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38|回复: 21

所谓隔句拗救理论是很荒谬的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9-4 08: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0-9-6 17:14 编辑

所谓隔句拗救理论是很荒谬的

  拗救理论是清人发明的,清人先没计了一种律诗定体,凡是不合这个定体的句子,他就解释为这个句子的存在,是因为发生了拗救因素之后,才变相地合符定体句子了。例如:上句发生了仄仄仄平仄,第三字当平而仄,下句第三字则用当仄而平救之,这就是所谓的隔句救。若问:上句仄仄仄平仄,而下句仍平平仄仄平算什么呢?答曰:失救。如李白的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又若上句为仄仄平平仄,而下句仍出现平平平仄平(或平平仄平),如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答曰:误救,用现代事例打比方,120误判了。(前一种情况则是120见死不救)。
          杜甫的《月夜》:“遥冷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问:这种上句严重不合律诗定体,这下句又是如何救上句的?可见这隔句拗救理论是在有选择性的条件下实现的,而不是律诗必然的构成形式,所以说它是荒谬的理论!
      
其实律诗来自永明体,古人并非是先发明了一种定体理论,然后才来依样画葫芦,而是对某种句式发生了偏爱,心生美感,即是讲不出什么道理仍旧保留下来用了,存在就是合理的,如平平仄平仄句式。这种句式按二四异声平仄论,它是不合理的,但它却顽强地存在下来了,而不须要什么本句自救或隔句拗救!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4 08: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0-9-4 08:19 编辑

同为同时代清人有个叫翟翚的,他的理论是如:“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还”,因为下句平声多,而用上句仄声多平衡之。这倒合符文镜秘府论中说的道理。

点评

上句四仄一平的孤平句,下句为四平一仄的孤仄句,属全对句。上下句均拗,为互救句。任何全对称的拗律句联,等同律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5 21: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9-4 09: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若问:上句仄仄仄平仄,而下句仍平平仄仄平算什么呢?答曰:失救。如李白的“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小拗可救可不救,莫非老金不知?何谓120误判?

点评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 下句前三字声,它救上句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4 11: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9-4 09: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的《月夜》:“遥冷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9-4 09: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平仄平仄是平平平仄仄的变身,即四当仄而平,故易三当平而仄,四拗三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4 11: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9-4 09:46
若问:上句仄仄仄平仄,而下句仍平平仄仄平算什么呢?答曰:失救。如李白的“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
下句前三字声,它救上句什么?

点评

牛渚西江夜本就是小拗律句且是平多仄少,还需要下句去救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4 11: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9-4 11: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9-4 11:47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
下句前三字声,它救上句什么?

牛渚西江夜本就是小拗律句且是平多仄少,还需要下句去救什么?

点评

那下句的“青天无”无字平声是干什么用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4 12: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4 12: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9-4 11:52
牛渚西江夜本就是小拗律句且是平多仄少,还需要下句去救什么?

那下句的“青天无”无字平声是干什么用的?

点评

青天无片云也是律句呀,拗救理论没说所有的对句都要去救出句吧?120也不是不论健康不健康都强拉去开刀打针吃药的吧?120误救还是老金误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4 12: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9-4 12: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9-4 12:02
那下句的“青天无”无字平声是干什么用的?

青天无片云也是律句呀,拗救理论没说所有的对句都要去救出句吧?120也不是不论健康不健康都强拉去开刀打针吃药的吧?120误救还是老金误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9-4 12: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例如:上句发生了仄仄仄平仄,第三字当平而仄,下句第三字则用当仄而平“救之”,这就是所谓的隔句救。若问:上句仄仄仄平仄,而下句仍平平仄仄平算什么呢?答曰:失救。如李白的“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又若上句为仄仄平平仄,而下句仍出现平平平仄平(或平平仄平),如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答曰:误救,用现代事例打比方,即120误判了。(前一种情况则是120见死不救)。
---------
老金虽幽默却明显于理不通
仄仄仄平仄是小拗,小拗者,微疾也,偶尔犯了个癣疥之痒,又不是皮肤癌,又没痛到打滚,又没报120‘救命’,难不成120会吃饱了撑的强拉你去住院?何谓见死不救?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上下句都是健康的小拗律句,难不成120会发钱癫强拉你去住院?就不怕老金举报?又何谓误救?

点评

这个无字平声按拗救理论它就是120。上句是一个健康者,这120“无平声”开去別人楼下干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4 12: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4 12: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9-4 12:25
例如:上句发生了仄仄仄平仄,第三字当平而仄,下句第三字则用当仄而平“救之”,这就是所谓的隔句救。若问 ...

这个无字平声按拗救理论它就是120。上句是一个健康者,这120“无平声”开去別人楼下干什么?

点评

这个无字本就可平可仄,平也健康仄也健康,上句也是一个健康者,两个健康凑一堆聊个大天,哪家120会闲得蛋疼开到人家楼下等着两个健康人喊‘救命’?昆明的120会这么个干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4 12: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9-4 12: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20-9-4 13:02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9-4 12:31
这个无字平声按拗救理论它就是120。上句是一个健康者,这120“无平声”开去別人楼下干什么? ...

这个无字本就可平可仄,平也健康仄也健康,上句也是一个健康者,两个健康凑一堆聊个大天,哪家120会闲得蛋疼开到人家楼下等着两个健康人喊‘救命’或强拉去开刀?昆明的120会这么个干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9-4 13: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何谓见死不救?譬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后五连仄,严重的失替了,都大喊‘救命’了,对句还不施下援手而只管自己臭美整个标准律句如不少楼台雨舞中,这才叫见死不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9-4 13: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20-9-4 13:49 编辑

别说“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既不是大拗又不是孤平,即便是‘野渚西江夜’都不劳下句费心去救什么,青天无片云自是无碍,便是臭美标准律一下成青天一片云也无不可,没哪家120会无聊到开去人家楼下强拉去住院的

但是,牛渚西江夜若成了牛渚江月夜,都脑梗心梗大喊120救命了,120却仍是不闻不问只管在车库梳妆打扮臭美其标准青天一片云或小拗一下碧天一片云的话还真是见死不救,若雪上加霜再给病人来个心上插一刀脑袋揍一拳‘’青天一层云‘’或‘’碧天一层云‘’的话就该追责了,脑梗来个心上插一刀,心梗来个脑袋揍一拳,没哪家120会这么不靠谱吧

下句救上句,下句才是120,不孤不救,不拗不救,孤而后救,拗而后救,这才是医道

点评

‘’青天一层云‘’或‘’碧天一层云,第三字“一”仄声,哪来的120?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4 14: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4 14: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9-4 13:36
别说“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既不是大拗又不是孤平,即便是‘野渚西江夜’都不劳下句费心去救什么,青 ...

‘’青天一层云‘’或‘’碧天一层云,第三字“一”仄声,哪来的120?

点评

所以这才是见死不救,所以拗救就没这么个搞法,所以120就不会象这样见死不救,所以下句就应救上句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4 15: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9-4 15: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9-4 14:13
‘’青天一层云‘’或‘’碧天一层云,第三字“一”仄声,哪来的120?

所以这才是见死不救,所以拗救就没这么个搞法,所以120就不会象这样见死不救,所以下句就应救上句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9-4 15: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20-9-4 16:52 编辑

所谓隔句拗救理论云云易惹岐议,有令人误会出句也可救对句之嫌,拗救理论一指本句自救,二指对句救出句,三偶有对句既是本句自救兼救出句的。
有些东西是不能反说也成立的,譬如拗救理论是对句救出句,就不见得反过来说出句救对句也成立;又譬如平衡平仄,稳顺声势所指的是对句多用平声以补偿出句的仄多平少以达平衡平仄,也不能反过来说出句多用仄声以补偿对句的平多仄少以达平衡平仄,这是对平衡平仄的片面理解,拗救理论不仅仅是平衡平仄,更重要的是稳顺声势,平衡平仄只是手段,稳顺声势才是目的,不能反着乱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20-9-5 21: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20-9-6 08:37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9-4 08:16
同为同时代清人有个叫翟翚的,他的理论是如:“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还”,因为下句平声多,而用上句仄声多 ...

上句四仄一平的孤平句,下句为四平一仄的孤仄句,属全对称句。上下句双拗,为互救句。任何全对称的拗律句联,等同律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20-9-5 21: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20-9-5 21:30 编辑

一联中的拗救,属双拗法,称他句补救。不叫隔句救。一句中的拗救,属单拗法,称本句自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20-9-5 21: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若上句为仄仄平平仄,而下句仍出现平平平仄平。
。。。。。。
赵氏注明,“也可不救”也。即上句未拗,下句可用孤仄句,仍合律。此时平平平仄平为小拗句,并不起拗救作用。而王力不懂“也可不救”真实含义,竞误解为仄仄仄平仄,也可不救。真是內行人说外行话。

点评

我的挘拗论观点,十多年来一直是这样,后来认识雨梦先生,才知我俩在此观点上一直相反。已有多帖发表其看法。先生的论点依据的是本考(王力也是),我依据的是近体诗的产生和成型原理,认为挘拗论只是一种片面的格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6 07: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6 07: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0-9-6 10:50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0-9-5 21:39
又若上句为仄仄平平仄,而下句仍出现平平平仄平。
。。。。。。
赵氏注明,“也可不救”也。即上句未拗,下 ...

我的挘拗论观点,十多年来一直是这样,后来认识雨梦先生,才知我俩在此观点上一直相反。我已有多帖发表其看法。先生的论点依据的是考证(王力也是),我依据的是近体诗的产生和成型原理,认为拗论只是一种片面的格律过度解释。我们各说各的,争论,有比无好!

点评

金兄全盘否定拗救论,也无不可。 但唐人诗话【调声】一章即已开拗与救之风,清人诗话尤重拗与救。今人多持王力之拗与救之观念,故写诗难免由于观念不同而发生争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6 08: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20-9-6 08: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9-6 07:39
我的挘拗论观点,十多年来一直是这样,后来认识雨梦先生,才知我俩在此观点上一直相反。我已有多帖发表其 ...

金兄全盘否定拗救论,也无不可。
但唐人诗话【调声】一章即已开拗与救之风,清人诗话尤重拗与救。今人多持王力之拗与救之观念,故写诗难免由于观念不同而发生争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4 14: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