三仄尾如四声碎用的话,仄声有上去入三声,还可以规避上去入三声同用,调匀下三字之声调而避免不谐,但是平声止一声,后三个连平已是无法调匀下三字的声调而令其严重的失谐,白氏之理论已明言了下避三连,这便是理论高于实践,三平尾为近体之大忌是明确的,并不以古人偶有几个病例为转移,余不赘;又避下三连病云云则已明确了五言的下三个字必须规避三个连平和三个同上去入【日人谓之他声】。这样的例子在七言中仍被确认:凡七言诗者,上句七字,下句七字,合十四字成一篇之名。白氏文集云:二四不同,二六对避之。又是避下三连病云云。
柳无气力条先动,池有波文冰尽开;
今日不知谁计会,春风春水一时来。
这里的二六对避和五言二九对避所避的都是八病中的鹤膝病,不赘。
第九 用韵
凡诗之韵者,多用平声,不论五言七言,其下句之终必用同韵是也。故绝句诗二韵。一首诗四韵等也。多韵诗可准知之。若谬用其邻次相似之韵,即云越韵病,俗以为嘲。假令清韵之中用青字,肴韵用豪之是也。
按:一韵到底不允许用邻韵的规则明显,绝句止二韵,律诗止四韵,排律不限韵的规则明确。
第四 句名
凡句者,不论五言七言,其首一韵谓之发句,其次一韵谓之胸句,其次一韵谓之腰句,其尾一韵谓之落句。首尾胸腰,谓之四韵,或谓之长句。若只有首位二韵,谓之一绝,或谓之绝句矣。然今暂举五言七言之绝句,显四韵长句之心耳。
按:律诗止四韵在这里再次得到明确,并且每联的叫法也明确,当然,这样的叫法跟当代的叫法稍有所不同,此不赘。
按:资料引自孙则明的【简评唐代近体诗格律专著《作文大体》】,观点上则多有与其不同,见 大中华诗词论坛
http://www.hksc888.com/thread-460288-2-1.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