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湘斌撰 《《镜山庵集二十五卷》介绍》(获烟台“胶东文献拾遗”一等奖) 明高出撰,万历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全集收录于《四库禁毁书丛刊》。雕版原藏海阳嵩山院,后嵩山院毁,遂不知所终。出,字孩之,号悬圃,亦号无无居士,莱阳人(现为海阳徽村)。明万历戊戌进士,三甲第三十名,除大名改曲周卢氏,升南京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出为苏松参议,进副使,迁河南参政,改易州道,调辽东道监军,进按察使,降副使广宁道监军,改西平堡监军,辽阳失被逮下狱。《登州府志》《莱阳县志》《海阳县志》皆录有其名其作,“初删稿六卷,槎亭稿二卷,山中识遗稿一卷,卢隐稿六卷,郎潜稿六卷,拘幽稿四卷,皆诗文也,文稿尽亡於辽,惟狱中作及他纂述无多,亦将辑缀续其后,总名曰《镜山庵集》”。中有焦竑,冯时可所撰序。题名《镜山庵集》之镜山者,“余村居所有山也,家世僻乡,距邑城五舍而遥。”出三岁丧母,少负隽才,弱冠登第,性耿倔,诗才海内相闻,后为奸佞所参,终老于狱,享年五十有一。 “一生精神全寓是集”, 此书为高出一生诗词之精选。焦弱侯(焦竑)序云:“自弱冠登上第,出宰卢氏,综理文翰,始著卢隐稿。因故为新去俗,起雅业,已臻魏晋之间,奥涉隋唐之波流。南来为计部,益精阙诣,乃有郎潜稿出焉。往往气骨高举,音词警遒,辟之朗玉,孤桐自中天律,足以摧冶艳之坚壁,杜雕巧之邪窦,所称振溺起衰者,惟君有之。”冯时可序云:“公束发登朝,文章政事冠冕天下,及镇重藩年末逾壮,咏歌之业宜赓在藻矣!”又云:“公年盛而心则老也。”“公著述俱在,何不为慅屑牢愁,而温平婉厚,风风雅雅无不娴於则也!盖其餐霞於天,珮兰於夜,不知有世情炎凉,不知有官阶庑薄,惟知三山之云气可以烫胃,清淮之泚流可以漱齿,鸟衣青雀之遗迹,可以兴怀而寄。概心不受一尘事,而诗亦不袭一陈言。洗目涤肠,如却烟火之食而作水月之观,如茹沆瀣之清气而吞蓬壶之灵丹。”“孩之登瞩之章,并秀灵运,咏怀之撰,比响步兵。”《静志居诗话》有曰:“孩之家本东莱,不袭历下遗派。如蘋婆果,初生食之味虽近醡,犹胜冬月储藏,软同帛絮。”山左《 明诗钞》,“副使诗力避软俗,过于猛健,若掇其菁英,自可步少陵之武,参北地之席。” 清朱彝尊撰《明诗综》录出诗八首。清末陈田所编辑《明诗纪事》录出诗二十八首,“孩之初删集拟古为多,痕迹未化。卢隐郎潜骨劲气沈,如厉翮之鹰,凡鸟当之无不披靡渔洋。论诗绝句於万历朝,东人独举来禽夫子斯!所谓遗玄珠於赤水,不得称独照之匠也!” 附选高出诗: 春日游镜山庵 海上天疑尽,山中日懒斜。物情欣雨露,春事及桑麻。飞絮圆依马,垂萝倒接蛇。白云连岛屿,一半在人家。 树外茶烟暝,泉间竹径迷。巢鸦闻子坐,归马别群嘶。石忆披衣迹,山留策杖蹊。松花近相送,谷口不须揣。 后游镜山庵作 野人相尔汝,此地本忘形。竹外云常白,溪南草旧青。风尘天未远,雷雨日东冥。肥遁真无事,松根励茯苓。 登望石山 孤严不托根,秀色揽朝暮。时逢白鹤归,亦有宝花雨。高疑帝座通,阔让他山露。我来一长啸,群峰尽回顾。泽矗何微茫,下界平莽互。遐瞩嫌形秽,因之廖廓慕。 官署同侄若骈守岁 除日迎春喧入夜,椒盘采胜一灯斜。关河骨肉三千里,天地云烟百万家。掷去年光如旧历,看来宦迹总空花。欢娱寂寞愁分汝,故遣清樽谢鬓华。 赠赵生 华发蹉跎逢暮春,长裾又曳向风尘。眼前谁是怜才者,弹铗归来依旧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