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14|回复: 0

杜甫七言律诗的变体诗之五【结论】

[复制链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20-8-19 09: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杜甫七言律诗的变体诗之五【结论】
诗之变体繁多,若正体一花独放,何如万紫千红,更显春色?
唐律本多姿多色,而王力先生偏重正体,本来百花齐放,于今只剩一点红了。
唐人论诗格有:(选有关格律部分,不选修辞部分)
1.【三韵体】又称小律。
李益〈塞下曲〉: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
有日云常惨,无风沙自惊。
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2.【连珠体】打铁韵也,句句押韵
〈柏梁殿〉:
玉缨翠佩垂轻罗,香汗微渍朱颜酡。
为君起唱白纻歌,清声袅云思繁多。
3.【侧声体】仄韵诗也
常建〈吊王将军墓〉:
尝闻关西将,可夺单于垒。
今与山鬼邻,残兵哭辽水。
4.【六言体】六言格律诗也
诗云: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君向长沙谪宦,江潭春草萋萋。
5.【三五七言体】非齐言律诗也。
李白诗: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鸟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6.【互律体】七言前四字失替句、联
诗云:“八月九月芦花飞。”上四字全用侧声。“南溪老翁垂钓归。”上四字全用平声。“秋山入檐翠滴滴”律全用平。“野艇倚槛云依依。”律全用侧。
7.【背律体】律诗至第五句失粘,今称折腰体
〈咏柳诗〉:“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巫娥庙里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带风。”此后第五句第二字合用侧声带起,却用平声,是背律也。“不将榆荚共争翠,深感杏花相映红。”此是大才,不拘常格之体。
8.【讦调体】大拗句诗也
李郢诗:“青蛇上竹一种色,黄蝶隔溪无限情。”此“种”字合用平而用侧,是讦调也。
上选八类,今人多不视其为近体诗,实非知唐人诗格也。
。。。
杜甫七律变体就有
1.失替句诗(玄律体)10首
2.失对句诗(江左体,吳体诗)8首
3.失粘句诗
3.1.顺风调7首
3.2.折腰体10首
4.格诗(通韵诗,此文未选)
变体合计35首
正体计112首
合计147首

1.玄律体10首/147=6.8%
2.江左体8首/147=5.44%
3.顺风调7首/147=4.76%
4.折腰体10首/147=6.8%
5.正体:112/147=76.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4 12: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